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管理现状调查报告_市场营销论文

国有企业管理现状调查报告_市场营销论文

国有企业管理现状调研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研报告论文,现状论文,企业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把握和客观评价党的十四大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改进企业管理的意见,推动《“九五”企业管理纲要》的实施,国家经贸委企业研究中心和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研究部组织了这次国有工业企业管理现状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邮寄问卷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表包括54项定性和62项定量指标,调查对象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包括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问卷的定性部分由企业的法人代表填写。自1997年7月始至11 月底止共返回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40%。回收的问卷覆盖我国华东、华北、 东北、华南、西北和西南六大地区的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不同经营状况的企业,其中特大型企业占8.4%, 大型企业占59.4%,中型企业占31.9%;优势企业(指近几年实现利润处于增长势头,并且1996年实现利润不少于500万元的企业)占30%, 持平企业(指近几年实现利润在不断下滑、或1996年实现利润少于500 万元的企业)占52.2%,亏损企业占17.8%。此外,课题组成员还深入到50多户企业进行了专题座谈和调研。从样本的抽样和统计推断上看,调查结果对于反映我国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企业管理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结果表明:党的十四大以来,国有工业企业开始研究改善和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方法,企业管理正在向适应市场经济转化,企业的管理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在向市场经济贴近,企业对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开始增强,基础管理工作有所加强。特别是涌现出了一批较早地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自觉跳进市场竞争的海洋,开始实现思想、产品、管理与市场接轨的优势企业,这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业绩突出。但是,仍有不少企业的管理粗放,纪律松懈,产品质量下降,物质消耗上升,亏损增加。企业管理水平呈两极分化趋势。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实现三年摆脱困境的目标,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真正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将强化市场导向的管理作为企业永恒的主题,自觉走向市场,始终不渝地把功夫下在管理和苦练内功上。

一、企业管理在向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转化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过改革,生产资料、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发展较快,我国国有工业原来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配置资源逐步被市场配置资源取代,这为国有企业进入市场创造了越来越好的环境。为了适应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一新的要求,国有企业开始研究改善和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方法。调查显示,1993年以来,我国企业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企业管理正在向适应市场经济转化。

1.企业的管理思想、目标、体制、组织、方法和手段在向市场经济贴近

经营理念有了很大变化。经营者认为自己完全具有了现代市场导向观念、无形资产观念、经营创新观念、质量效益观念、经营风险观念、人才观念、法规政策观念的企业分别占82.4%、72.1%、77.9%、92.1%、83.3%、83.7%、86.8%(详见表1)。 管理目标已从社会目标第一转为经济效益目标第一;管理体制正在由工厂制转为公司制,44.5%的企业已由工厂制转为公司制,28.2%的企业正在进行公司制改造;领导体制由厂长负责制向三权分立的法人治理结构转变;在管理组织上,19.3%的企业采用了事业部组织形式,8.4 %的企业采用了矩阵制组织形式;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应用趋势,呈单项向多项配套应用发展;在管理手段上,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达到88%,但主要是单项应用。

表1 500户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情况 单位:%

很有一般 没有

是否具有现代市场导向观念82.417.4

0.2

是否具有无形资产观念72.126.7

1.2

是否具有经营创新观念77.922.1--

是否具有质量效益观念92.1 7.9--

是否具有经营风险观念83.316.7--

是否具有人才观念83.715.9

0.4

是否具有法规政策念 86.813.2--

是否具有战略发展观念79.220.6

0.2

2.企业对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开始增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市场竞争要素较为重视,按其要求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已初见成效。质量方面,56.8%的企业建立了健全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42.6%的企业建立了较健全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 50. 1 %的企业的全体职工树立了“为顾客服务”的思想; 贯彻ISO9000标准,已取得国内或国外认证的占30.3%; 质量责任制落实好的企业占58.1%;企业自认为用户对产品质量很满意的占21.3%。营销方面,已建立营销管理机构的企业占97.5%,有专人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与研究的企业占46.9%,建立了很完整的营销网络的企业占33.8%,有完善的产品售后服务体系的企业占59%,产品交货期完全满足用户要求的企业占33.8%,24.9%的企业认为企业产品价格在市场竞争中有明显优势,认为主要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占15%、国内先进水平的占75.9%。技术开发方面,72.7%的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在产品开发上,自主开发的企业占49.9%,引进技术自主开发的企业占40.9%,厂校所联合开发的企业占7.4%; 企业年研究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1993年的1.1%增加到1996年的2.64%,增长了139.51 %。经营机制方面,38%的企业已建立了科学决策的机制,65.3%的企业自认为建立了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已建立管理创新机制的企业占30.1%,已形成技术不断创新机制的企业占35.6%(详见表 2)。此外,71.7%的企业认为企业党政关系很融洽,98.4%的企业认为重视树立企业形象,58.4%的企业认为已有导向性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表2 500户企业建立经营机制方面的情况 单位:%

已建立正在建立未建立

科学决策机制38 57.2

4.8

企业经营者和职工

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65.3 33.3

1.4

管理创新机制 30.1 63.6

6.3

技术不断创新的机制35.6 57.2

7.2

3.基础管理工作有所加强

从调查的8项内容看,基础管理工作的覆盖面扩大, 内容有所更新,微机开始用于管理企业。(1)标准化工作。技术标准个数1996 年为569,比1993年增加了85个,覆盖面由92.82%提高到了96.37%; 管理标准个数1996年为178,比1993年增加了17个,覆盖面由91.57%提高到了94.36%;工作标准个数1996年为331,比1993年增加了49个,覆盖面由92.38%提高到了94.59%。(2)计量工作。500户企业都建立了计量管理机构,配备了计量管理专业人员,计量器具配备率由96.04 %提高到了97.44%。(3)定额工作。定额面由86.68%提高到了89.44%。(4)规章制度。500户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以经济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其中有58.1%的企业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基本上做到了有章可循,规章制度贯彻率在80%以上的企业占74.9%。(5 )信息管理。57.4%的企业建立了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制度,88%的企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50.2%的企业建成了与国家或省级信息中心联网的信息系统。(6)职工培训。职工培训率由1993年的53 %提高到了74%。(7)班组建设。74.9%的企业开展了班组升级活动。 (8)现场管理。42.2%的企业非常好地达到了现场管理6条标准,69.5%的企业认为目前的现场管理与1993年的相比没有下降,29.1%的企业认为稍有下降。

表3 500户企业主要经济效益的平均指标

平均指标单位1993年1996年1996年比1993年增

长或下降的比例(%)

销售收入万元47027.34

60545.16 28.74

利润总额万元 3250.32350.48 -27.69

实交税金万元 4499.555927.27 31.73

总资产 万元61092.62

107259.0 75.57

人均利润万元0.56

0.04 -28.98

人均交纳税金万元0.78

1.00 29.37

资产负债率 %

66.26 70.54

6.46

资产贡献率 %

14.27 10.07 -29.38

资产保值增值率 % 108.37 110.70

2.15

成本利润率 %

11.69

6.08 -47.99

销售利润率 %6.91

3.88 -45.83

存货周转率 % 344.62 323.86 -6.02

应收帐款周转率 % 409.59 385.34 -5.92

总资产周转率

%

76.98 56.45 -26.67

产销率 %

98.39 91.85 -6.65

社会贡献率 %

26.75 23.13 -13.53

4.生产经营状况忧大于喜

企业生产运行基本正常的企业占75.1%、开工不足的企业占22.5%、停产或半停产的企业占2.5%,主导产品市场供不应求的企业占9%、供需平衡的企业占71.6%、产品积压的企业占19.4%。500 户企业主要经济效益的平均指标(见表3)显示,1996年与1993 年相比,销售收入、实交税金、总资产、人均交纳税金、资产保值增值率分别增长了 28.74%、31.73%、75.57%、29.37%、2.15%,利润总额、人均利润、资产贡献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产销率、社会贡献率则分别下降了27.69%、28.98%、29.38%、47.99%、45.83%、6.02%、5.92%、26.67%、6.65%、13.53%。资产负债率增加了6.46%。 尽管国有企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不算太低,但效益下降十分明显,究其原因虽说是多方面的,但从企业管理潜力看,仍大有作为。

二、优势企业的管理观念在不断加强

从我们的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已涌现出了一批较早地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自觉跳进市场竞争的海洋,开始实现思想、产品、管理与市场接轨的优势企业。它们在市场竞争和政府推动双重压力下,通过学习邯钢等一批管理先进典型(优势企业中很好开展、一般开展学邯钢活动的企业分别占64.7%、35.3%),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基础管理大有改善,企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深化与拓展,企业整体效益不断提高,社会贡献不断增加,主要经济指标和定性指标明显高于持平企业和亏损企业(详见表4和表5)。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丢掉“等、靠、要”的幻想,转变经营观念,将市场作为企业全部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优势企业在碰到困难的时候,不单纯地强调客观原因,不向上级伸手,而是丢掉幻想,转变观念,走向市场,投入竞争,使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从依赖国家转向依靠市场,由生产导向转为市场导向,将市场作为企业全部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大多数企业不仅经营者甚至劳动者思想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优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几乎都认为自己具有了现代市场导向观念、无形资产观念、经营创新观念、产品质量效益观念、经营风险观念、战略发展观念和人才观念。邯钢的推墙入海,大庆的脱胎换骨,宝钢的时时自警,齐鲁石化的向市场靠拢,一汽的勇于创新等,都是转变观念的真实写照。

2.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营销体制,形成高效的营销网络

优势企业高度重视市场营销的作用,把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配置到营销环节,开始建立起自己的高效营销队伍、营销体制和网络,并根据市场竞争态势、竞争对手和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营销策略。所有优势企业都建立了营销管理机构和营销网络,其中43.6%的企业建立了非常完善的营销网络,65.3%的企业有完善的产品售后服务体系。例如,中国轻骑集团建立起了“三三制”的营销体制,他们推行连锁经营,实行销售代理制和配套销售。销售网点中,轻骑自己的连销分公司、商业系统的代理商、轻骑配套体系各占1/3,销售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1/3,销售服务网点占销售点的1/3。广州珠江钢琴企业集团早在几年前就组建了“珠江钢琴营销共同体”,与130 多个经营单位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工贸关系,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等。

表4 优势与持平、亏损企业的1996年主要平均指标对比表

单位 优势企业 持平企业 亏损企业

差距1差距2

销售收入 万元 90156.14 56706.26 22130.68 33449.68 68025.46

利润总额 万元

6539.72

1370.26 -1846.63 5169.46 8386.35

实交税金 万元 10235.36

5202.86

895.39

5032.5 9339.97

总资产万元 123108.67 116285.31 54114.22 6823.36 68994.45

人均利润 万元 1.17 0.22-0.33 0.95 1.5

人均交纳税金 万元

1.83 0.84-0.16 0.99 1.67

资产负债率%64.02 70.1982.46-6.17

-18.44

资产贡献率%15.87 7.96 1.35 7.9114.52

资产保值增值率 % 124.21110.9886.4713.2337.74

成本利润率 %

13.46 6.67-7.93 6.7921.39

销售利润率 %7.25 2.42-8.34 4.8315.59

存货周转率 % 485.62274.56

199.98

211.06

285.64

应收帐款周转率 %

589.4338.96

190.81

250.44

398.59

总资产周转率

%

73.23 48.76 40.924.4732.33

产销率 %97.6 90.9185.07 6.6912.53

社会贡献率 %

28.99 22.9512.55 6.0416.44

主导产品质量

合格率 %

98.81 97.884.01 1.01 14.8

能源消耗额占

成本费用比重

%

13.62 15.32 16.6 -2.3-3.02

主导产品材料

利用率 %

87.05 80.0979.22 6.96 7.83

管理费用占销

售收入比重 %9.28 13.6820.01 -4.4

-10.73

利润率 %

81.94 74.866.06 7.1415.88

技术改造投

入收益率

%

86.46 67.6825.6118.7860.85

新产品销售额占

销售收入的比重 %

31.26 28.1119.93 3.1511.33

3.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

优势企业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坚持从严管理,认真抓好基础管理工作,这一点恰是目前许多企业最缺少的。优势企业的技术标准覆盖面、管理标准覆盖面、工作标准覆盖面、计量配备率、定额面和规章制度贯彻率在80%以上的企业分别为97.62%、97%、98%、98.25%、92.6%和82.2%,与亏损企业相比,分别高出3.5、6.44、6.01、 2.56、4.54和34.5个百分点。 天津药业有限公司对所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年进行一次补充修订,谁都不例外,使“从我做起,严守纪律,接受管理”成为每一个人恪守的信条。山东海洋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近百种,制度覆盖面达100%, 同时制定了“十要十不准”的职工行为准则,在厂门口制作了一块“职工进入工厂请放弃个人自由”的警示牌,时刻提醒人们严守纪律,恪尽职守,使职工一进厂就处于严格的管理之中。

4.追求管理创新已成为经营者的共识

优势企业已建立管理创新机制的企业38.9%,比亏损企业高出22.1%,在继承传统管理精华的基础上,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特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管理模式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山东省莱州市黄金冶炼厂6年前亏损240万元,在实行“封闭式管理”后, 1996 年利润总额超过1000万元。湖南五菱集团有限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的“企业内部资产增效工程”管理模式,从1992年实施以来,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此外,辽河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造的“三全闭环巡检”法等都为本企业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

表5 优势、持平与亏损企业的1996年主要定性指标对比表

单位:%

优势企业持平企业亏损企业 差距1 差距2

经营者具有现代

市场观念93.4 79.7 70.9 13.722.5

经营者具有无形

资产观念82.4 69.4 61.9 13.020.5

经营者具有经营

创新观念85.9 78.0 64.4

7.921.5

经营者具有经营

风险观念91.3 83.5 69.0

7.822.3

经营者具有战略

发展观念87.2 79.0 65.9

8.221.3

经营者有明确的

竞争对手95.3 91.8 81.0

3.514.3

企业已建立了

科学决策机制50.2 32.1 29.5 19.922.5

企业已形成了

技术创新机制46.2 35.2 18.8 11.027.4

企业内部信息

很畅通 50.7 39.3 28.4 11.422.3

企业已制定了

发展战略83.2 73.0 54.6 10.228.6

企业有健全的

质保体系66.7 59.0 33.7

7.733.0

企业质量责任

制落实情况好38.3 32.0 11.8

6.326.5

全体职工树立了为

顾客服务的思想 62.6 48.0 35.2 14.627.4

用户对产品质量

很满意 34.6 17.2

9.0 17.425.6

企业已建立了完

整的营销网络43.6 35.0 13.6

8.630.0

企业有专人收

集市场信息 57.3 43.9 37.5 13.419.8

企业有完善的产

品售后服务体系 65.3 60.0 45.5

5.319.8

企业有完善的规

章制度体系 66.2 62.2 32.6

4.033.6

企业规章制度贯

彻率在80%以上

82.2 74.2 47.7

8.034.5

企业已很好开展了学

邯钢降成本活动 64.7 54.6 31.8 10.132.9

企业已达到了现

场管理六标准61.1 39.0 19.8 22.141.3

企业非常重视树

立企业形象 99.3 98.8 95.3

0.5 4.0

产品已达到了国

际先进水平 21.4 14.7

5.6

6.715.8

企业产品有明显

的价格优势 41.5 21.2

7.9 20.333.6

企业产品供

不应求 16.2 7.1

2.3

9.113.9

企业生产运行

正常88.4 77.6 46.1 10.842.3

企业已建立了技

术开发中心 80.8 70.4 65.9 10.414.9

企业主导产品有很

高的市场信誉度 47.3 27.3 16.1 20.031.2

企业产品结构很

合理16.8 8.0

3.5

8.813.3

企业技术装备已达到90

年代先进水平35.4 16.6 21.9 18.813.5

企业已有管理

规划94.6 88.6 70.6

6.024.0

企业已按国家政策提

足了技术开发费 85.4 68.4 35.3 17.050.1

5.注重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动态开发

优势企业在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80.8%的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其中还有一部分成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不断根据市场趋势开发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形成了市场主导的新产品开发机制。优势企业的科技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从1993年的1.25%提高到了1996年的3.4%, 提高了173%,与亏损企业1996年的1.46%比,高出了1.94个百分点。如, 江苏沙钢集团公司采用快速折旧和提高开发基金提取率等方法,多方筹集技改资金。设备折旧率最高时按18%提取,科技开发基金最高时按8 %提取,通过技改实现了“三千员工拿下百万吨钢”的劳动生产率。

6.拥有一批优秀而稳定的经营者

优势企业拥有一批优秀而稳定的经营者,他们政治过硬,思想敏锐,事业心强,知人善任,善经营,懂业务,会管理,勤政廉洁,团结奋进,民主作风好,深得广大职工的信任。优势企业党政关系很融洽、基本融洽的企业分别占86.6%、13.4%。充分发挥和发挥了职代会作用的企业分别占77.2%、22.8%。如,川化集团善于发挥班子整体功能,坚持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开展创“学习、团结、勤政、廉洁”的四好班子活动,党政工团齐心协力,共同搞好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炳银同志坚持从我做起,在企业内部狠抓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他坚持原则,一身正气,不谋私利,在广大职工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7.重视产品和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培育和运用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有时是比有形资产更重要的资产。优势企业都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在品牌的创立、培育和发展上下了很大功夫。优势企业十分重视质量管理,建立了健全、较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的企业分别占66.7%、33.3%;通过ISO9000 国内或国际质量认证的企业占38.3%;用户对产品质量很满意、满意的企业分别占35.6%、64.4%;质量责任制落实好、一般的企业分别占61.8%、38.2%。贵阳车辆厂一直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对关键工序、关键产品,实行专门的质量奖罚制度,重奖重罚,为企业创名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企业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

当前企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多,主要是不少企业忽视管理,尽管中央和国务院已提出要实行“三改一加强”,但以包代管、以改代管、以奖罚代管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少企业(主要是持平企业和亏损企业)管理滑坡,基础工作滑坡,纪律松懈,产品质量下降,物质消耗上升,亏损增加。最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管理粗放

管理粗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本居高不下。1996年与1993年相比,可比主导产品的单位成本上升了17.1%,尤其是亏损企业上升了22.1%。成本费用利润率由1993年的11.69%下降到1996年的6.08%,亏损企业则从1993年的10.28%下降到-7.93%,下降了18.21个百分点。二是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过高。500户企业1996 年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平均为13.55%,其中,优势企业为9.28%,持平企业为13.68%,亏损企业为20.01%,与1993年相比优势企业增长了33.5%, 持平企业增长了37.3%,亏损企业增长了90.4%(详见表6); 财务费用中的主要因素利息支出,三种类型的企业均增长了100%以上。 特别是亏损企业,在销售收入下降的情况下,管理费用及利息支出都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三是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5%的企业处于开工不足或停产半停产状态,其中亏损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达到54%;19%的企业产品有积压的情况,其中亏损企业所占的比例达到32%。产品积压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品市场饱和,不适销对路或技术含量低,质量差,无市场竞争力。四是质量损失惊人。1996年与1993年比,平均每户企业的质量损失额从256.28万元增加到332.64 万元, 其中平均每户盈利企业从110.42万元增加到216.75万元,平均每户持平企业从297.14万元增加到352.08万元,亏损企业从367.59万元增加到450.15万元。如某汽车配件厂,由于放松质量管理,铸件的废品率达80%以上,1995年质量损失总额达319万元,是当年实现利税的5.8倍,占工厂成本的13%。 如果500户企业质量损失减少1/3,每年可增效5.54亿元以上。五是资金运用效率低。当前,一方面企业资金紧张,一方面又存在资金大量沉淀,运营效率不高的问题。1996年与1993年比,应收帐款周转率下降了5.92%,其中亏损企业下降了47.98%(详见表7);500 户企业的平均存货周转率下降了6%,其中亏损企业下降了40.18%(详见表8)。 六是应收帐款大幅增长。1996年500户企业平均应收帐款达到12254.6万元,其中亏损企业平均达到8035.69万元。七是管理上“散、乱”。 不少亏损企业的职工反映,企业办事、请客、出差、开会等项开支无标准,费用无定额,财务管理混乱。某重型机器厂总厂下设了18个分厂,厂厂都有财务支配权,在银行的帐户多达58个,机动车辆100多辆,每辆一年耗3.5万元,一年开支350万元,由于管理混乱,导致仅1995年就亏损2685 万元。此外,一些企业考核不严,纪律执行不到位,许多企业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定得很细,也很严格,但考核走过场等。

表6 企业的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企业类型1993年1996年 1996年与1993年

相比的增长幅度

平均每户优势企业 6.95 9.2833.53

平均每户持平企业 9.96 13.6837.35

平均每户亏损企业 10.51 20.0190.39

500户企业平均 9.17 13.5547.76

表7 不同类型企业的应收帐款周转率 单位:%

企业类型 1993年 1996年 1996年与1993年

相比的增长幅度

平均每户优势企业 451.50 589.4030.54

平均每户持平企业 402.38 338.96

-15.76

平均每户亏损企业 366.79 190.81

-47.98

500户企业平均 409.59 385.34-5.92

表8 不同类型企业的存货周转率 单位:%

企业类型1993年1996年 1996年与1993年

相比的增长幅度

平均每户优势企业 357.29 485.6235.92

平均每户持平企业 341.06 274.56-19.5

平均每户亏损企业 334.33 199.98

-40.18

500户企业平均 344.62 323.86-6.00

2.管理组织落后

管理组织落后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管理组织模式单一化。经过近20年的改革,仍有68.3%的企业不考虑企业的规模、产品、工艺、市场等情况,采用改革开放前的“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2)企业领导普遍管理幅度过宽,因此无暇顾及企业的战略, 尽管许多领导每天工作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但现在主要领导人应酬太多,学习时间太少,会议太多,解决企业大政方针问题时间太少。(3 )企业中直线指挥系统与职能参谋系统互相交叉,发生矛盾,信息不畅,使企业领导决策依据不准确、不及时,工作责权不清。59.2%的企业认为企业内部组织间信息流通存在问题,其中亏损企业的比例高达71.6%(参见表5)。(4)管理组织的适应性差,工作效率低下。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平均占到企业人数的30%,人员过多,人浮于事是管理组织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3.营销环节薄弱

已建立起完善的营销网络的企业只占33.8%,特别是亏损企业中的比例只有13.6%。亏损企业中只有37.5%的企业有专人收集市场信息,超过半数的企业是由兼职人员完成此项工作的。亏损企业中只有45.5%的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由于营销管理工作的薄弱,使企业主导产品水平及产品的市场信誉度受到了影响。亏损企业中主导产品市场信誉度指标只有16.1%的企业有较好的信誉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销工作是最能直接反映企业竞争能力的,由于资金紧张,企业应尽可能提高营销人员的劳动效率,同时压缩应收帐款,减少相互拖欠。在被调查企业中,优势企业营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1996年比1993年增长了53%,亏损企业增长幅度较小,仅为24%(见表9)。 持平企业和亏损企业的营销人员劳动生产率有所下降,持平企业1996年比1993年下降了6.8%,亏损企业下降幅度为38.9%。 企业的应收帐款的多少,与企业营销人员的工作成绩密切相关,虽然各类型的企业应收帐款都有所增加,但销售人员的人均应收帐款指标,优势企业与持平企业呈下降趋势,而亏损企业销售人员平均应收帐款1996年比1993年上升了31.8%。

表9 销售人员劳动效率表

企业类型营销人员 销售人员的人均年销售额

占职工总数

96年比93年增长% 93年 96年96年比93年增长

(万元/人)

(万元/人)(万元/人)

优势企业

53

478.1 495.5

3.6

持平企业

41

453.9 423.2 -6.8

亏损企业

24

365.8 223.8 -38.9

平均

33

447.9 427.1 -4.6

企业类型应收帐款销售人员的人均应收帐款

96年比93年增长% 93年 96年96年比93年增长

(万元/人)

(万元/人)(万元/人)

优势企业 40 65.0

51.3 -21.1

持平企业 16116.2 100.5 -13.5

亏损企业 59 61.6

81.2

31.8

平均37.6 80.9

72.7

-9.8

4.管理基础工作松懈

亏损企业中只有32.6%的企业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亏损企业中规章制度贯彻率在80%以上的企业只有47.7%。只有60%的亏损企业开展了班组升级活动。在现场管理方面,能够很好达到现场管理6 条标准的企业,亏损企业中只有19.8%。企业财务指标特别是与成本有关的指标的填报也反映出企业基础工作水平的高低。如企业的标准工作、定额工作、材料利用率、能耗占成本费用比重等,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时期,都是长期强调的基础工作,但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填卷率并不理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填不出企业在这些工作方面的指标(见表10)。在亏损企业中,有近30%的企业填不出。这反映出部分企业的基础工作不扎实,对企业基础管理心中无底。

5.技术水平不高

主要是企业产品总体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装备水平低、超前意识差、科技开发投入少,企业发展无后劲。1996年只有15%的企业主要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亏损企业的比例只有5.6%; 主要装备水平,相当于90年代先进水平的仅占23.2%,亏损企业的比例只有16.6%。亏损企业在技术进步的许多方面都明显低于优势企业。只有65.9%的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企业投入的科技开发费,优势企业为3.4 %,持平企业为1.9%,而亏损企业为1.5%,与1993年相比,优势企业增长了172%,持平企业增长了91.6%,而亏损企业只增长了24.8%。 此外,32.4%的企业未按国家政策提足技术开发费,亏损企业的比例达到64.7%;12.1%的企业未按国家政策提足折旧费,亏损企业的比例达到28.4%。由于科技开发投入的不足,亏损企业的科研机构、科技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的研制开发及技改投入收益率都明显低于优势企业。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1996年与1993年比较,优势企业增加了34%,亏损企业下降了7%。技改投入收益率,优势企业1996年比1993 年上升了15.4%,亏损企业下降了48.1%。同样,科研成果转化率优势企业1996年比1993年增加7.4%,亏损企业却减少10%(见表11)。

表10 部分指标填郑率 单位:%

工作标准 管理标准 定额工作同 材料利用率 能耗占成

本费用比重

优势企业82.0 84.083.3 60.3 76.7

持平企业75.5 84.783.9 66.3 78.2

亏损企业69.6 79.777.5 65.2 71.9

企业平均76.4 83.682.6 64.0 76.6

表11 部分科技指标1996年与1993年相比的变化情况表 单位:%

企业类型

科技开发费

科技人员占职

技改投入 科研成果

的增长情况

工总数的比例

收益率 转化率

平均每户优势企业

172.034.015.47.4

平均每户持平企业91.611.0 7.23.9

平均每户亏损企业24.8-7.0

-48.1-10

500户企业平均 139.520.0 6.13.1

导致企业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经营者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时至今日,国有企业改革已进行了近20年,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但至今有不少企业领导的思想仍不同程度地残存着计划经济的观念。如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而是忙于应付上级组织的各种会议、检查和评比,搞形式主义;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不是围绕市场和用户,而是听命上级,迎合上级等。

亏损企业的经营者相对于优势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在管理观念上明显滞后,在经营者是否树立起市场导向观念、无形资产观念、经营创新观念、经营风险观念、战略发展观念等项调查方面,亏损企业的经营者已经树立起这些现代经营观念的平均不足70%,而优势企业平均85%以上。“企业有无管理规划”指标,94%的优势企业已制定了管理规划,亏损企业中只有70%的企业有管理规划。一些企业经营者对自身评价过高,与该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产生相互矛盾的现象,如“用户对产品质量是否满意”,所有企业填“满意或很满意”项达99%以上,特别是亏损企业中,无一家填用户对该企业产品不满意。在经营者是否具有产品质量效益观念一项中,有此观念的优势企业经营者占95.4%,而持平企业有91.8%,亏损企业也达86.2%。在产品结构是否合理一项中,填基本合理以上的三类企业均达到90%以上。除优势企业以外,持平企业与亏损企业在填这项指标时偏高,与其在定量指标中反映出来的企业盈利能力、产品质量水平、技术开发的投入与产出等指标不相符合,甚至出现矛盾。由于定性指标是主观评价,因此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企业经营者对自身缺乏清醒的认识,对家底心中无数;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经营者自我满足,固步自封。

一些企业亏损与经营者素质不高有关。如某企业是60年代建的老厂,拥有固定资产6700多万元,职工1000多名,90年代后企业经营者一意孤行,盲目决策,独断专行,致使企业走向衰落,到1995年底已合计亏损9700多万元,资产负债率达196%,拖欠职工工资26万元。 某化工厂因连续6年累计亏损3300万元,1996年更换了厂长, 新厂长上任第一天,不仅发现该厂内外勾结、原材料掺杂使假严重,还目睹了一起仓库保管员直接参与盗窃企业钢材的违法行为。他从健全制度、督查落实入手抓管理,一年实现扭亏为盈,其中,通过加强管理直接增加的效益超过500万元。

第二,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负担较重。从调查结果看,500 家企业1996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0.54%,其中,优势企业为64.02%,平均比1993年降低了1.1个百分点,持平企业为70.19%,比1993年增加了 6.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为82.46%,比1993年增加了18.4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的大小在实际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来分析,优势企业1996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4.02%, 但其资产贡献率为15.81%,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经营风险相对较小; 而亏损企业的资产贡献率为1.35%,远低于同期银行利率,它以82.46 %的负债比例经营,其风险大大增加,债权人的权益无法保障。由于我国特殊的金融环境,企业的债权人绝大部分是国有银行,因此,这部分亏损企业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无从谈起。从利息支出、退休费用及养老保险费用的支出情况看,三种类型的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增幅较高。利息支出一项,优势企业1996年比1993年增加了185.8%, 持平企业增加了165.9%,亏损企业增加100.3%,这说明,随着改革的深化,资金不足已是困扰企业的一个突出问题,贷款的过快增长,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对于持平企业和亏损企业,在销售收入出现持平或负增长的情况下,利息的成倍增长,退休费用及养老保险等费用的支出也大幅度增长。三种类型的企业工资增幅也较大,均超过了销售收入的增幅,给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见表12)。

表12 部分指标1996年与1993年相比的变化情况表 单位:%

销售 资产负 利息 退休费用 养老保 工资

收入 债率支出

支出 险支出 总额

优势企业84.9 -1.1

185.8 128.8 30.531.9

持平企业 9.5 6.4

165.9 79.4 26.469.7

亏损企业

-27.1 18.4

100.3 65.3 88.747.8

企业平均28.7 6.5

161.8 88.9 32.183.6

四、进一步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调查表明,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要实现三年走出困境的目标,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真正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自主走向市场,把强化市场导向的企业管理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始终不渝地把功夫下在管理上,如何进一步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管理,针对当前企业管理现状,提出如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抓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环境不断对国有企业提出挑战,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不可能在短期内卸掉,外部环境也不可能一夜间变好。为此,国有企业只有老老实实研究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使企业自觉做到眼睛向内,面向市场,把功夫放在加强管理、苦练内功上,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这方面优势企业已比其他企业先进一步。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除了继承过去的优良管理传统以外,还要把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各个环节都纳入企业管理范畴。所以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九五”企业管理纲要》要求,扩展管理领域,填补管理“空档”,让管理领域涵盖市场。具体地说,它应从以下在个方面扩展:(1)从管理项目上扩展。许多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 突破了局限于生产过程的封闭式管理,向产品开发管理、技改建设管理、供配销售管理扩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这种扩展还没有到位,还应向决策、投资、战略、价格、信息、合同、广告、商标及知识产权等管理项目扩展。(2)从管理内容上扩展。近年来,许多企业实施机构、 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的配套改革,推行劳动合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这是对专业管理内涵的扩展。同样,计划、财务、成本、物资等专业管理也都存在管理观念更新问题。(3 )要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不断拓深管理内涵,才能从深层次上提高管理水平。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由于专业化程度高,产品关联性强,协作配套关系紧密,所以管理地域应从本企业扩展到本地区乃至全国相关企业。它包括与新产品配套开发的技术管理、生产协作配套及质量管理、流通领域的销售管理等等。这些都是具有更广泛意义的“内功”,修炼好这种“内功”,对于龙头产品企业或企业集团尤为重要。此外,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好《“九五”企业管理纲要》的实施细则,按照国家的指导要求,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有所规范。

2.变“上级对口”为“市场对口”

企业必须将同“上级对口”的管理体制改造为同“市场对口”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使其内部结构功能和运转方式适应市场竞争。同时,要加强管理软件建设,坚持以市场统一管理行为,以市场调控管理节奏。切忌脱离市场主旋律,突出局部管理或管理部门之间封闭割据,各自为政。总之,企业要注重管理转变的系统性,全面适应市场经济,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以极限的要求挖掘潜力

一是抓好节能降耗增效。广泛开展企业单位产品能源、原材料消耗赶超历史最好水平、争创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活动,把节约降耗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与职工分配挂钩。二是抓好提质减损增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把质量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提高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要落实经营者质量工作责任,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要实行质量否决;大中型企业都要积极贯彻GB/T19000和ISO9000系列标准。 力争把质量损失尽快降下来。三是抓好减人增效。通过开办第三产业,扩大市场开发和销售队伍,建立内部劳务市场,组织职工集体劳务输出,鼓励职工自找就业门路,清退临时工等多种途径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四是抓好资金运营管理增效。企业的销售承包责任制要与货款回收挂钩,加大促销力度,制止应收货款过快增长的势头;要积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盘活资金存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

4.要切实加强观念转变,并尽快将观念转变落到实处

本次调查,尽管有90%以上的企业经营者回答自己已树立了市场经济观念,但从样本企业的实践看,很多管理内容尚未真正变化。由此,一方面要求企业经营者要切实加强观念转变,克服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思维方式,增强市场经济观念,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意识。观念出思路,要树立邓小平理论的“中心观”(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政策观”(出路在改革、希望在改革)、“发展观”(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有了新观念才有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所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企业发展的首道工序。另一方面,经营者对自己观念转变的评价明显偏高,应看到,由观念到实践有一定的距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和创新企业管理的力度不够,许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要精力还没有下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管理上。因此,企业在观念转变的同时,要着眼于企业管理内容的变革,不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把新的观念转化为实践,在企业改革、改组、改造中体现管理变革的内容,以保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5.向基础管理要战斗力

基础管理是企业决胜于市场最基本的战斗力。在调查中看到,目前,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一方面反映了企业放松了这项工作;另一方面,也说明原有意义的基础工作已不适应面向市场的企业管理的要求,需要加以更新和充实。为此,一方面应对过去静态的,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定额、标准、规章制度等进行更新与变革;另一方面,以企业政策、岗位职责、任务标准、工作程序、行为准则为基础,从技术到管理,从生产到经营,从激励到约束等各个方面都切合实际地制定和实施定量的标准,建立起明确的规定、程序和制度。要在企业的工作研究、岗位设计、财务预算、会议程序、报告程序、信息传递、职工培训和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把各项专业管理职能和相应的管理方法、技术贯穿起来,建立起有效的、新型的基础工作运行机制。基础管理的关键在于求实和严格要求,核心是抓人的思想、业务素质,要将培养、提高人的素质,当作营造“企业生命工程”,通过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夯实管理基础。

6.政府要为企业强化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的新形势下,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既要避免行政包揽和直接干预,又要避免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引导,加强贯彻《“九五”企业管理纲要》的力度,总结和推出一批象邯钢那样的先进企业和典型经验,推动企业强化管理。要切实贯彻“三改一加强”相结合的方针,在推动企业改革、改组中,要抓住三者与企业管理之间的有机联系,统一规划、实施和考核,扭转“三改”中企业管理难到位、“两张皮”的局面。要加大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力度,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企业经营者。要实行科学技术与管理并举的方针。在加大科技投入、放宽激励政策,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同时,对管理也要给予强化。对管理不善,水平不高,又纳入三年解困目标的亏损企业,要在管理上有所投入,包括资金投入,通过社会中介组织(如管理、咨询、培训),帮助其改善经营管理。改变技术进步要投入而管理进步不要投入的观念,切实在政策、资金、机构、人力配备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和保障措施,实施管理创新工程,对管理搞得好的企业、业绩突出的企业经营者和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质产品给予认定、表彰和奖励,实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同步发展。

标签:;  ;  ;  ;  ;  

国有企业管理现状调查报告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