小儿胃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探析论文_魏颖

小儿胃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探析论文_魏颖

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 163711

【摘 要】目的:对于小儿胃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52例小儿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患儿胃镜诊断和幽门螺杆菌化验结果选择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结果:经个性化治疗后,患儿胃炎症状明显改善的有50例,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6.2%。结论:儿童胃炎在临床诊断时需要根据胃镜、胃粘膜活检以及细菌培养等检验结果来综合分析,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临床治疗的过程需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症状差异及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来寻找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症用药,改善患者症状,消除胃粘膜的炎症,才能不断提高胃炎的临床治愈效果。

【关键词】胃炎;小儿;诊断;治疗方法。

小儿胃炎主要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是临床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研究发现小儿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性病变,慢性胃炎在小儿群体中比较普遍。临床诊断胃炎时通常选用胃镜进行检查,由于小儿对胃炎的相关症状描述不清,胃镜检查在小儿群体中不易开展,因此对小儿胃炎的临床诊断中,漏诊和误诊的几率较高,往往影响到患儿的最佳治疗时机[1]。本文通过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52例小儿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小儿胃炎的具体诊断和治疗方法,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小儿胃炎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0.5~6岁,平均年龄为(2.4±0.3)岁。经检查发现所有患者中有19例急性胃炎,33例慢性胃炎、,其中有26例属于浅表性胃炎,16例属于症状性胃炎,有5例患者属于胆汁逆流胃炎,3例属于胃窦炎,2例属于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胃炎。

1.2 患者症状

52例患儿中多数患者出现腹痛,疼痛位置一般为脐周、上腹部或其他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反酸、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胃肠道不适反应。有4例患儿在胃窦黏膜病理检查中发现大量淋巴细胞和多核细胞浸润,48例患者固有层内淋巴细胞被浸润,同时可见有浆细胞。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腺管上皮细胞呈现不规则排列,可见少量壁细胞,有个别细胞异型性高。细菌培养发现32例感染幽门螺杆菌(Hp)。

1.3 治疗方法

患儿停止使用刺激胃粘膜的药物和食物,从病因入手进行抗感染治疗,针对患儿个体的症状和病情,实施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如硫糖铝、麦滋林等。采用潘立酮来缓解患儿胃部不适感。对于腹痛严重的患者给予抗胆碱能药,患者水、电解质出现紊乱时应尽早给予静脉补液。患者消化道出血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止血,及时补充血容量。慢性胃炎患儿应注意抗Hp治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对胆汁逆流的患者给予促动力药和中和胆酸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使患者的胃粘膜得到保护,可使用铝碳酸镁制剂,能够增强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减轻胆汁逆流对胃粘膜的伤害。对于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的患者使用促动力的药物[2]。

2 结果

患儿病因和临床症状等差异,结合病情进展状况来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法,经治疗后,52例患者中有50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粘膜炎症大大减轻,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6.2%。

3 讨论

小儿胃炎的致病因很多,急性胃炎患者通常由物理、化学、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胃粘膜受损,从而出现急性炎症。临床上多是由药物、毒素污染的食物、病毒感染、物理、化学刺激、食物过敏等因素引发的。急性胃炎发病时病情较急,结合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患者有无肝、胆、胰、肠等脏器的病变。治疗急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包括寻找病因,停止摄入损伤胃粘膜的食物或药物,可采用麦滋林和硫糖铝等药物保护胃粘膜。根据患者的症状选用多潘立酮帮助患儿胃部消化和吸收。慢性胃炎是由于有害因子长期反复的破坏胃粘膜,使胃粘膜出现慢性炎症。非甾类抗炎药会引发胃粘膜炎症;胆汁逆流时消化液会损伤胃粘膜,产生炎性病变;长期过热、过冷、过酸的食物刺激,长期烟酒的刺激都会造成胃粘膜的慢性损伤;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患者的胃酸分泌紊乱,毒素引起黏膜损坏;另外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和自身免疫系统性能也与胃粘膜的炎性病变有关。慢性胃炎患者的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增生,固有膜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萎缩性慢性胃炎患者的固有腺体发生萎缩,逐渐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小儿中少见萎缩性慢性胃炎。小儿出现慢性胃炎初期,基本无异常症状,一般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无规律且疼痛部位和疼痛性质不容易确定,患者在腹部上方或脐周处感到隐痛或阵发性疼痛,小儿还会出现反酸、呕吐、畏食、腹胀、嗳气等症状,胃粘膜一旦出现糜烂,很可能发生呕血和黑便,长期下去会导致患者贫血[3]。

胃镜在诊断胃炎时安全可靠,能直观查看胃粘膜病变组织,了解胃粘膜上的状况,有无充血、水肿、糜烂等,临床上还有针对幽门螺杆菌的Hp检测。Hp检测可以协助诊断Hp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胃镜诊断出黏膜斑、充血、水肿、糜烂等位置,还能发现幽门口收缩不良,胆汁返流等胃炎特点。Hp感染与小儿慢性腹泻及营养不良都相关。经研究发现小儿胃炎与服用解热剂有关,长期使用解热药物会扰乱胃液的分泌量,使胃粘液的分泌量减少。

腹痛是小儿胃炎的主要症状,慢性胃炎发生时会在肚脐周围和上腹部感受到间歇性的疼痛,多数小儿胃炎患者选择左侧卧位时能够缓解腹痛。慢性胃炎常在临床诊断时被误诊为肠梗阻或肠痉挛,容易延误患者病情。随着小儿胃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作为医护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诊断时要注重提高诊断准确率,借助胃镜检查、胃粘膜活检和细菌培养等检验方法,结合患儿的病情状况和临床体征综合分析,有助于开展个性化对症治疗,提高检查的准确性[4]。所以在治疗小儿胃炎的同时查找导致胃炎的病因,合理选用药物,不仅能改善胃粘膜的炎症,改变患儿的临床不适感,还能提高小儿胃炎的治愈率。从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方面改变原有的不正确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食物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因素对胃粘膜的刺激,降低小儿胃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尼尕尔?阿布列孜.浅谈小儿胃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4):25-27.

[2]赵昕,周鸿飞.针灸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01):37-39.

[3]汪运鹏,吕永慧,姜萌.小儿慢性胃炎48例的误诊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05):343-344.

[4]朱坤,杨敏,舒艳,赵云.小儿慢性胃炎与Hp感染的关系[J].北方药学,2013,10(08):80-81.

论文作者:魏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  ;  ;  ;  ;  ;  ;  ;  

小儿胃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探析论文_魏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