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课堂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的课堂。课前讲述历史经典故事,让课堂在开始时和谐;明确文言文课文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和谐;再现课文情境,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参与式;和谐课堂;学习小组
陶行知从“教学合一”的原理出发,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追求“共学、共事、共修养”的良好师生关系,实现真正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平等对话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对话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不断主动生成新的发现和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谐发展,形成真正和谐的“学习共同体”。可见,陶行知倡导的师生观和新课程下的师生观是一致的、相融的。在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文言文参与式教学和谐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关系,引领学生推开文言文阅读这一古典文化的大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此,笔者就谈谈自己在文言文参与式教学探索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课前讲述历史经典故事,让课堂在开始时和谐
以前在上文言文课前,常常听到学生感叹:唉,这节课又是枯燥的文言文课,多没趣呀!听到这样的话,笔者自已的心都凉了一截。笔者心想:一定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消极情绪。笔者就想初中文言文课文多是历史上一些经典的小故事,课前让学生讲述一则有趣的奇闻轶事,述一段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文言文课堂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开始。比如在上《核舟记》一课,有个学生就讲了《和尚骨与东坡尸》的故事导入:一天傍晚,苏东坡与好友佛印泛舟江上。忽然,苏轼用手往左岸一指,又指指佛印,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啃骨头,顿有所悟,随手将自己手中写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四目相对,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幅哑联: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讲完这则故事,笔者就顺势导入课文:东坡和佛印是好朋友,他们经常去游玩,有人就用一个不到一寸的桃核雕刻他们泛舟的情景,这会是怎样的一只核舟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核舟记》。
学生被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也就自然地进入了课堂,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准确理解。
这些小故事,笔者在课前布置任务给学习小组,各小组合作去搜索查找资料,小组长安排好讲故事的同学,演讲的同学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各小组学生为了台上那几分钟,课后学生花时间去搜集材料,他们及早就准备好了。
二、明确文言文课文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和谐
每一节课,都应该有学习的目标,在参与式教学导学案的设计中,笔者很注重学习目标的预设,一节课,学生有了目标,才不会在课堂上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不知所措。所以笔者的课堂上不追求热热闹闹的课堂,不在乎花花绿绿的课件,而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得东西,备课时预设好目标,并让学生知道自己一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生成。每教一篇文言课文,笔者遵循三个问题:一是会读(读准字音、停顿、感情),二是会翻译(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三是会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学生明确学一篇文言文课文最基本从这三个问题入手,明白学一篇课文到底学什么,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中,笔者注重目标的可检测性,比如上《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笔者将学习目标设定为:1.能借助课文注解,翻译全文,能解释并记住念、遂、相与、盖、于、但等词的释义。2.能找出写景、议论抒情的句子并说出句子的含义及好处。3.能结合写作背景说出作者特殊的心境。4.背诵全文。
在七年级的教学中,笔者侧重于教学生设定目标,到了八年级,学生基本上都能把握一篇文言课文的目标了。学生拿到一篇文言文就能知道要学些什么,要掌握什么。这样,学生在一节课里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学习过程和结果就和谐了。
三、再现课文情境,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文言文中故事内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在课堂上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接近这二者的距离。所以,在课堂上,模拟表演、分角色朗诵、播放与文章有关的影视剧、歌曲等,来营造浓厚的走进文章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比如,笔者在教学《陈涉世家》,导课时,笔者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大多学生熟知会唱这首歌,跟着唱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能立即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故事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感受陈胜的远大志向及有勇有谋,让学生观看影视剧的相关片段,给学生讲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的故事,学生被深深地吸引,这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大大引发了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
四、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一堂完整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创设艺术的“亮点”,聚焦学生的“注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境界,为此,笔者积极探索了“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
组织训练好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六至八人,学习小组有组长,有记录员,有监督员,小组在合作学习时能训练到动作迅速,发言有序,加分有据,评优有奖。笔者的课堂上,有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两人合作学习、小组探究学习,学生能够倾听、协作、体验、探究、分享,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学生参与状态较好,较少有游离课堂外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热烈、有序。教学中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获得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
文言文的阅读,学生会遇到比现代文阅读更多的问题,因此,成立学习小组,引导他们将遇到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去探讨,互相帮助,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认知、感悟能力会得到提高,同时,他们也会获得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
总之,文言文参与式教学课堂师生关系的和谐,是我们值得探究的课题。课堂和谐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浓厚了,课堂生动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了,我们参与式新课改的目标也就达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也就在我们的教育下而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初级实验中学 545600)
论文作者:韦素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学生论文; 文言文论文; 课堂论文; 课文论文; 笔者论文; 和谐论文; 目标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