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药学本科留学生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靳丽丽,杜鼎,雷运涛
(中国药科大学 理学院,江苏 南京)
摘 要: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随着我校留学生教育的迅速发展,针对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学生生源特点,对课程进行改革实践。本文将由课堂派、互动式教学法组成的混合式教学法引入传统课堂,结合留学生活泼、善于表达、乐于参与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实践证明,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课堂派;留学生;混合式教学;有机化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生选择来华求学。目前我校已招收来自尼泊尔、津巴布韦、也门、苏丹、尼日利亚、孟加拉国、蒙古、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数百名。我校药学留学生教育以立足国家卫生与健康事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品德优良、知识宽厚、实践能力突出的药界精英为培养目标。药学专业留学生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促进中国与各个国家的教育、科研、经济的交流与发展,而且可以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一些爱华人士、扩大中国在国际世界的影响力[1]。
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城市居民对城市林业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价,具体问题设计围绕功能是否高效,结构是否优化,布局是否科学合理。本次问卷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社会经济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教育程度、居住区域等;第二部分,公众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认知;第三部分是从市民角度就生态文明视角下福州城市林业建设的综合评价。为确保问卷调查顺利进行,设计问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文字尽量简洁、通俗、易懂,避免专业词汇;②尽量选择有针对性的并且与市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③依据生态文明综合评价体系与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市民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评价指标。
有机化学作为药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繁杂、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化学符号、反应式复杂多变,反应机理和立体化学抽象难懂。有机化学对于中国学生来讲都是一门难学的基础课程,面对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在保证留学生的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根据表1可以看出:无论在前代过程还是在前代+回代过程,本方法均比LDU三角分解法和因子表法要快。在形成因子表的前代过程中,由于本方法利用了Y阵元素的对称性省去大量非对角元素的计算,因此比LDU三角分解法快约55%~70%,比因子表法要快约45%。在前代+回代过程,由于本方法利用E阵元素结构的特点省去大量零元素的无效计算,因此比LDU三角分解法要快约65%~75%,比因子表法要快约60%。
混合式教学[2-4]是一种将线上学习和线下教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线上,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观看教学视频、预习和复习、完成在线检测。线下,教师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讲授章节的重点、难点、完成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一 我校留学生有机化学教学现状
(一) 留学生现状
老师难掌握学生课下预习和复习情况,因为没有具体内容和工具的依托,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全凭学生自觉。学生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授课就像老师的独角戏一样,老师上课上得辛苦,学生在台下各干各的,教学效果可见一斑。同时,缺乏客观的评价体系,难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如何在不影响教学专业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留学生的优势,提高有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完善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从而高质量地完成留学生有机化学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教学方法单一
国内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单声道模式,使得课堂互动难以有效开展。我校药学专业留学生有机化学课程总学时是85学时,教学内容多,学时紧,任务重。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听和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有机化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有大量生僻的专业词汇需要理解、记忆,且前后章节联系紧密,一步掉队,步步掉队,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即使不理解也不愿意交流,出现上课打瞌睡、玩手机、考试平均分偏低等现象。
(三) 不重视预习与复习
留学生生源有差异,对大多数留学生来说,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背景差异较大。但他们生性活泼、善于表达,且普遍具有较好的读写能力。
二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 教材选择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美国IBM公司)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χ2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线上教学 (课堂外)
3.全面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主要依靠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课堂派支持下的智慧课堂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对学生的预习、出勤、课堂表现、复习、作业等学习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的记录和反馈,将考核放在平时,使考核更加公平、公正、合理。课程总成绩按照百分计算,其中出勤、作业、预习、在线检测占30%,讨论课成绩占10%,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30%,避免学生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1.课前预习。教师提前将上课内容上传至课堂派,并发布预习公告,设置预习时间。学生在线预习课件、视频、习题等,如有不懂可作标记。老师通过查看学生预习的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
由此造成的网点生存环境恶化,很可能导致出现网点倒闭现象,影响的不仅仅是总体业务量,更易造成全网络链条不稳。因此,无论何种影响,跨区取件最终造成的后果都是在损害快递企业的利益,造成的结果都需要总部买单。
1.教师主导。课堂上,教师对课堂全程把控。系统讲解章节的重点难点,如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反应机理、立体化学等。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如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命名、分类、制备等,学生通过在线预习、观看视频、在线检测等方式自主学习,不理解的内容在线上或在实体课堂中交流讨论。
课堂派是由北京爱课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围绕着互动课堂和智慧教学,打造全过程教学管理的混合式教学平台。教师利用手机微信公众平台中的“课堂派”管理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给学生一个有趣的学习课堂,让老师和学生将课堂放入口袋,随时随地参与教与学。
我们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一切以留学生为出发点,选择由L.G.Wade主编的国外原版教材,《Organic Chemistry》(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七版,既保证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又保证了英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同时推荐学生将朱红军主编的英文《有机化学》作为辅助性教材。教材编排合理、条理清晰、内容深入浅出、文字流畅、难度适中,特别适合药学相关专业的教学。由于上述教材针对的群体是全日制化学专业普通本科,而本校留学生的专业是全日制药学专业,因此在有机化学授课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科的特点对章节顺序和内容做了适当调整,更体现与药学知识的交叉和融合。
(三) 线下教学 (课堂内)
2.课后复习巩固。课后,教师布置作业或在线测试。在线检测提交后,学生能看到自己的得分和错题,错题有详细的解答。不懂的可以与老师同学互动。难题不积攒,提高学习效率。老师也可以看到学生的答题情况,根据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计划。
2.学生主体。利用问题式教学[5],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立体化学中手性碳原子构型的标记原则时,教师将在现代医学史上引起重大灾难的“反应停”提出,讲解R构型的具有治疗作用,而S构型则具有强烈的致畸作用。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讲解过的原则判定哪个手性碳的构型是R,哪个是S。经过讨论,学生会对所学的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3.师生互动。课堂授课过程中借助于课堂派,课件中预先或随时插入互动题目,选择抢答或随机点名的方式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如果答题正确可以给予“星星”奖励,激励学生。同时,老师还可以开启“弹幕”实时与学生互动。
为了研究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是否存在量效关系,根据含量及IC50值计算了各指标间相关系数,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分别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9和0.648,证明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分别对 DPPH·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正相关性。
留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自由发表意见,善于思考,讲完章节知识点后在课堂上留出5~10分钟,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一起讨论课堂练习题,各小组推荐学生代表上台讲解,讲解的条理清楚答案正确的小组给予相应的“星星”奖励。课下,教师给学生一些话题:比如“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机理”,让学生分组合作,要求学生围绕预先设定的问题,通过各自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小组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再制作ppt课堂上汇报。教师则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提出问题,并引导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讨论,讨论不够充分之处,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解释。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也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学生做的ppt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亮点,丰富授课素材,实现教学相长。
三 结语
总的来说,混合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在教师把控全局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混合式教学模式用于有机化学的教学实践,对老师而言,不仅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国的民族文化传递给留学生,增强与他国学生的友谊。
参考文献
[1] 付义乐,郭育涛,孟晓荣,等.基于Edmodo平台的《有机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0):106-107.
[2] 肖朵朵,郑新,黄敏,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广东化工,2018,45(17):216+220.
[3] 龚耀庭,向丽,童晓青,等.慕课时代有机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J].广州化工,2018,46(15):190-191.
[4] 赵艳娜.有机化学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实践与研究[J].广州化工,2018,46(12):129-130+137.
[5] 林琦,姚莉韵.医学院校留学生有机化学教学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01):80-82.
本文引用格式: 靳丽丽,杜鼎,雷运涛.混合式教学在药学本科留学生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73):125-12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3.060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中国药科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3050050184)
作者简介: 靳丽丽(1980-),女,汉族,河南辉县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有机合成;雷运涛(1981-),男,汉族,河南开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药物化学。
标签:课堂派论文; 留学生论文; 混合式教学论文; 有机化学论文; 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