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凝土是一种拌合性的建筑材料,主要由水泥、砂石、水、加固型的拌合料共同混合搅拌而成,在搅拌过程中,水和水泥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再加上砂石和拌合料的加固作用,便能形成一种强度较高、稳定性良好的建筑材料,将其应用到建筑施工中,不仅能提高建筑物施工质量,还能降低整体施工成本,因此,其也成为了建筑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
1 混凝土浇筑在建筑工程中的内容
作为混合型材料的混凝土主要由沙石、外加剂、水泥以及水构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水泥拥有较强的胶凝作用,能够将混凝土内各种建筑材料进行混合凝聚,进而使各种建筑材料形成有机的整体,发挥最大的功效。而混凝土浇筑技术则是混凝土材料的具体应用,建筑工作者根据设计图纸,通过钢筋或木材形成的模具,将混凝土材料固定成特定的形态,进而通过一定时间的晾晒,使得混凝土本身发生凝固,以此满足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需求。其中由于混凝土规格的不同,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坏损等现象。这便需要工作人员将水浇洒在基本定型的混凝土表面,使水分充分渗透到混凝土材料内部,激活水泥的凝聚功能,提升混凝土整体的稳固性。由于混凝土浇筑技术拥有坚固、简洁、施工时间短等优势,已完全取代传统的砖石施工技术,成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除楼梯浇筑工程外,混凝土技术更应用到楼体外墙浇筑、楼层浇筑以及阳台浇筑当中。
图1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及相关问题
2.1 做好专业技术装备和工具准备
在混凝土浇筑技术中所应用的专业技术装备和施工工具主要有平板式振捣器、插入式振捣棒、斗车、吊斗、馒刀、铁锹等,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行业统一的施工规程、标准和国家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关要求,对以上装备和工具进行选用,这样不仅能有效避免因误操作造成的返工情况,同时还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
2.2 做好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工作
原材料质量对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前,相关工作人员需严格把控好混凝土等原材料质量,首先,要全面做好采购环节的原材料质量鉴定,杜绝质量不合格材料进场,并且,还需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在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拌合,现场技术应严格按照既定的施工标准进行配比工作,并对各种原料的拌合比进行严格控制,搅拌力度和时间按照骨料和添加剂的加入顺序进行确定。由于不同类别的混凝土特性存在一定差异,为避免拌合质量受到影响,工作人员还需按照所应有混凝土具体的特性对拌合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安排。最后,还需做好混凝土的运输管理,各建筑施工现场需配备拖泵和输送泵,一方面能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害,另一方面还能保证其运输质量和效率。
2.3 混凝土配制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混凝土配制本身涉及到比较多的环节,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系统分析,力求确保混凝土配制施工质量。首先,在选购各种混凝土施工原材料期间,施工单位要做好各种材料的质量校核工作,如要对粗细骨料的含泥量、粒径以及级配情况进行仔细校核,或者仔细地校核水泥的成分构成与品质等。其次,要采取计算与实验室检测的方式,科学地确定建筑工程施工中所用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然后以此为依据,对混凝土配置中各种原材料的投放次序以及搅拌时间进行严格控制。最后,要通过坍落度试验、强度检测试验等试验检测,提前检测所配置施工混凝土的质量,避免劣质混凝土应用于后续施工中。
2.4 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还要注意科学地设计模板施工体系。在设计模板施工体系期间,施工单位要立足于现阶段的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如混凝土浇筑特征以及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图等,科学地制定模板施工方案,期间要确保模板搭建、拆除的便捷性与安全性。比如,在选择模板面料期间,施工单位要结合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需求,确保模板强度、刚度以及硬度等符合实际施工要求。此外,在安装施工所用模板期间,施工单位要注意相应地采取一些防护对策,旨在全面确保其安装的精度满足规定要求,避免因为模板之间的过大缝隙而造成漏浆问题。
2.5 混凝土钢筋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钢筋工程也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确保整体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加强钢筋施工技术应用的质量控制也是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的一个重要施工环节。一方面,在应用钢筋材料期间,施工单位需要对钢筋的型号、质量、数量等基本资料进行仔细校核,确保现场中所用的全部钢筋材料不存在质量问题。另一方面,要对钢筋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施工规定等进行仔细地校核与控制。比如,针对钢筋连接的方式,要结合具体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绑扎、焊接等方式;针对钢筋接头部位的搭接尺寸,要符合钢筋施工技术标准等。
2.6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混凝土浇筑是整个混凝土施工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个施工环节,技术性和实践性比较强。首先,施工单位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的倾倒高度,力求使其保持适中状态,避免过高或过低操作而影响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比如,过高的浇筑高度容易使混凝土浇筑出现串筒或离析问题,过低的浇筑高度则会影响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其次,施工单位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实际浇筑时间,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连续浇筑混凝土,避免过长浇筑间隔而影响浇筑施工的质量。再次,针对梁、板、柱等建筑关键构件的混凝土浇筑,必须要遵从相应的浇筑施工技术要求和规定,旨在全面确保浇筑施工质量。比如,在成排柱子浇筑期间,要同时浇筑两端的排柱,之后依次向中间进行推进浇筑,同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旨在确保排柱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2.7 混凝土振捣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在浇筑混凝土后,施工单位要及时开展有效振捣施工,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如下:首先,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期间,施工单位要灵活地选择插入式振捣器,并采取垂直振捣施工方式,确保混凝土振捣之后的表面保持良好平整度与坚实性。如果采取斜向振捣方式,那么混凝土表层与振捣棒之间的夹角适宜控制在40°~50°,同时要确保振捣点位设置的全面性与均匀性,避免出现漏振问题。其次,施工单位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与模板设置的实际情况,如结合钢筋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实际情况等,科学地确定振捣设备的移动间距,避免因为过大移动间距而影响混凝土振捣施工质量。比如,在遇到轻骨料类型的混凝土时,为了确保振捣施工质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要控制在有效振捣半径的1/2范围之内。最后,在振捣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以表层混凝土不再下沉或不在冒泡为主,力求全面确保振捣施工的质量。
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国民生活品质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如何保障混凝土浇筑在施工作业环节中的功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从施工实际出发,结合建筑结构特征、浇筑部分的功能属性,通过加强质量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增强施工意识,以此提升混凝土浇筑的专业化、规范化与效率化。
参考文献:
[1]黄峰,李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109.
[2]黄登保.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46):7-8.
论文作者:陈大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模板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