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241-01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院前出诊准备,现场急救,途中监护及安全转运。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抢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为患者的后续抢救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院自成立急救中心以来,医护人员除完成一般急救工作外,还承担了省内各种大型灾害事故的急救任务,通过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完善各种制度和院前急救程序,在去年一年里,我们参加了泥石流塌方,洪灾,集体食物中毒,大型车祸等重大事故的抢救任务30余起,出诊量显著,增加危重病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说明院前急救正日益被社会重视,而且有效的院前急救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了最佳时机。
1.转变急救观念,规范急救行为
1.1完善规章制度,明确院前急救各类人员工作职责。
1.2熟悉院前急救一般出诊,大型灾害事故的急救程序。
1.3掌握各种常见急危重症的现场急救程序和急救器材的使用。
1.4加强急救车辆管理,保证车内设施完好及无线通讯设施的畅通。
2.出诊前的准备
2.1出诊护士负责救护车上各种仪器、用物、急救药品的检查和准备工作,急救药品、用物随用随补,做好交接班。
2.2出诊护士正确接听急救电话,语言规范、声音清晰,简单问清地点,方位、伤病情、人数、联系电话或是否让联系人在明显标志建筑物或路口等待。同时做好记录,避免走错道路延误抢救时间,接诊后3分钟出诊。
2.3做好救护车内消毒清洁工作,车内急救仪器、急救包、出诊箱规范放置。
3.现场紧急救护
现场急救是急救体系的首要环节,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生命,急救人员在现场即是抢救者也是组织者,即明确分工,又要团结协作,携带监护仪、急救包等急救设备迅速赶到现场对患者进行施救。要求具备熟练的急救技术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尽快的识别判断病情,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应就地心肺复苏,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吸氧、吸痰、心电监护、气管插管、触颤,外伤出血、骨折,给予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建立静脉通道等。
4.准确搬运及途中安全转运
经过现场抢救,当确定患者暂无生命危险时,需及时送往医院继续救治,根据患者的伤病情、个体条件及环境的差异采取恰当的方式或手段进行搬运,哮喘、肺心病等不能平卧者应用楼梯担架搬运。上车后,利用车上设备,继续保持氧供、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检测生命体征,并做好出诊监护记录。同时向医院急救中心报告患者的病情是否需要专科协助,以及其他的准备工作,给病人以持续生命支持,保证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
5.体会
5.1院前急救病人,病种广泛而复杂,涉及多个专业,急救现场常常受到环境条件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因此要求急救人员必须掌握熟练的急救技术,沉着、冷静、迅速、果断的抢救病人,在整个救治过程中,要尊重患者,注意保护隐私,同情关爱病人。
5.2在大型灾害事故抢救工作中,要充分发挥通讯设施的快捷作用,在现场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互相协调。转运是危重创伤急救的一个中间环节,也是控制伤情及预防二次损伤的重要环节,并于患者的预后有直接联系。危重创伤病人的急救转运原则是“救命第一”,按病情采取“直接转运,先救后送,边救边送,边送边联络”的不同转运办法,最大限度地减低途中患者的死亡率,为进一步实施院内救治争取时机。
5.3加强急救技能培训,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学习,强调医护抢救同步和互动,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急救队伍,以提高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能力。
论文作者:焦志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4
标签:患者论文; 生命论文; 病情论文; 现场论文; 病人论文; 环节论文; 车内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