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乡村振兴;村规划编制
引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指导下,整体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应该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强化规划引领,乡村振兴需要通过村庄规划加强空间优化和资源保障。村庄规划编制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作,在村庄编制过程中,应该依托于科学的编制思路,同时运用有效的编制方法,以此来整体提升村庄规划编制的成效,以此来整体推动村庄的发展与振兴。
1乡村的涵义及乡村发展的驱动机制
1.1乡村的涵义
乡村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一个区域概念,包括村庄和集镇等各种不同规模的居民点在内的,包含经济、社会、生态等内容的社会区域系统。从生产角度,乡村泛指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农业是农村赖以存在、发展的前提;从社会构成角度,乡村是指社会生活以家庭为中心,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物质文化设施较城市差,风俗、道德习惯势力较城市强,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从生态学角度,乡村是指单个聚落人口规模较小,聚落之间具有较大开敞绿色景观地带的区域。
1.2乡村发展的驱动机制
乡村发展是指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和社会经济等多要素的重组和交互作用,以及参与者响应与调整而导致的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的重构,其实质是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根本转变。乡村发展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区域的驱动因素差异导致其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1)外生驱动机制。当前,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城乡人口频繁流动、城乡产业空间重组构成了乡村空间重构的主要外生性驱动因素。城市工业企业利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通过合资、合作及股份制经济等经营方式参与乡村经济建设,加快对乡村企业改组、改制,提高乡村企业质量,企业通过分工合作促进城乡融合和乡村发展。(2)内在动力。中国乡村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较少,生态环境保存较完整,乡村聚落与自然紧密结合、和谐共生。乡村的自然山水景观、农业林业种植景观、乡村聚落景观等共同构成山水田园综合体,乡村结合当地人文资源和民俗风情,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餐饮、住宿、休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乡村舒适的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广大农民依托乡村地区的地方特色和产业资源,将城市治理体制运用到乡村,与乡土传统文化对接,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广大农民群众由内心生发出热爱家乡、心系乡土的热忱,可为振兴乡村提供强大动力。
2乡村振兴下村规划的编制的实施
2.1明确村规划的定位
村规划编制是一项科学化的工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在村庄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应该率先明确规划的定位,同时结合村自身的资源以及特色等,实现科学的村规划,整体保障村庄规划的成效。在村规划过程中,部分地区并没有给予清晰的定位,也没有进行充分的规划,这不仅影响村庄规划的成果,同时也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在村庄规划的过程中,必须清晰把握它的定位。一方面,村规划是一种空间层面的规划,在找准规划定位的过程中,必须规划以“全域空间+全类型要素”为对象,综合统筹全域国土空间,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空间资源优势,以此来形成发展合力。另一方面,在村规划过程中,还应该高度整合各个要素,将影响或者涉及村庄发展的各个关键要素等全面统筹起来,如村庄地区的特色资源、土地要素以及水利事业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村规划是一项系统且综合性的工作,在清晰把握它的定位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全局,同时整合各个关键要素,以此来整体提升村规划的成效,全面挖掘村的发展潜力,进一步推动乡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文明进步。
2.2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由于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所以在对村进行规划和编制时,要想从根本上保证规划编制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与村庄在建设过程中的用地规模进行合理控制,同时还要对其自身的边界进行优化和完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是将区位的优势以及优越位置看作是有条件的建设区域。在建设用地过程中,要实现对其自身布局的优化和完善,同时还要将其直接体现在底线的有限方面,这样不仅可以对交通廊道内部的宅基地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而且还可以将各个不同地区的资源利用率进行有效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对农村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基本要求进行明确,通常情况下,产业在用地以及对各种不同类型建设地址进行选择的时候,为了保证资源可以实现合理的利用,通常都会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为村庄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给予足够的保障。
2.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环境的综合整治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积极提升村庄编制规划的成效,还应该注重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环境的综合整治,以此来整体提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水平。一方面,在农村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村庄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在村庄规划过程中,为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同步与协调,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在村庄规划过程中,还应该实现环境的综合整治。在村庄规划前,应该基于全面科学且系统高效的调研等,精准把握农村地域生态环境的发展特点以及薄弱环节,以此来落实科学的预防、防治以及整治措施。
2.4建立人才创新机制,提高农民文化意识
在乡村振兴背景的支持下,实施村规划的过程中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农民思想文化教育工作,增加对农民教育的投入工作,改革教育创新模式,提高农民的文化意识,同时要积极的吸引有能力的年轻人回到农村,进行自主创业工作,建设自己的家乡,实现闲散资金的有效利用,在不断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来完成村规划方案的实施。
结束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必须通盘考虑,多规合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为村民服务;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新农村;近期应筛选精准的项目库,广泛宣传筹集资金;成果应有体现村庄未来的社会治理和秩序维持。规划编制中,要注意村庄的差异性、目标的有限性、程序的民主性、内容的简洁性、重点的深入性。村庄规划应实用、好用,最终有效指导村庄建设发展。当前,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起来,促进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是中心目的。因农村不同于城市,应避免“居高临下”或所谓“指导”的心态去“规划”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志军,村振兴战略下村庄规划编制的思路及方法[J].南方国土资源,2018(10).
[2]姜长云,于编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思考[J].中州学刊,2018(07).
[3]罗阿华,村振兴战略规划出台催生农化行业良机[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7(11).
[4]周立.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
报,2017,39(3):16-24.
[5]李冬梅.农业特色小镇形成机理与路径优化———基于成都模式的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7(5):79-90.
论文作者:祖京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乡村论文; 村庄论文; 过程中论文; 规划编制论文; 地区论文; 农村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