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菲菲 青岛市技师学院 山东 青岛 266229
摘 要:本文以“工匠精神”为指导思想,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中突出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了在课程建设中突出工匠精神的设计思路和评价办法,探索了在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渗透和培养工匠精神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工匠精神 汽车底盘 课程建设
培养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支撑“中国工业2.0”标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既是与时俱进的时代使命,也是国家作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对金蓝领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将工匠精神渗透在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对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1.工匠精神的意义。古人用“奴、徒、工、匠、师、家、圣”七个层次来演绎人生道路,“匠”指精于一门技术。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古已有之。所谓工匠精神,可以认为是工匠对产品细节精细雕琢的技艺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专业、敬业、追求卓越,是一种崇高而执着的精神理念和职业态度。
2.工匠精神的内涵。业界将生命延续在二百年以上的企业称为长寿企业。据统计,世界上五千多家长寿企业中,占比最多的两个国家是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对工匠精神传承得最好的国家。长寿品牌屹立不倒的秘诀,就在于企业长期对产品品质一丝不苟的坚持,以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卓越,坚韧不拔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信念,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代表了从业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从业者对产品精细雕琢,不断改进工艺,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的过程。工匠精神的最终目的是制造精品、成为行业标杆。
二、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中突出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特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操训练,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底盘课程中涉及到后期汽车维护保养中多个重要项目,理论知识覆盖面广、难度较大,实训操作对学生使用工具等各种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在底盘课程的专业建设中,可以依托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在正确对待每一次实训课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工匠精神。
2.技工院校学生学情分析。技工院校大部分学生思想上较任性叛逆,人格特点较为复杂。但是大部分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有浓烈的兴趣。过去较为枯燥的学习方式无法吸引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价模式也较为单一。对于这类学生,可以采用心传身授以及体知躬行的实践教育,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内化工匠精神。
3.在课程建设中突出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在专业课程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加入适当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尊师重道、知行合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教师发挥好榜样和带头作用,依托实际案例激活学生的匠心和上进心,培养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意识,在课程建设中对原有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既能在培养学生核心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
三、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中突出工匠精神的具体措施
1.以工匠精神为指导思想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传统的底盘教学中,由于课时、实训场地等各方面的限制,实训课往往被压缩得比较厉害,每个项目每位学生可能只有一次操作的机会。若想在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首先需要对传统教学中的工作任务进行重新的规划和整合,实训中合理安排好时间和环节,每个项目每位同学至少安排两到三次实训机会,并进行有效评价。
2.在评价模式中引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评价模式。重复的训练和评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反复的实践,及时的评价和校正也能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追求卓越、力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匠心”。因此,可以根据具体的实训项目制定分级的考核要求,注重实训完成过程中的分层考核,综合评分,及时反馈,鼓励学生多次重复训练,达到最好的实训效果。考核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环节评价流程
参考文献
[1]郑银华 谈渗透式教育在技工院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海峡科学,2016,(11),102-103。
[2]郑立巍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
论文作者:高菲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工匠论文; 精神论文; 实训论文; 课程论文; 技工论文; 评价论文; 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