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概念、分类与使命再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使命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290(2012)0009-0026-06
职业教育在我国方兴未艾,作为一门学科的职业教育学也在迅速发展。当前,进一步从学理上明确职业教育的概念、分类与使命是推进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发展的前提。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尽己所能地进行总结,以给出一个合理的概念,并且对职业教育的分类与使命进行阐述。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本身便具有明显的职业性①,教育本身的知识与技能的生成功能、道德养成功能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分层功能是影响和决定受教育者从事何种职业的重要因素。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孟禄在20世纪早期就指出过,他说:“一切教育都是职业教育,因为它的目的都在准备使人能在人生各种事业上具有格外有效、格外满意的作为。所谓职业教育,在要表示和较为普通的教育,有些分别,包括将知识措诸实用的训练;一面要保存够准备职业效率所需用的工作方法和设备;一面要毋忽视陶冶前途有望的工人,一定使他成为公民和人类的一分子”[1]。
孟禄的思想是在宏观和广义的层面上理解职业教育,这其实也从深层次说明,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很难截然分开。在当代,有学者就希望能够将这种现象解释得更为清楚,便主张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职业教育。
“从其(职业教育)最广泛的意义来说,职业教育是指对进入所有职业(包括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个体所进行的准备性教育,因此,它包括全部的教育过程:如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职业教育这一术语仅指那些在许多学校中开设的具体课程,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们直接进入具体的技术性职业而进行准备。”[2]
在当今学术界,这种思想仍然具有重要影响,许多学者也都倡导这种观念,而美国政府也在极力地推进“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将之作为当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那么,应当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呢?这就需要透过现代社会结构以及教育所具备的这种职业引导与决定的功能,深刻地反思现代教育的内容,才能认识清楚这个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种组织,它具备特殊的职业结构,并且有着精细的专门化的劳动分工。社会要求个体能够通过教育成为社会各个部门合格的专门化人才和劳动者。个体成长为各个部门合格人才的过程就是他们掌握专门化的社会结构和劳动分工所要求的特殊技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适应高度专门化和分工的社会要求,教育必须是职业化的,因为社会要求有具备专门知识和技术的成员能够为之服务。所以,有学者甚至指出,职业化是占统治地位的教育目的[3]。
不难发现,现代教育内容可以被区分为“成人”的教育内容和“成为工作者”的教育内容这样两大组成部分。“成人”的目的要求教育要培育受教育者具备成为现代人所必需的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道德、知识、能力等;教育中使受教育者“成为工作者”的教育内容,则在于培养受教育者具备合适的职业意识、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成为工作者”的教育,在现代社会则主要是由职业教育来完成。“成人”和“成为工作者”的教育内容既融合又区分,难以截然分开!
但是,由于社会分工的加剧,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精专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受教育者不通过专门化的教育和培训,很难适应社会职业,尤其是专业化的职业的要求。这样一来,现代社会的教育制度和体系,就需要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制度加以区分,以明确各自的教育使命与任务,同时再通过各种措施构建两种教育制度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不难发现,职业教育独立性与专门化程度越高,职业教育也才真正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专业化水平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也才能够充分彰显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且,职业教育也因此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就会越大、越明显;与此同时,特别重要的是,如果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越好、越顺畅,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人才培育质量也会越高。这两个方面看似矛盾,实则是辩证统一的。对这种特殊关系和规律的认识越是深刻的国家或政府,就越能将职业教育置于合理的发展轨道上,也越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推进社会、科技、产业和人的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可以给职业教育下这样一个定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形成受教育者职业倾向、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社会各行各业的合格劳动者(或职业人)的教育活动。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我们认为有必要区别和理解如下概念。
(一)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
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使命,前者是专门为个体进入某个职业或在某个职业领域得到提升而做准备。人文教育则帮助个体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因此是面向许多职业和工作做准备,人文教育并不会使个体掌握针对某种职业的专门技能。因此,也有学者认为人文教育是为个体的一般生活做准备,而不只是为了胜任工作做准备。
美国职业教育家斯奈登早在20世纪初就深刻地指出了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他说:“历史上,人文教育旨在拓宽人智力和情感的范围,它并不涉及到谋生的领域。人文艺术学校总是力求把年轻人的注意力从获得实际生活必需品方面转移开,让他们接触和深入地学习传统、科学和艺术这些人类的遗产。我们通常会把人文教育的理念与休闲结合在一起。人文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读、写、算和绘画,并且研究历史,文学和科学等,使之能够有可能进入人类知识宝库,并且能够使个体得到启蒙和提升智力。人文教育并不关注人的生产能力的问题,当然它也会间接地对社会生产发生影响。”[4]
作为现代社会的劳动者,除了有专门的职业专长之外,当然也必须具备全面和尽可能深入的人文素养。这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职业教育并不排斥人文教育,相反,现代劳动者需要全面的人文教育,任何职业都需要将“以人为本”、“诚信正义”作为基本准则,更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对世界、对人类、对社会的关怀,以专业精神、专业操守来尽职尽责。在成就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反思今天的职业教育,在许多方面忽略了人文教育,甚至将“职业教育”变成了“工艺教育”,片面地强调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就业”,职业教育被沦为“订单式教育”。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在半个多世纪之前,一位职业教育学者的基本观点,他说:“职业教育不仅是工作培训,也不仅追求技术的尽善尽美;它不仅传授经商的策略,或在市场交易中讨价还价的技巧;它不只教授法庭上论辩之术,也不只教授包扎伤口的技能。可以说,职业教育包括上述所有内容,但却又远远不止于此!职业教育要孕育创造性的精神与灵魂,它体现在机械工人进行制造、商店主提供服务、检察官为正义而战、农民生产粮食、医生拯救生命等过程中。正是态度、情感、美德、行动、语言和美丽,将单一的工作变成了神圣的职业,使各行各业的人们彼此守望相助、唇齿相依,也正因为如此,和谐的公民社会才得以形成。只有这样,我们所称道的职业的价值才算得上充分展现。”[5]
时至今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无可置疑地受到全世界的认可,但职业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却还困扰着人们,鄙视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的现象也还普遍存在。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观念,形成对职业教育的崭新认识,而这种认识的起点恐怕就是要正视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之间的水乳交融的关系,而不是将它们截然分开!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将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区分为两条路径,在学术课程系列中的失败者被认为应当进入到职业课程的系列中,这已经成为各国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的一个共同的特征。
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关系,大体上也形成了几种认识。有人认为,职业教育过于狭窄,不如普通教育宽泛。因此,职业教育无法承担培养“人”的任务,它更多地是为了使受教育者掌握谋生的一技之长。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观念的倡导者明显地肯定普通教育的价值并且极力赞美之,与此同时,则会不同程度地流露出职业教育是“次一等”教育的思想,从而使职业教育在价值层面上不如普通教育“好”;第二种认识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没有什么差别,而且要努力取消或否定二者之间存在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第三种认识是,认为普通教育的课程在许多时候并不会使受教育者获得有用的社会位置,而职业教育则使年轻一代掌握职业技能,变得更加自信和自主,并且能够直接推进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因而大力肯定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
然而,我们认为在现时代,必须敢于承认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其实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关系,职业教育并不是普通教育失败者的收容所。当然,更不能将二者之间划上彼此隔绝的鸿沟。就如同有的学者指出:“职业教育并不是被设计去代替普通教育或非职业教育,而是去补充它。职业教育也并不是只局限于特定的专业或活动,也不是仅限于使工艺技术臻于完善。它是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具,并且包括适应个体需要,传授有助于其进入社会有用职业并在其中得以发展的知识、技术和态度!”[6]
这里要强调的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只是类型的不同,而无价值的高低。世界教育发展历程已经证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都是整个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在现代社会,二者缺一不可。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而言,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是相互依赖、彼此互利的。任何社会和个体缺乏某种类型的教育或一味偏重某种类型的教育都无法实现社会和个体的和谐发展。今天看到的现象是学校教育正在走向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普通教育中需要包含职业教育的因素,包含许多职前教育或技术教育的内容;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亦包含着普通教育的因素。而且,这种融合事实上日益成为解决现代社会劳动力培养的重要思路与途径,已经为许多发达国家所倡导。
二、职业教育的分类
在现代社会,职业教育自身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其内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国际中心所认定的“职业教育”概念中,将“技术和职业教育”并称起来,认为应当将“普通教育中的技术和职业教育”、“针对专门化职业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性质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作为其主要的构成部分。如果我们把职业培训再与“技术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也就构成了当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提法“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即TVET。
考虑到职业教育是人终生教育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应当从职业教育所承担的核心使命与任务这一标准出发对职业教育进行分类,可以将职业教育划分为“非专门化和非职业定向的职业教育”、“专门化的以职业定向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专门化的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继续职业教育”。
所谓“非专门化和非职业定向的职业教育”,其目标旨在形成个体基本的职业意识,使个体对社会职业有总体的了解和理解,从而使个体树立较为明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与生活技能或技术,这些学习内容并不一定指向或针对特定的职业领域。比如在中小学和普通高校中开设的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之类的课程,开设的技能课程等;面向社会所有个体进行的各种职业规划普及教育和生涯发展教育等。尽管这是非专门化和非职业定向的教育,但这种教育却要贯穿人的一生。
所谓“专门化的以职业定向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其目标旨在为个体初次进入职业领域参加某种工作而做准备。在这一阶段,需要让个体对自己所学习的职业方向有明确把握和理解,并且对这个职业领域所需要的各种专门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从而形成其专门化的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技能。这种职业教育可以是在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中开展;也可以是在企业中实施的各种学徒学习和培训;还可以是在社会上各种私营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中进行。总之,这一阶段的职业教育不论其在何种机构中进行,不论其所学内容如何,其共同之处在于这是受教育者在进入人生中首份职业之前所接受的专门化的职业教育。尽管我们也非常提倡在这一阶段的职业教育中必须使个体形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准备,而不是只关注其所选定的职业的要求;而且,我们也反对此时期的职业教育只传授从事职业所需要入门级的知识,应当使个体能够掌握在这一职业中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能力。但是,这一阶段的职业教育还是带有明显的职业定向的特点和作用。当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种职业定向很有可能会在后来的人生中发生变化,但是初次的职业定向仍然会对个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谓“专门化的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继续职业教育”则是指为个体的职业生涯得到进一步可持续的发展或者转型做准备的专门化的职业教育。这是个体在进入职业之后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和转型而接受的新一轮职业教育。因此,这是一种继续教育。它可以是在职业院校中进行,也可以在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中进行,还可以在行业和企业内部的培训场所完成。其学习场所或所学内容可以是多元化的,但其目的则是共同的,旨在为职业发展服务。
通过上述分类,我们可以将技术教育、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全部涵盖进来,又可以将职业教育与所谓的专业教育如教师教育、律师教育、医生教育,以及与所谓的工程教育,如培养工程师的高等工科教育区分开来,避免了分类标准的交叉。在现代社会中,职业教育不仅要包括职业培训,而且在普通教育中实施的职业指导和技术教育也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甚至在许多国家中,企业学徒制也广泛的存在;而在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方面,也不难发现,既有学校职业教育,也有企业职业教育,还有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的职业教育,更有各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开展的职业教育。可以说,职业教育要面向和适应工作世界(Work World)的需要,但工作世界也同样要求从业者接受良好的学术教育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应当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也应当贯穿人生的全过程。因此,从终生教育的视野入手,从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着眼,将职业教育进行上述分类,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尝试。
三、职业教育的使命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类型,在现代社会,它承担着日益重要的任务与使命。伊文斯和赫尔(Evans & Herr)于1978年提出了职业和技术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适应社会的人力需求;②使个体得到更多的选择机会;③提供一种推动力以加强各种类型的学习。他们也指出,职业和技术教育的其他目的都围绕这三个核心目的。这三个目的确实是职业教育应当完成的使命,除此而外,随着时代的变化,职业教育应当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
(一)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分工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培育优质生产力
与其他教育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职业教育是与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变迁也恰恰是随着人类生产劳动模式的变化而变化,这完全可以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看出来。在古代社会,所谓“职业”,更多地是指那些从事法律、教会、医疗和军事服务的传统意义上的自由职业,对这类职业人员的培养往往都是通过官办的正统的教育来实现,而关于手工生产、农业等教育则普遍地被排斥在正规教育之外。到了近现代,大工业生产成为社会生产方式的主流形态,社会分工加剧,日益表现为精细化,这要求教育必须能够针对社会职业的发展培养大批从业人员,近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随之兴起并且迅速发展。时至今日,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类型成为各个国家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而且存在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规律,即国家经济越是发达,职业教育就越是受到重视。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职业教育能够为社会各行各业培育高素质的生产力。
可以说,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和使命。职业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形成获得生活、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创造的知识、技术、能力和态度,并且要形成个体专门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专长,使个体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优秀生产力。而职业教育也正是通过培育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来实现其促进社会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成为促进国家经济腾飞的带有根本性的战略措施。
(二)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受教育者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促进个体可持续的终生发展
职业教育必须承担为个体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指导和推进其终生发展的责任。对于那些独立的职业教育机构来说,此项任务是其理所应当完成的使命。就是在普通教育中,也需要有职业教育提供给受教育者以使其能够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在现代社会,使每个社会成员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观念,职业道德、知识和技能,是使每个社会成员在现代社会生存中找到归属感、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和角度讲,职业教育应当贯穿人的一生,应当真正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终生教育。
大量研究表明,每个社会成员或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都有其独特之处,这需要通过职业教育给予这些个体以特别的关注。现代“职业锚”理论的出现与发展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清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所谓“职业锚”,就是个体在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它是通过自我反省而形成的内心深层次的价值观、能力和动机的整合体,是以人们实际的生活经历、工作经历和他人的反馈为基础形成的,体现了“真实的自我”。1990年,美国E.H.施恩(Edgar H.Schein)教授在长期发展与完善的基础上,将人群的“职业锚”拓展为八种:①技术/职能型;②管理型;③自主/独立型;④安全/稳定型;⑤创业型;⑥服务型;⑦挑战型;⑧生活型。由此可知,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其不可忽视的规律与特点,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性差异。这需要通过职业教育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指导与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完满发展。
(三)职业教育始终承担着不可回避的伦理教育使命,是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尽管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普遍的伦理道德教育日益受到高度重视,以期能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个体更多的是基于工作和职业来融入社会、构建社会人际关系。因此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就成为影响和衡量整个社会伦理道德发展的重要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所承担的道德教育责任日益凸现出来。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是继英国亚当·斯密之后研究“社会分工”的大师,他最大的贡献是将社会分工赋予了道德价值与伦理使命,涂尔干说:“劳动分工的最大作用,并不在于功能以这种分化方式提高了生产率,而在于这些功能彼此紧密的结合……分工的作用不仅限于改变和完善现有的社会,而是使社会成为可能,也就是说,没有这些功能,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如果说分工带来了经济效益,这当然是可能的。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超出了纯粹经济利益的范围,构成了社会和道德秩序本身。有了分工,个人才会摆脱孤立的状态,而形成相互间的联系;有了分工,人们才会同舟共济,而不一意孤行。总之,只有分工才能使人们牢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联系,这种功能不止是在暂时的互让互助中发挥作用,它的影响范围是很广的。”[7]
从这种观念出发,涂尔干认为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工趋向精细,以业缘(职业之庞杂)为分工和凝聚之关键。集体心像(Collective Conscience,指集体的意识、良知伦常)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职业群落所要求的特殊性道德——“职业道德”。而且,职业伦理越发达,它们的作用越先进,职业群体自身的组织就越稳定、越合理,从而使整个社会的伦理水平得以维系。
从涂尔干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伦理对于当代社会整体伦理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维持与保障作用。甚至一个社会各行业的职业伦理的高低,直接决定这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因此,作为职业教育,必须要承担职业道德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以培育具备高尚的、具有专业精神的从业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和透视职业教育的使命,但是,无论怎样分析和挖掘,上述三项使命是核心中的核心,所有其他使命都由此而衍生出来。
总之,对职业教育概念、分类和使命的分析和研究是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基本任务,也是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学科的根基所在,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仍然需要不断加强。
注释:
①“本来教育没有职业与非职业之分,就广义言之,一切教育皆含有职业的意味。因为职业活动为完成人生全部活动必要条件之一,普通教育也应该包括职业的活动。所谓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不过是指着各种教育活动的立场而言,并非划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相关联。综合言之,各种教育的目的,都在培植个人活动能力,追随人生活动。分析言之,普通教育为职业教育之基础,职业教育为普通教育之效用”。(见江恒源、沈光烈.职业教育.正中书局,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