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评估误差现象及其控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差论文,图书馆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文章分析了图书馆评估误差现象的成因及其根源,提出了控制图书馆评估误差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图书馆评估 误差 控制措施
所谓误差,是指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1〕。 误差理论是自然科学测量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测量学的建立,误差理论已广泛应用于经济评估、科技评估、教育评估等社会领域。
近年来,评估作为一项制度已先后在我国高校、公共、科研图书馆全面实施。其评估的内容都是以事先给定的集多种指标于一体的体系框架形式出现,并以大小不同的权重分值来表示被测得的状态,因此,图书馆评估的基础也是测量。
但是,图书馆评估中的测量毕竟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测量。即图书馆评估中的测量并非是借助于仪器进行度量的,而主要依赖于评估主体的认知作判断。由于诱发评估中人为因素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期望以一种同一的规范渗入到不同的认知结构中〔2〕, 这就使图书馆评估误差成了极为普遍与复杂的现象。
据对高校图书馆评估实践的研究,评估中所存在的误差现象按不同的起因分,大致有8种类型〔3〕。一是由被评估图书馆的主体在接受评估时掩盖真实情况或有意表现得不同于常态而导致的误差;二是专家评估组的主体在评估过程中由于受认知、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三是评估主体因忽略时间投入与时间消耗的严格评估而导致的误差;四是评估主体因忽略空间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误差;五是在评估过程中由测评系统或技术上的原因而导致的误差;六是在对被评估对象的量化或数据的后处理中产生的误差;七是因评估指标体系偏离评估目的所产生的误差;八是由于评估指标内涵表述不明确或评估者对指标的理解不一致而导致的误差。
可见,图书馆评估误差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于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环境与技术手段等客观因素,亦有源于评估主体的认知能力、评估态度、心理素质及其对评估指标的理解和评估方法的掌握程度等主观因素。分析表明,这些成因的根源可归纳为:
利益驱动——虽真正想通过评估获得提高与发展图书馆新思想、新方法、新措施的不少,但受传统“评先竞优”的影响,被评者往往更为关注的是借评估提高“声誉”。这本是好事,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激发参评部门的积极性,常常将评估结果与主要责任者的考核、奖金与升降等相联系,这就无形中诱发了被评者为了赢得“声誉”而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提供掺有大量水分的自评报告与数据材料,并想方设法设置“障眼”,使主评者难以接触到“短处”。
作风不实——图书馆专家评估组的主体是以上级组织的代表者资格参与评估的,这就要求主评者在评估过程中必须深入调查分析,掌握真实情况和发现存在问题,而不能以自身的价值观甚至个人好恶作为评估依据。但在评估过程中,主评者往往乐于把原本不多的评估时间绝大部分用于在接待室里听汇报、看材料,对被评估对象的实情仅限于在自评材料中“捕捉”;更有甚者,看重的是接待规格、招待水平和礼品档次,无形中诱发了一股被评估图书馆互相攀比,唯恐怠慢主评者的不良风气。
时空不分——图书馆所开展的各项活动都与一定的时空条件不可分割。如一定的时间投入既可体现满足读者的程度,亦可表征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而空间条件的不同常使付出相同的努力,得不到相同的劳动成果。然而在评估中由于忽略了时空条件,用同一尺度去评定优次,难免有失公正。
理论滞后——随着图书馆评估活动的展开,评估研究也被引起了重视。但目前的研究还主要局限于意义、内容、原则、标准和现状等方面,缺乏对评估主体行为、评估数据处理、评估指标关系、评估误差控制等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使评估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现象难以得到理论上的解释与方法上的控制。
开展图书馆评估活动是为了确认工作成绩、揭示问题、指明方向,进而为改善办馆条件、优化办馆环境、提高管理水平、拓展服务功能提供决策依据。无疑,图书馆评估误差现象如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会影响评估声誉,干扰评估目的,而且会使评估结果难以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决策依据而影响对图书馆的投入行为。因此,必须对图书馆评估误差有足够的认识,对误差的各种成因,尤其是对人为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以提高图书馆评估的信度和效度。
尽管导致评估误差的成因及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因此,优化评估主体对于控制评估误差最为重要。以往组织者对专家评估组成员的选择大多倾向于清一色的馆长们,虽然这种选择更易响应,但局限是显而易见的,如易受成见束缚,对专业技术了解程度不一等。理想的选择是评估组成员还应起用具有丰富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熟悉评估技术的研究人员,并特邀图书馆的读者代表参加。为了不断优化评估主体,组织者还可通过建立评估成员档案,对评估成员进行有目的地选择与培训,尽可能把具有奉献精神、作风正派、业务精深、思维开阔、勇于支持新生事物的人吸收为评估组成员。
为了减少评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为偏差,还必须构建完善的规范机制。如通过完善宣传机制,使所有参与者都真正明确评估的目的与意义,确立正确的评估价值观;通过完善责任机制,强化评估主体的自我约束意识,使之以辨证、科学、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参与评估全过程;通过完善监督机制,及时纠正任何不负责任的行为偏差,对有意混淆视听、导致评估误差的行为责任者轻则通报,重则处罚,以儆效尤。
鉴于评估指标对图书馆活动乃至发展有明显的导向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如应增加诸如人均年分编量,人均年提供借阅量,文献信息入网量和社会服务量等能全面反映投入产出比的效益性评估指标:对所设立的每项评估指标的内涵与评分标准都应明确,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以增强可操作性。此外,要调整各类指标的权重分值,将目前评估偏重于硬件部分转为倾向于服务成果及其效益,以引导图书馆的发展真正在拓展功能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由于评估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评估方法基础之上。在评估对象上,应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图书馆分别设组进行评估,并在测评标准、总评等级等方面有所区别;在评估程序上,除了自评与专家评估组全面评估之外,增加重点复评(事先不与被评馆打招呼),以促进图书馆真抓实干;在评估手段上,可采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评估数据库,用于评估的比较与综合分析,以提高评估效率;在评估算法上,建立一致性检验、异常数据剔除等防范误差的措施,以提高评估的准确度。
注重精微思辨和加强理论研究也是控制评估误差的措施之一。所谓精微思辨指主评者能对被评估图书馆提供的自评材料认真推敲,善于从闪烁之辞和纷繁数据中捕捉诱导误差的迹象,使被评者不敢在主评者面前弄虚作假。加强理论研究旨在弄清图书馆评估误差的性质、特点和机理,提供对评估误差现象的识别方法,为建立图书馆评估误差的控制系统和方法体系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收稿日期:199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