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历史、现状和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前景论文,现状论文,趋势论文,多极化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当今一两个超级大国不可能继续称霸世界。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也是持续40多年的冷战与两极格局瓦解所提供的最主要结论。现在,各国的内外政策和国际关系正经历着规模空前广泛、影响极其深远的历史性大调整。各大国间的关系不断变化,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估计再过十几年,世界多极格局有可能基本形成。21世纪将是多极化的世界。
关于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现在国际和国内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例如,有的认为现在是美国主宰世界的“一极格局”;有的认为已是“多极格局”;有的认为是美国、西欧和日本的“富国俱乐部”称霸天下;还有的认为是美国、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构成的“一超四强”格局,等等。从不同的角度看,都可以讲出一些道理,但也存在不少需要探讨的问题。
世界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对国际关系、世界大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和比较稳定的力量结构与战略态势。决定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各大国综合国力的消长对比及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根本变化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不发生战争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世界格局涉及到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方面的情况,不能把这种种因素割裂开来,一会儿陷入武力决定论,一会儿是金钱决定一切,一会儿又是以意识形态划线。
在当今时代和当今世界上,一两个超级大国不可能继续称霸世界。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也是持续40多年的冷战与两极格局瓦解所提供的最主要结论。
历史是一面镜子,粗略地回顾一下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瓦解过程,对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是非常必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战胜了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战争末期,苏、美、英三国首脑背着多数同盟国家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上划分了欧洲以至远东的势力范围,这被统称为“雅尔塔体制”。战后美苏关系迅速恶化,在“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的冷战对抗体系。这包括美苏两国间的直接对抗、美国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苏联对华沙条约组织的控制以及两个超级大国在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意识形态彼此攻击,经济贸易互相封锁,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美苏直接间接参与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彼伏此起,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但在战后40多年的过程中,不论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是在苏美所控制的势力范围内,“雅尔塔体制”和两极格局都不断受到冲击。
1949年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推翻“三座大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力量对比,打破了雅尔塔体制关于亚洲的设想。新中国自从成立后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并且打破了美英苏的核垄断;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70年代初开始形成国际上广泛议论的美、苏、中“大三角关系”,这是对两极格局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斗争蓬勃发展,不结盟运动声势浩大,大大缩小了新老殖民主义和集团政治的活动范围。
在华沙条约内部,东欧各国人民一再掀起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浪潮。在美国的盟国中,二战中被打败的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利用两个超级大国激烈对抗和军备竞赛不断升级的时机,埋头发展经济并明显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成了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由于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大伤元气,特别是美国在朝鲜、越南战争和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受到沉重打击,并留下严重的“综合后遗症”。
早在1971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著名的堪萨斯城演讲中就把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列为当今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五大力量。此后,在70和80年代,世界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就更加明显。
60年代末苏美之间形成大体上的核均势,也就是形成彼此可以摧毁对方多次的“核恐怖平衡”之后,70和80年代双方就限制和裁减核军备等采取一些“收缩”冷战的步骤。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在苏联当政的戈尔巴乔夫以所谓“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的“新政治思维”来指导其内外政策,美国布什政府则采取所谓“超越遏制”战略;苏联东欧的政治局势和东西方关系发生重大变化。1990年10月德国重新统一;11月北约和华约这两大集团的22个成员国及欧安会34国的首脑先后在巴黎宣布冷战结束和“持续40多年的对抗与分裂已经过去”。在这以后,1991年4月华约宣布解散;同年12月苏联由于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交织发展而解体。
这里有两个重要事实不容忽视。其一,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并非像过去两次世界大战那样是战争较量的结果。苏美的战略核武器不相上下和各有所长,苏联当时还在东欧国家驻军约70万,因此,在战争中北约不大可能打败苏联,而很可能是在核打击中同归于尽。其二,苏联解体是东西方在巴黎宣布冷战对抗“已经过去”的一年多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前。曾长期担任苏联副外长的科尔尼延科去年8月16日在《独立报》发表文章指出:“存在于苏联的社会经济体系开始瓦解,苏联本身也已崩溃,但这并非是作为‘冷战’的结果而发生的。这一切所以发生,则是由于别的原因”;“但苏联解体及其内部体制的瓦解是在戈尔巴乔夫和谢瓦尔德纳泽交出苏联这个大国的世界阵地之后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歪曲了发生的事件的真实景象,并给西方国家领导人以一定的口实,由他们把事情描绘成似乎是西方国家在‘冷战’中击败了苏联,从而促成了苏联的灭亡”。
喧嚣一时的关于美国是冷战的“胜利者”、“资本主义战胜共产主义”、“历史已经终结”、从此美国可以主宰世界等等议论,都只不过是脱离国际现实和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主观幻觉而已。
冷战和两极格局瓦解以来,各国的内外政策和国际关系正经历着规模空前广泛、影响极其深远的历史性大调整。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由于两极格局的瓦解不是战争较量的结果,这种格局持续40多年所留下的深刻影响也就不可能转瞬即逝,而且在新形势下过去被掩盖的和新产生的许多尖锐矛盾又不断爆发出来,所以要形成比较稳定的世界新格局不能不经过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以欧洲为例,两极格局瓦解以来,在前苏联东欧地区战火四起,一场波黑危机就把西欧大国、美国和俄罗斯都卷了进去;在西欧各国间,特别是英、法、德之间各有战略图谋;美国、西欧、俄罗斯的相互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和变化不定;冷战的产物北约不仅没有解散,而且正在向东扩展,关于欧洲安全结构之争方兴未艾。不难看出,在旧的格局瓦解之后,欧洲新格局的定型尚需经过不少年月。但总的来看,不论在欧洲,还是在全球范围内,形势的变化是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在极力维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但遇到不少矛盾和难题,力不从心。冷战后美国国内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高赤字、高债务、低储蓄和低投资等相互联系困扰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易解决,金融力量持续衰弱,各种社会问题严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加深;而在国际上又面临着西欧、日本和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克林顿政府执政后提出新的“扩展战略”,即通过振兴经济、保持占优势的军事力量和在全球扩展“民主”这三根支柱,在全世界发挥美国的“领导作用”和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但实施这种政策并未带来预期的结果。去年7月克林顿政府又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其中把美国对外政策的三根支柱的次序又改为安全、经济和民主,并且强调“参与战略的中心要旨是保持和适应我们(美国)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安全关系”。从“扩展”战略到“参与和扩展”战略,虽然都是企图靠实力地位来构筑由美国控制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但也可以看出克林顿政府对外政策的矛盾、摇摆、反复以及从“理想主义”向实用主义倾斜的微妙变化。这首先是因为,克林顿政府不得不认真考虑和对待同其他大国的关系。美国的对俄政策虽仍致力于把俄罗斯纳入西方的政治经济轨道,但侧重点已转向提防和遏制;美国前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去年春天指出,“多年来美国的对俄政策一直在幼稚的异想天开和冷静的现实主义之间摇摆”。美国同西欧盟国之间,经贸领域的竞争、欧洲安全问题上的分歧以及关于欧洲事务主导权之争都在发展。美日同盟关系的实质与内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华盛顿采取高压政策解决美日间尖锐的贸易战也未能如愿以偿。美国一方面利用“人权”、贸易和台湾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奉行在经济、外交和安全问题上同中国“全面接触”的政策。由于内外的制约因素,美国用军事手段干预热点地区的能力也相对削弱,从索马里到波黑都苦无良策。
俄罗斯在经历了苏联崩溃的强烈震荡后已明确地显示出重振大国地位的态势,并且同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拉开一定距离,这是其对外政策带转折性的变化。苏联解体后的初期,俄罗斯基本上是奉行向西方一边倒和在国际舞台上“追随美国”的方针,但西方的经济援助口惠而实不至,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急剧衰落。1993年12月新议会选举后,社会情绪和各党派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重振俄罗斯的“世界强国地位”成为朝野各派社会政治力量的最大共同点和争相高举的旗帜。俄罗斯已明确地把独联体的一体化置于对外政策的最优先地位;反对北约向东扩展和北约主宰整个欧洲的安全结构;在波黑这个欧洲最突出的热点问题上独树一帜;积极介入阿以和谈与海湾事务,加紧重返中东的步伐;改变一味疏远朝鲜的态度,争取参与东南亚事务;进一步同中国发展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一再指责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在贸易上采取歧视性作法、在人权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和在军事上追求优势。科济列夫外长一再强调,俄罗斯不可能成为美国的“小伙伴”,美俄之间也不是“世界性大国同地区性大国”的关系,“俄罗斯尽管存在过渡性质的困难,但仍保留了强国的本质特征--技术、资源、武器”。
欧洲联盟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特别是重新崛起的德国正在加速走向世界政治大国的步伐。欧盟的经济实力已与美国不相上下,去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盟使其范围和基础进一步扩大;欧盟为建立自己独立的“防务支柱”也采取一系列步骤。德国在国家统一后把4000多亿马克用于更新东部地区的经济已明显见效,进一步增强了其发展潜力。在欧盟中德国的经济实力相当于英法两国的总和,其“核心”和主导作用明显增强。另外,德国在东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对俄罗斯的经济援助及贸易额也占领先地位。1994年驻德俄军已全部撤回国内,英美法也正式结束了以战胜国身份在德驻军的历史,这被科尔称之为“欧洲战后历史的终结”。德国已明确提出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德国的崛起使欧美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出现变化。现在美国在欧洲指望更多依靠德国,但后者的目标却是“德国的欧洲”。与此同时,美英的“特殊关系”已告终结,法德轴心矛盾增多,英法相互靠拢,西欧各大国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微妙。
日本左右翼政党联合执政,对外政策趋同,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加紧争当世界政治大国,这是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家战略的第三次大调整。二战后和冷战年代,日本的对外政策屈从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埋头发展经济并成为美国和西欧的主要竞争对手。近年来各派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从1993年7月以来已先后组成细川、羽田和村山这三届联合政府;贯穿这种走马灯式变幻的一条主线,就是为转向政治大国而确立相应的政治体制。细川首相去年2月在同克林顿就两国尖锐的贸易摩擦问题会谈时顶回了美国的要求,这是在战后日美首脑的历次会谈中日方首次说“不”。日本外相去年9月在联大正式提出要尽快让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政局稳定,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发展关系。近年来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进一步扩大,同西方大国的关系在经历了一段曲折之后进入了改善和发展的新阶段。中国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战略是致力于世界的和平、安全、稳定与发展,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
随着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新的世界格局逐渐临近。估计再经过十几年时间世界多极格局有可能基本形成,从而结束冷战后的过渡时期。21世纪将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
这涉及到衡量“极”的标准问题。很显然,机械地把过去美苏争霸的模式作为标准来衡量未来的多极格局是不够恰当的,因为时代背景与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一般讲,能构成极的国家应当具有比较强大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和军事力量;并且对其所在地区和国际形势具有一定影响。但“极”可能是一个国家,也可能是一些国家组成的集团,各极之间的力量和影响不一定而且也不可能完全相等。多极之间的关系不一定就是相互激烈对抗,而更大的可能性是既有竞争又有协调,既是对手又是伙伴,既各行其事又相互制约和彼此依存。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的过程,是各国特别是有影响的大国在长期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力地位消长变化的过程。从70年代初起世界上就已形成影响较大的五种力量;冷战结束以来多极化的趋势加速发展;估计再经过十几年左右便会出现相对均衡和相对稳定的多极格局。
到那时,美国仍将是经济和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但由于美国国内的许多矛盾不断加深以及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崛起,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衰落,它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会进一步降低,更谈不上独霸和主宰世界。
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在世界上占第一位,自然资源丰富,也具有一定的生产和科技潜力;虽然近几年经济实力急剧衰落,但其发展潜力不容低估。俄罗斯的战略核武器仍与美国不相上下,是能够抗衡和迅速摧毁美国的军事大国。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在地缘战略上处于重要位置,在独联体范围内居主导地位,对世界其他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传统影响。近年来的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在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支柱重振大国地位,以独联体为主要依托成为国际上的一个“力量中心”,将来很可能成为多极化世界上的一极。
欧洲联盟的国民生产总值已与美国旗鼓相当,德国的经济实力雄厚,英法是核大国,如果西欧国家的联合能不断取得进展,将在世界上具有更大的影响和作用。在欧盟中,德国现在已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并且正在成为政治大国。德国的重新崛起,将使欧洲和世界的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变化。
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已占第二位,正在追赶美国,而人均产值已超过美国。多年来日本的军费开支在世界上也占第二位,其核电站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并委托法国处理大量的钚,去年又首次发射成功独立研制的可转用作洲际导弹的H[,2]火箭,从核材料的储备和技术上看已拥有成批生产原子弹及其发射装置的能力。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三次国家战略大调整,已明确提出要成为政治大国,基辛格博士不久前断言日本在21世纪肯定也会成为军事大国。在新的形势下,适应冷战时期的日美同盟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日本一味追随美国的时代行将结束。
中国是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之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将把中国在世界经济排名榜上的位置继续向前推移。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也不屈服于任何大国和集团的压力。中国不仅是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而且是促进亚洲和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将不断增强,逐渐促使南北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在多极格局的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将拥有更多的机动余地。
当然,现在世界尚处在逐步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和未知数,但基本趋势越来越明朗化。一个相对均衡和相对稳定的多极格局,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标签:世界政治格局论文; 军事历史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美国史论文; 日本政治论文; 欧洲历史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 中国现状论文; 俄罗斯历史论文; 德国历史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苏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