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型医院是基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医院管理存在的诸多挑战提出的战略性策略。研究型医院的建设符合医院发展的内部需要,也符合医学发展的需要,最重要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研究型医院是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以重点学科为优势,以转化医学为桥梁,转变以经济为导向的医院评估体系的内涵质量型的高水平医院。然而研究型医院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多种问题,文章正是基于这个角度,对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研究型医院;问题;研究
研究型医院,作为顺应科技创新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有其自身的积极意义。一方面,研究型医院的建设符合医院发展的内部需要:医疗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要求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以临床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强大的基础研究为技术支撑,走构建研究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研究型医院的建设也符合医学发展的需要:临床医学的每一次突破与进步,都离不开基础科学研究的进展和成果转化。因此探究研究型医院建设问题极为必要。
一、研究型医院的概念
进入21世纪,医疗科技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发展,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对我国的医院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研究型医院的提出,应该说是时代的产物,顺应科技创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追根溯源,研究型医院的概念来源于研究型大学,一定程度上与研究型大学、研究型企业相类似。所谓研究型医院是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的产生与传播为使命,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为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做出重要贡献的一流医院。
二、研究型医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投入严重不足,来源渠道单一
我国公立医院属于国家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机构,形成了财政拨款经费比例低而科研经费需求量大的矛盾,科研投入相对不足,且来自政府机构的科研经费对临床研究的支持很少。同时我国医院科研人员的薪资由医院提供,无形中让科研成为了医院临床医疗的负担,不利于促进医院临床科研的健康发展。不仅客观环境如此,主观原因也不可忽视。目前风气每况愈下的医疗市场上,以利益为导向的大型医院比比皆是,利用大量经费扩充床位、扩大院区,达到创收目的,而日益削减本就捉襟见肘的科研经费,对科研环境而言无疑雪上加霜。
(二)医疗环境严峻,诊疗任务繁重
研究型医院的根本任务是“从事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结合临床实践开展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医学科技水平”。基础性的医疗任务应由基层医疗单位承担,研究型医院如何逐步从目前人满为患的繁重的临床任务中脱离出来成为当前中国医改的当务之急。
(三)专职科研队伍发展滞后,科研人力资源匮乏
研究型医院的科研人员由两部分组成,研究型医师和临床专职科研人员。医师往往肩负医、教和研的重任,时间和精力较为分散,单靠临床医生难以保证医院的科研质量。建设一支专业化、专职化的临床科研队伍可有效解决这一矛盾。但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滞后,研究型医师的人数配比不足,与国际知名研究型医院的差距大。另外,专职科研人员在国内医院缺乏社会认同感,职业发展不明确,缺乏客观的晋升和评价体系,待遇薪酬、岗位编制等方面与临床医生存在较大差距,使得人才的流失十分严重,进而导致高素质的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明显滞后。
(四)科研基地缺乏,研究平台落后
目前我国大型综合医院的科研平台建设落后,科研场地规模小,研究基地的实力较弱,生物样本库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临床实验室、临床医学中心等平台的数量、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等,都远不能满足高端前沿的临床研究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科研转化率低,创新能力弱
据相关文献记载,截至2016年6月,Clinical Trials数据库收录全球的临床研究超过21万项,其中中国大陆为7600多项,仅占全球的3.54%。我国临床研究数量和层次均处于较低水平,导致科研转化率也明显偏低,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偏弱。
三、发展研究型医院的策略
(一)转变发展观念,落实分级诊疗
创建研究型医院、加强临床研究的重要前提是转变发展观念,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改变现有医院评价模式。改善目前的医院评估体系,将大型医院评价指标的着重点由门急诊量、床位数、成本效益和经济管理等逐渐向医院创新发展、科研教学体系、临床科研成果转化、危重疑难病患比例等倾斜。形成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趋势,改变以往公立医院以创收利益为导向的不良局势,将重心下沉至临床科研和疑难重症救治能力。
(二)加大科研投入,建立科研扶植政策
国务院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至2020,将 把GDP的2.5%用于科学研究。政府在医学科研领域的资助金额应逐步提升,临床医学研究基金等应逐步设立或扩大范围,支持优秀医学项目的开展和优秀医学科研人才的奖励。除了纵向的政府科研经费,医院应积极拓宽经费途径,争取横向科研经费,借鉴国外的基金会支持或捐赠等形式。同时,医院自筹也该发挥重要的经费补充作用,医院的医疗收入中也应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科研,对确保医院科研可持续健康发展态势起着重要作用,形成科研导向的发展型医院。
(三)合理实现医疗减负,向高层次研究型医师过渡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临床诊疗水平已经有了大幅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活跃于临床一线的研究型医师队伍。然而由于个人时间精力有限,临床医师难以兼顾医教研的全面发展。因此,适当减少科研能力较强的医务人员的教学和医疗工作,让其从繁重的医教任务中得以解脱,对临床科研的高效开展就显得尤为必要。同时,可建立科研评价制度研激励体制,由科研开展情况决定临床医生的聘用或奖励,催生临床科研双优的研究型医师队伍。此外,在合理范围内增加医师人数也不失为实现医疗减负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培养吸引科研人才,建立专职临床科研队伍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资源,而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则是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关键因素。医院应立足实际,建立人员分层培养机制,采用院校联合培养、留学交流深造等方式致力于培育临床科研青年人才,采用自主科研管理、重点项目扶持等方式为优势科室及学科带头人等创造良性的科技创新空间,采用医院内外加强 联动、积极引进国际高端人才等方式组建优秀医学科研创新团队。
(五)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要创建研究型医院,强化实验室硬件和软件设备,拓宽专用科研场地,加快建设生物样本库、信息数据中心、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已刻不容缓。2013年,首批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名单已公布,同时依托于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的国家级生物样本库也正积极筹建。研究型医院致力于整合院内外资源,拓展国内外合作空间,加强医院内部各科室间及与外部高校、生物公司等其他部门的密切合作,实施学术协作、资源共享、学科交融,联合开展医学研究,推动医学科研向前迈进。
总之,研究型医院作为一种新兴的医院建设模式,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研究型医院区别于其他医院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重大疑难疾病的诊疗水平,坚持临床与科研互通互助。因此正确认识研究型医院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并探索积极的解决途径是推动研究型医院建设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李书章.努力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向纵深发展[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5,203
[2]黄蔚,刘威.临床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型中的学科建设分析[J].中国医院,2017,2101
[3]马世玉,马金,张敏州.研究型医院科研实验室建设共性问题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7,2102
论文作者:马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医院论文; 科研论文; 医疗论文; 医学论文; 医师论文; 专职论文; 人才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