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学学科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女性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学论文,学科论文,基础论文,女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02)03-0118-07
从女性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它是一门关注有关女性生存与发展的学科。通过对女性问题的研究,揭示社会发展中的性别问题,促进社会发展中的性别平等。人们常常认为女性学就是激进女权主义,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女性学与女性主义是不能等同的,二者间在女性问题研究和争取女性权益的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女性主义为研究女性问题提供了许多研究线索和目标,为女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特别是欧美的女性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目标、重要概念和内容,大多是从女权运动中派生出来的。[1](P3)中国的女性研究,也从欧美的女性主义中得到了许多启示,在其所谓经验和教训的“主义”中,找到了更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女性研究命题。当然,我们不否认,某些学派的女性主义兼有偏激思想,并不可避免地出现过一些过激的倡导,但从总体来讲,女性主义从维护女性权益的角度出发,为女性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正是这些女性主义的追求和主张不断地融入以男性为主的教育体系中,才有了与女性相关的教育。从20世纪中叶开始,在西方国家的教育系统中,女性教育的内容逐渐增多,既包括女性受教育的权利,也包含在教育中加入与女性相关的内容本身,但其中大部分是非学科化的女性教育,而这种状况是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分不开的。随着各国妇女教育及妇女运动实践活动漫长而艰难的展开,女性教育开始在全球范围形成氛围,并为女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女性学学科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充分认识和研究女性教育,是使女性学学科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非学科化女性教育的发展
1.什么是女性教育
女性教育不仅仅包括对女性进行教育的含义,它还指由妇女认同并提出符合女性需求而设置的教育规划。对妇女进行教育或称教育妇女可能有其中的一些意思,但是可能渗透着一些其他含义,比如,有些人以专家自居,确定了妇女的“需求”、“呼吁”、“心声”,但事实上并没有包含女性自己的观点,仍然是外来的、强加给她们的一些需求。这样的教育是预先设置好的,但仅代表了一小部分或具有某些特征的妇女。
女性教育和教育妇女潜在的区别还不仅仅是课程的设置、教育结构和教学模式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们的目的。女性教育的基础源于女性主义的思想,尽管其中很多部分都与原来的女性主义思想有差异,但二者最大的共同点是对妇女在社会中所处劣势的理解和认识是相同的,并将“教育”视为是尖锐剖析这些劣势的重要方法。非学科化的女性教育体系强调教育的时效性和实用性,而学科化的女性教育则重点放在教育的持续性和广泛性上。女性教育把教育内容规划为适用一个相对特殊群体的长期应用体系,在运行这样的规划过程中,不断将这个系统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正规的教育体系中。女性教育和教育女性往往又难以区别,因为许多女性教育正是在教育女性过程中,唤醒和启蒙了女性自身对女性教育发展的需求和认识。
2.女性教育的原动力
女性教育的创始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很多国家的女性教育是从一些宗教信仰活动开始的。事实上,允许女性参与宗教活动的原始目的不是期望妇女能有更多的知识和机会去争取社会性别角色的平等,而是让女性更加服从于“社会”的安排。由于妇女能参与宗教活动,女性则在社区范围有了接触他人和社会的机会,并有机会交流和思考自己和社会,使女性开始追求宗教以外的其他教育,这形成了非常朴素的初级原始动力。在19世纪,美国越来越多的女性参加正式的宗教活动,非正式的知识教育伴随宗教传播丰富了她们的思想。[2](P353-354)19世纪中叶,欧洲妇女已开始接受较系统和理想的女性教育。[3](P5)但劳动阶层的妇女得到这种教育的机会仍很低,80%是白领妇女,仅有1.1%是无技能的妇女。[4](P129)在接受宗教教育的长期过程中,社会发展也不时给女性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信息,女性解放运动也渐渐酝酿并成熟,产生于促进妇女运动的女性主义,形成了次级原动力。这些动力促进了女性教育的逐渐发展。该学科在美国的发展正是这种原动力促成学科化女性学学科教育的很好的例子。激进的女权主义认为,这样发展的女性教育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女性在学习男性的经历和知识;二是女性观点仍被男性视为平庸和浅薄。[5](P13)在妇女解放运动中,越来越多有宗教信仰的妇女涉入妇女活动之中,追求妇女解放的阵容不断扩大,使初级原动力和次级原动力相结合,形成了推动女性教育的更强大的综合力量。在现代社会里,社区的妇女组织和机构常常成为妇女教育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3.女性教育的内容
女性教育的内容很广泛,各国家的情况也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女性教育的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的。女性教育的内容并不排斥各级教育中的所有内容,只是特别关注在原有内容中没有的那些女性更为需求的部分。女性需求的教育内容正是妇女在社会和发展中要面对现实和挑战的那些部分,而恰恰又未被包括在常规的教育中。以英国为代表的早期妇女教育大多是在社区水平上进行,妇女组织和政府的参与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救助、职业、参与、文明及娱乐。[6]这些都是适应当时不同阶层妇女需求的非学科化的分类系统教育。教育者提供给被教育者一些“适应女性的技术”的教育,特别是在男女分开的学校,这势必在“教育女性”的同时,又使女性在诸多方面失去了解男性和社会的机会。
整个20世纪,人们都在思索这样一些问题。女性教育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应该如何进行女性教育?如:什么是教育类型、形式、内容?哪些女性应该接受女性教育?怎样才是教育的良好收效?等等。西方国家较早开始尝试学科化女性教育,但主要是针对一些接受再教育的女性,主要有五个方面:(1)重点放在与社会化思潮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上,包括女性研究;(2)专门为女性设立的可取得文凭的项目;(3)为再就业设置的系列化课程,这就不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而是含有素质教育在内的内容;(4)传统女性职业领域的专门教育;(5)管理和领导能力的高级教育等。这些学科化女性教育的初步探索,已成为许多欧美国家女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这样的教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从欧洲80年代以来女性就业的能力得到充分的证明。[7](P79-90)由于这种教育,妇女的生育间隔、婴儿死亡率、婚姻和家庭规模都发生了变化。[8](P153-202)20世纪初,中国也开始有较多的妇女涉入类似西方国家的这种教育,但形式、规模和内容都与其有较大的区别。[9](P32)20世纪中叶,欧美学者开始系统回顾和总结女性教育历史,收集了大量不同内容、形式、区域等与女性教育有关的信息,在促进女性学科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0]
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的女性教育都被放在社区或地方政府的一些常规项目中,渐渐地这些项目都成为了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即使女性教育学科化之后,这种类型的女性教育还是一直保存下来,并发挥着为女性生存和发展服务的重要作用。在发展中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其正规化程度和政府的支持力度均不如西方国家。20世纪末,发展中国家的女性教育发展速度加快,这是在国际大氛围影响下造成的。
二、女性学学科化建设和发展的内容
女性学学科化建设更多地是指在高等教育中能够授予学位的教育,究竟将这个学科真正独立出来,还是应该分属在其他学科之下,这是决定女性学科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
1.女性教育向女性学学科化教育的过渡
有了女性教育的实践,人们也认识到女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女性在接受了常规的非女性学学科的教育后,往往还不能完全适应于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一方面因为女性受教育的时间年限和内容都次于男性;另一方面,所有的公共教育系统更适合于男性,这种教育体制和男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已融为一体。在教育体制中,必须有学科化的女性教育,才能真正为女性创造条件去争取与男性平等的社会角色。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大多数国家已不存在女性教育“有”和“无”的问题了。从表面上看,男女已有平等考试入学的体制,接受公共教育的机会也应该是均等的。但问题是,女性有多少机会和能力来参与这种竞争机制。在女性成长过程中,各种教育的机会都明显低于男性,而这种学科化教育上的不平等也成了男女不平等的重要根源之一。受新女性运动影响,在西方国家,许多高等学校将女性学列为社会学之下的一个分支学科,并在分支学科建设的基础上,独立出专门的女性学教育,并有了专门的女子学院、女性问题研究机构,这些专门的女性学教育承担了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正规的女性学专业的学科化教育,另一方面是社会需求的女性教育。前者更多地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而使一部分女性的教育受到限制;后者则是以社会需求为支点的调节式教育。这种过渡往往是社区妇女组织积极推动并与政府合作的结果。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女性教育和女性学科化教育多是并存的,并更多地强调女性学科化的教育,使女性教育中学科化教育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2.课程设置
由于对体系化的女性教育存在着意见分歧,西方对女性学科发展的研究率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在20世纪末形成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女性教育领域的四个特点。第一,定位了以“再就业”和“再学习”两种类型的女性教育重点。第二,课程的设置不再与男性为主的学习进行比较,使女性教育成为一种无压力和无竞争的逐阶段的学习。第三,设置一些现代的、先进的、高级的知识和素质的培养课程,以使女性和男性在这些学习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特长,并发挥这些特点,以便为消除男女不平等做出贡献,如管理、领导才能、经商等。第四,不断更新女性课程,所有的科目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其他公共课程改变,女性教育课程也要随之变化。同时,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不同,冠以“女性在某科学”中的课程也必须有新的视角。可以说,西方女性教育的学科化发展成为许多国家同类教育的参照系。课程的内容,首先是女性学,这是基础。在英国较好的授予学位的女性学科化教育体系中,几乎每天都有女性学或女性学概论的学习和研究。同时,也涉及另外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涉及到婚姻、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女性学概论知识的讨论,并附有自评;第二部分是“个性化发展”的内容,其中包括许多加强自信心和自我评价的活动,活动的基础都是一些真实的经历。接下来这两部分的内容才是一些科技知识,如计算机学等。
3.国际实例
英国女性学教育可以作为西方国家的代表,以下的要点概述其主要内容。[11]
(1)用女性主义观点分析女性生存经历,包括对社会化进程中对过去的认识;
(2)分析妇女对知识变化和更新的作用,以及个体已接受的知识与总体知识的差异;
(3)应用性别意识分析男性交流社会的“知识”含义;
(4)理解妇女个体传统和妇女行为特征的价值,并应用各种无定式的例子和事实作为教育内容去研究社会个案;
(5)立足本土,承认女性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寻找平等;
(6)师生合作、互相配合、制定方案、评估效率,有机地建立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转变;
(7)打破女性传统的学习科目,寻找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被歧视的部分,并探索解放女性的方法;
(8)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及一些支持妇女独立生活的知识;
(9)提高对妇女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自我定义妇女社会角色的能力;
(10)承认男女两性的社会参与经历对社会发展的同等重要性,并传授研究妇女问题的知识;
(11)新的理念。两性关系不是单纯的独立和依靠,应该在社会发展中互相支持、互相合作。
西方的女性学专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女性教育的“实用性”,而更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这种模式,将以社区为主的女性教育融入其中,并且更为深入。
再以韩国为例,在梨花女子大学,女性教育学科化的发展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将一些与女性学有关的内容放在公共课程中供选择。如:韩国社会制度下性别关系、韩国的性别、性及性关系,女性研究概论、韩国历史文化等,可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修,并可以作为学分课程。第二部分是研究生教育,从硕士研究生开始,这些学位教育的课程就非常具体,设有专门的女性研究课程。包括女性学研究方法、女性主义的理论、妇女运动历史、韩国妇女的文化社会史、女性心理、性别作用的社会化、女权文化、性别与人类学、妇女与社会公平,以及与妇女有关的宗教、国际法、国际社会的领导集体、东亚区政治、现代国际关系、管理与多边合作、全球一体化的战略等专题课程。从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出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专业教育体系。在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开始分不同的专业。博士研究生有哲学专业、家族专业、劳动专业、性专业,设课程有“女性理论的基础”、“自由女性主义”、“后现代化与女性主义”、“女性运动理论”、“西方女性理论”、“女性伦理”、“妇女与宗教”、“妇女与国家”、“性别不平等的起源”、“家庭政治”、“科学与家庭”、“社会主义女性学”、“性研究方法”、“性文化”、“性与资本主义”、“劳动力市场的性别研究”、“女性工作的比较研究”、“妇女与环境”等。这些专业化的教育内容,都遵循了西方女性教育课程的经典要求。
4.西方女性学经典规范
西方以女性为主体的女性教育课程和方法已成为女性学学科化教育的一个支持系统并被广泛地应用,这与非学科化的女性教育模式中的“应急式灌输”教育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对比。这种被称为学科化教育的经典有六个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2](P104-105)
1.应用女性的经历和生存过程:(1)从女性自己的经历开始,充分注重每个参与教育的人;(2)了解教育对象的反应以及认识;(3)留出更大的发挥每个人认识的空间;(4)鼓励妇女增强在各方面能力的自信心。
2.确立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的性别角色和经历:(1)认识妇女的经历在社会中的明显价值;(2)分析女性压抑的社会机制及表现;(3)打破进行教育的个性初衷;(4)关注妇女群体在社会中的整体经历;(5)用更多的实例说服妇女。
3.确立和认识受教育者的支持和行动:(1)支持那些正在经历各种变化的女性;(2)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同伴支持”;(3)创造一种具有支持性、安全性的环境,让妇女发掘自己的感受。
4.使用相互促进的互动教育方法:(1)建立一种新型教育机制,即所有的反应都无所谓“对”与“错”,这只是认识。(2)帮助女性发挥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5.持续的回顾评估和前瞻:(1)学员可以有控制课程的能力;(2)具有反馈机制;(3)多元化的信息提供原则。
6.排除障碍,改善实践性:(1)最大程度的可得到性;(2)确认并奖励可满足女性教育的辅导员。
事实上,这些内容是根据女性教育实践的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从各个部分的细节可以看到,它吸收了社区的女性教育的精华,即女性是教育的主体。同时,又充分采用女性研究的成果科学地规划女性学学科化的教育体系。这也说明,女性研究在女性学学科化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女性研究是研究和探索妇女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位,以及形成这种地位的历史、文化、观念上的决定因素,最大限度地了解妇女从古至今在各个领域中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对女性学学科化教育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许多国家的大学女性学科化教育体系非常完善和正规,即便是受宗教影响很深的妇女也能在各个领域参与和发展,特别是在女性主义理论和概念、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宗教和文化、职业和家务、收入、政治、教育、性活动、科技、法律、健康、媒体等方面中具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又反过来成为女性教育中的课程内容。
三、中国女性教育和女性学学科化发展
中国的女性学学科建设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女性教育目前还仅仅是一个重要的辅助部分。中国的女性教育和女性学科化教育都经历了与国际社会上这二者较相似的过程。但是,中国所具有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女性教育的原动力不仅是来源于宗教的启蒙,而更多是来源于对封建文化束缚的反叛。早期妇女解放运动也更多地依附在其他的革命运动之中,这使得中国的女性教育的“原动力影响”总是持续不断,其中“次级原动力”的形成显得并不突出。近些年来,女性教育出现了新的独立格局,国际、区域及本土的女性文化和思想的影响,真正的以社区为主的女性教育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影响。这也是近二十年来,中国女性学科发展与建设的基础。由于中国女性教育的原动力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同类实践,中国女性学科建设与发展也会有一些独特的理念和特征。与其他学科一样,我们也有学科体系,也需要设置学科发展的规划。学科内容的界定和分类,使学科内容在宏观的原则上表现得十分类似,而在微观的内涵上又显示出强烈的差异。从目前的学科建设中可以看出,其内容不外乎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理性成分更多一些。
1.女性学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任何一个学科的主体内容之一。在女性学学科的建设中,科学研究也是第一位的。这是因为该学科发展的多元性,使女性学科的系统性受到一定的影响,这需要对学科发展历程中的各种思潮和内容有更多的研究,以确立研究的主体。所以说,在女性学学科发展中,女性研究的份额较大,这也是目前国内各大专院校和学术团体的共同点之一。女性教育的内容也常源于女性研究,女性学学科化建设在女性教育的基础上,又找到女性研究的新的关注内容和支点。
在学科建设中,集中研究力量是很重要的。首先应将能同时兼顾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研究放在首位。在女性研究中,有许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由于受研究资源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进行研究。这就需要对学科问题进行初筛、分析并找出具有前瞻性的问题作为目标研究,以带动学科的有效发展。所谓的研究前瞻性应该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研究的问题在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第二,研究的问题具有学科的代表性;第三,研究的问题有相对的广泛性;第四,问题的对策具有可用性;第五,问题的研究直接联动一系列的相关问题。根据这种思路,我们首先选定了两性观点形成的研究作为第一期的工作重点。我们认为,之所以女性与男性在社会发展中体现了如此多方面的差异,千百年的两性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能不认为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带有这些传统观念的男人和女人,将这些观念又贯穿在各个领域的政策、法规、战略和规划中,其结果是造成了性别差异的社会承认。所以,我们抓住了两性观念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列的研究,期望从中了解两性观形成的背景、渊源、社会效应等,为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提供性别观念方面的信息。在研究还在继续进行之中,我们已经体会到,性别观点的形成是社会性别关系的基础,也是主导性别意识的关键。形成新型的社会性别观念,可解决许多性别问题和决策上的失误。无疑,这类女性研究的结果可为中国的女性学科建设提供大量的基础信息。
2.女性学人才培养
从目前各女性学研究团体来看,大多数的研究人员都来自不同的专业和领域,这是女性教育向女性学学科化建设的巨大人力资源和财富。在加快发展女性学科研究的同时,应该注重女性学科的人才培养。北京大学是全国第一个被批准在国内公开招收培养女性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教学点,并经历了近三年的实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女性学科发展中,把人才培养放在与科学研究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是对学科发展的一个巨大推动。在人才培养的计划中,面对全社会各专业招生,扩大了人们对女性学的认识。与此同时,培养出的人才流向社会的各个领域,又扩散和加强了女性研究的影响。当一个学科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后,必将加速其发展。由于培养的人才来源不同,他们又为女性学科的发展注入了大量的新思想,加强了这个学科的活力。兼有各家之长的女性学科人才,能根据现代社会需求,完善和发展女性学的建设。女性学人才培养是使女性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高等学校内,女性学方向的教育内容都是放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中,很少将女性学作为一个学科单纯设置为研究方向。
在北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除设置了女性学方向的必修课程外,还专门设置了“女性学著作精读”课程作为必修课。该课程的设置,为那些攻读女性学方向的研究生和其他对女性学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较广泛的学习内容。“女性学著作精读”课的内容选择了国内外近代女性研究的经典学术著作和论文、原著,采取开放式教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在内容的选材上,争取保证其学术性和新颖性。学校正规的女性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对历史的追溯和深入社会的很好机会,能够系统地理解女性研究的派系由来及社会性别关系的传统性、隐蔽性、可塑性及艰巨性,从而有的放矢地应用和发展女性研究。由于中国的女性学教育依然归属在社会学专业之下,与女性有关的内容不免受到上级学科的限制。中国其他一些女性学学科教育的大学、研究机构有着程度不同的与女性相关的理、工、医、农的教育,但其内容还有待于深化。
3.加强以社会服务为基础的女性学科建设
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取决于社会对其需求和其社会意义。女性学的研究在社会发展中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日益增强的需求趋势。以往人们会认为女性学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特别是受到激进女权主义的影响,将女性学置于社会发展主流和规律性事物的对立面。尽管存在并不意味是真理,但对立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近年来,女性学的蓬勃发展,证明了这点。女性学科的建设,必须包括社会服务的内容,为决策提供性别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使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成为可能,女性学也将成为社会发展主流的重要部分。
总之,无论中国的女性学学科建设的体系成熟程度如何,她的基本理念是非常清晰的,即加强争取性别平等的能力。这个基本理念在教育中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也会在教育体制中,涉入一些隐含的问题。如新的不平等方式的出现,教育的结局使妇女难以融入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等等,以下几个方面应该给予更多的思考和探讨:
(1)在学科齐全有条件的学校,女性教育的很多课程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与女性学专业课程整合在一起。
(2)当女性学专业设在其他专业中,应该在归属学科中有更多的女性相关课程而不仅仅是女性学概论。但这类课程的设置是有机的,而不应该是拼凑的。
(3)在现有女性教育基础上,女性学成为独立专业时,应该摒弃传统的观念。在系统化的教程中过多地设置女性传统角色的教育,会加大妇女的社会性别角色与社会发展需求间的距离。
(4)女性学概论是各类女性学专业中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内容应是女性学学科的全面阐述,即以学科化建设和发展的视角,公正地阐明其理论和实践。
(5)女性学学科化教育的发展,还有赖于女性教育的推进,应该充分面对社会进行女性需求的各种教育,特别应该从社区妇女组织的教育实践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和支持,并把社区作为学科化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实践基地,这是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因为女性学是一个社会性极强的学科,其内容应该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这是中国现阶段的女性学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
20世纪末,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也进一步推动了女性学学科的发展。联合国《2000年人类发展世界报告》指出,妇女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人们对女性教育的认识受到了限制,女性学学科发展所经历的实践活动也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我们应该在吸取各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女性教育为基础,提高我国的女性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使这门极有特色的专业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感谢中国妇女研究会,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和美国亚洲女性教育项目对本研究的支持和资助
收稿日期:2001-12-10
标签:教育论文; 女性主义论文; 中国宗教论文; 女性学论文; 女性社区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经济论文; 人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