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制种栽培管理技术论文_王林

玉米制种栽培管理技术论文_王林

黑龙江省萝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54200

玉米种植是我国农业种植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玉米栽培技术能够提高玉米产量从而促进农业发展,也能够为农民和种植者带来更多的收益。栽培的各个阶段都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玉米种植时,每个阶段都要符合种植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玉米产量。

1.制种对土地的要求

整地是玉米种子栽培前一个关键的步骤,合理进行这个步骤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玉米种子的产量。而对于玉米种子的栽培的产量提高,首先需要寻找一块没有受到其他污染的栽培基地。此外选择基地土壤要深厚,且土质疏松,肥性良好,满足玉米种子栽培的各种环境条件,以免对玉米种子产量造成影响。选择好玉米种子栽培基地后就要开始整地,整地原则就是整地后的耕层里面没有较大的土块颗粒,且整好后的土地要做到上松下实。依据这个整地原则,进行合理地科学地整地,确保整地后的土壤疏松透气,从而做到保墒、提墒,增加玉米种子的产量。

2.选种

制种时首先要确保亲本种子质量,播前亲本种子必须经过严格精选,彻底清除霉烂、秕瘦、虫蛀、破碎等籽粒,使籽粒大小均匀,发芽率达85%以上。

3.种子处理。播前对种子适当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并可减轻病虫危害,以达到出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处理方法有晒种和种衣剂包衣等。

3.播种时期

结合当地玉米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9℃,移栽时苗龄20天左右为最佳播种期。根据玉米的种植制度、温度、墒情和品种来决定,有条件的地方可选用软盘育苗移栽或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

4.播种

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播种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随播随镇压,镇压后播深达3-4cm。玉米的种植密度常根据自然条件、地力水平、管理水平和播期而定。还要注意品种包装袋上介绍的品种特性及优缺点,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密植或稀植。对于光照、水分、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的地方可以适当多播种。玉米为单子叶植物,顶土力比较弱,因此播种的深度在3-5公分之间比较合适,如果土壤水分特别好,3公分都是湿土时,就播3公分;里头有干土,就播5公分,要播到湿土上。播种后需要采用地膜全覆盖或半覆盖,适期早播可使玉米提早成熟,降低感病品种的穗轴和籽粒含水量,能有效减轻收获和贮存期的病菌感染。

5.合理密植

合理的进行玉密集种植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但是密集种植也是有一定的限度,这种限度就是不能影响玉米进行正常的养料吸收,光合作用和母本授粉,即单位面积内玉米产量最高的值就是最佳种植密度。不同的地形条件最佳种植密度也不尽相同,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区应该适当紧凑一些,浅山腰区可以略微紧凑一些,不要过于紧凑。贫瘠的山区要给玉米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以便有足够的养料被玉米吸收。如果玉米种植密度过小的话,虽然授粉好玉米籽粒更加饱满,但是单位面积内玉米种植数量少影响到了玉米的产量。如果玉米种植密度过大的话,叶片之间相互遮挡,不仅影响到正常授粉,而光和作用效率也将大大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长时间处在黑暗条件下的叶片呼吸作用比较强,这样反而不利于玉米光合作用样了的积累。玉米的籽粒不饱满,甚至还会出现倒伏现象,同样会造成玉米的减产。

6.及时间苗与定苗

玉米植株长出3~4片真叶时应及时间苗和定苗,每穴留一株壮苗。间苗与定苗要遵循以下原则:母本保留均匀壮苗,父本则留大、中、小三级苗,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延长父本散粉时间。同时,发现杂株必须立即拔除。一般进行2~3次中耕,深度16cm~18cm,注意蹲苗和适当灌水,遇涝及时排水。

7.辅助授粉

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母本雌穗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的有效手段。正常情况下母本去穗5—7天后,雌穗开始吐丝,花丝吐出第2—5天内授粉效果最好,辅助授粉应掌握在父本散粉量最大和母本吐丝集中时进行,一般在花丝盛期的上午8—11时,连续进行2—3次。简易的方法是用竹竿横向推动父本,促其雄花散落。对花期不协调的田块或植株,可集中父本花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做到现采现授,每采l0—15株花粉就随即用授粉器将花粉授于母本花丝上,授完再采。

8.去杂与去雄

在幼苗期根据幼苗叶色、叶形、叶鞘色等特性结合间定苗拔除杂苗、病苗。母本要拔去大苗和弱苗,留整齐一致的苗;父本要在保证亲本纯度的前提下尽量留大中小苗。在拔节期主要根据株型、株高、叶片宽窄、叶片的颜色、生长势强弱等特征特性去掉杂株和畸形株。抽雄前根据株高、株型、叶形、叶色、花丝颜色等特征特性全面、及时、彻底地去掉杂株,不留死角。7月上旬去雄工作陆续开始,此时是玉米杂交制种田间管理的最关键时期,采取带叶超前去雄是保证种子纯度的有效措施。具体做法是在母本雄穗打苞后期,带1~2片叶与雄穗一起拔出,以不超过3片叶为宜。多年的实践证明,带1~2片叶去雄,不仅能减少母本散粉机会,保证种子纯度,还能提高种子产量3%~5%。注意拔出的雄穗要带出田间集中掩埋,以防雄穗后熟散粉,影响种子纯度。在父本散完粉后应及时割除,保证杂交种的纯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种子田病害,提高单位面积种子产量。

9.病虫害防治。玉米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病虫害现象,例如玉米螟、钻心虫、地下害虫、纹枯病等,对玉米产量和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对于没有封闭的地块,等到玉米出苗之后可以使用浓度为48%的玉草灵或4%的玉农乐等除草剂进行兑水喷施。在玉米4~5叶苗期,可以使用浓度为10%的吡虫啉或氧化乐果乳油喷雾防治蓟马;玉米穗期可以选择百菌清、农用链霉素等药物进行均匀喷施,对顶腐病和细菌性茎腐病等病害进行防治;对于常见的玉米螟,可以选用辛硫磷、毒死蜱等颗粒施入喇叭口内,及时预防玉米螟危害。另外,在玉米栽培过程中要加强对生态防治技术的应用,采用杀虫灯对还重构进行诱杀,培养害虫天敌等,都属于生态防治技术,是实现绿色生态种植的重要途径。

10.玉米种子的收获及脱水

玉米种子的收获要适期旱收,及时晾晒脱粒,果穗收获后,子粒及穗轴上的水分含量较大,此时要及时去除顶叶进行晾晒,并及时脱粒,促进水分蒸发,避免发生霉变或发芽;还要注意及时对玉米种子进行脱水,如脱水不及时就会发生腐烂,如过度脱水则会导致玉米种子失去活性无法发芽、生长,因此适度脱水是保证玉米种子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可推行种子烘干技术,当果穗或子粒水分较大时,可用种子烘干设备,通过1次或2次烘干,将种子水分安全降到13%以下。

论文作者:王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玉米制种栽培管理技术论文_王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