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 骨科
摘要: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应用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骨科临床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55例。甲组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乙组则实施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乙组患者骨痂形成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均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是72.72%;乙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是1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骨折患者采取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骨折尽快愈合,便于获得较高的骨折愈合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胫骨骨折;临床疗效
随着骨科临床上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越来越多,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医疗技术已经得到显著的发展,各类微创手术被用于骨折治疗中,其中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就是最常用的一种[1]。与传统的有些内固定治疗手法相比,该术式不会对患者骨折部位的血运造成破坏,并且属于弹性内固定,可促进骨折尽快愈合。我院对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采取该术式进行治疗,均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此次研究进行如下总结:
1.基础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骨科临床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55例。甲组中有女性患者25例,有男性患者30例;患者的年龄均处于18岁-64岁的范围中,平均年龄为(46.8±8.0)岁,其中有20例为胫骨下段骨折,20例为胫骨中段骨折,15例为胫骨上段骨折,所有患者均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乙组中有女性患者24例,有男性患者31例;患者的年龄均处于18岁-62岁的范围中,平均年龄为(48.8±6.4)岁,其中有18例为胫骨下段骨折,20例为胫骨中段骨折,17例为胫骨上段骨折,所有患者均采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所有患者对于此次研究均已知情,并且签署了同意书,对两组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年龄及性别实施比较,结果表明无显著差异,P>0.05,可采取进一步的对比。
1.2手术方法
甲组:取患者的仰卧位,且指导其屈髋70-90°后,屈膝120-135°左右,保持良好的手术体位。沿患者髌骨下、胫骨结节间的韧带内侧作一条约4cm长的纵行切口后使胫骨结节充分暴露,并在其近端进行钻开髓腔操作,并且沿着骨干轴线扩髓。首先借助8mm的扩髓器慢慢扩大髓腔至超过髓内钉大小2mm后,把髓内钉慢慢置入骨折远端并且安装瞄准器并锁定,对骨折远端的两枚锁钉暂时固定后向骨折近端进行髓内钉转拨,再将近端的两枚锁钉置入固定。
乙组:术前对患者的骨折部位拍摄正位、侧位X光片,然后根据骨折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锁定加压钢板,常规麻醉后取患者仰卧位,并在其胫骨内侧作一条切口,长约1.5cm,然后借助骨膜剥离器剥离骨膜及皮下筋膜间,分离皮下隧道后借助C臂X线进行复位。如果复位效果较差,可局限性地切开骨折部位,尽可能不对骨折处骨膜造成损伤,在骨折端或者骨片处采取拉力螺钉进行复位固定,并恢复相关解剖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根据患者骨折性质以及骨折线长度来选择相应的锁定钢板,骨折近端一般包括3至4个钉孔。最后在内踝处作2cm切口并深至患者的骨膜外,借助剥离器在深筋膜、骨膜间作一条隧道,插入锁定钢板,并在骨折部位到骨折近端依次钻孔,在两端分别置入三枚锁定螺丝钉,固定两端的主骨块,最后进行常规止血、消毒缝合即可。
两组患者术后均无需进行外固定处理,术后48h可将引流管拔除,通常术后半个月可拆线,一般术后3d起可以展开适当的功能训练,术后4周则鼓励患者扶拐下地缓慢行走,术后2月接受X线复查,观察骨折端的骨痂情况,然后适当增加负重锻炼。
1.3临床疗效评估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基本情况,如骨痂形成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等,并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其中患者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度较治疗前恢复>75%,且步态正常无痛感,可展开日常活动视为优。术后患者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度较治疗前恢复50-75%,患者行走有轻微的跛行与疼痛感,且日常活动受到限制,视为良好。患者术后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度较治疗前恢复<50%,出现跛行和中度疼痛,且日常活动严重受限,视为中。术后患者膝关节、踝关节无法正常活动,跛行明显,重度疼痛且生活不能自理为差[2]。
1.4数据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均采取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取 来表示,应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来表示,应用X2来进行检验,若P < 0.05,提示差异显著,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术后的基本情况
两组骨折患者均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后,甲组骨痂形成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分别是(32.8±3.8)d、(108.6±10.3)d;乙组甲组骨痂形成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分别是(19.8±5.0)d、(86.9±12.03)d;乙组患者骨痂形成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均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优良率
两组骨折患者均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后,甲组55例骨折愈合优为25例、良好为15例,中为10例,差为5例,骨折愈合优良率是72.72%;乙组55例骨折愈合优为38例、良好为17例,中为0例,差为0例,骨折愈合优良率是100%;乙组患者骨折治疗的优良率显著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骨科临床上,胫骨骨折属于一种常见骨折类型,对于该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颇多,传统疗法以内固定治疗,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就是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对胫骨骨折将患者采取交锁髓内订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获得不错的疗效,但同时也具备较大创伤,患者内固定刚性相对较大,骨折愈合效果易受影响[3]。
对于骨折患者的治疗,临床上强调要保持骨生物学特性,不可破坏其血运与生长环境,采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骨折则遵守了这一原则,在治疗的基础上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稳定,并且从最大限度上对其组织、正常血运给予保护,因此对患者骨折部位不会带来较大损伤,进而促进骨折尽快愈合。在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骨痂形成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均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是72.72%;乙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是1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而甲组所应用的交锁髓内钉治疗,其实就是传统的内固定术式之一,虽然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疗效,但是由于术中创伤较大,会破坏骨折部位的组织与血运,因此骨折的愈合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综上所述,锁定加压钢板应用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恢复快,在骨科临床上具备较高的价值,可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吉红星.锁定加压钢板在胫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9):4068-4069.
[2]王炜,李富航,陈轲.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0):51-53.
[3]陈斌.锁定加压钢板在胫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12(01):69-70.
论文作者:梁新,谭必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8
标签:患者论文; 胫骨论文; 钢板论文; 两组论文; 术后论文; 甲组论文; 疗效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