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_吴元林,欧灵敏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_吴元林,欧灵敏

(四川邻水县人民医院 638500)

摘要: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103例2014年2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并随机分为参照组(50例)和实验组(53例),对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就心律失常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3.77% vs. 28%];就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92.45%、94.34% vs. 74%、74%];就平均卧床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而言,实验组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护理

近年来随着溶栓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急性心肌梗死这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得到了显著降低,但是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这种并发症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导致该病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1]。本院将优质护理应用于2014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3例2014年2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以上患者均经各项检查确定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该病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58例和45例;年龄跨度为34岁-75岁,中位年龄:(59.87±5.31)岁;按随机双盲原则将以上患者根据摸球法随机分为参照组(50例)和实验组(53例),上述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相似性较高,因为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叮嘱患者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吸氧护理、对症处理以及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病情严密观察,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等;实验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热情接待患者、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娴熟的护理技术来使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强;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以及相关医护人员,使患者的适应能力提高,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1.2.2 病情护理

患者发病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等全面了解;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护理人员要积极协助医生的治疗[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 饮食护理

发病后给予患者流质食物,并结合病情恢复情况向半流质饮食、软食、普食进行过渡;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油腻、辛辣以及高脂食物的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要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原则[3]。

1.2.4 用药指导

在对患者病情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常规用药方案进行改变,分别于上午5点、下午2点以及晚上8点时用药,严格遵医嘱进行科学服药。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实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表示的意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对比

参照组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有14例,则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8%,健康知识达标率为74%(37/50),平均卧床时间为(5.82±0.53)d,平均住院时间为(17.44±2.12)d;实验组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有2例,则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77%,健康知识达标率为92.45%(49/53),平均卧床时间为(2.39±0.43)d,平均住院时间为(511.03±2.87)d;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参照组中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4例(占比28%)、10例(占比20%)、13例(占比26%)及13例(占比26%),则护理总满意度为74%;实验组中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人数分别为32例(占比60.38%)、11例(占比20.75%)、7例(占比13.21%)及3例(占比5.66%),则护理总满意度为94.34%;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发展,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冠状动脉供血突然中断或者急剧减少,从而导致心肌出现持久、严重的急性缺血情况,心律失常情况的出现导致患者病情十分严重,因此给予患者一系列精心、规范、系统的护理措施必不可少。在本次研究中,将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分别应用于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结果显示:就心律失常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3.77% vs. 28%];就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92.45%、94.34% vs. 74%、74%];就平均卧床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而言,实验组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十分理想,在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总满意度等方面均具有极其显著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仙雯,曾艳,周朝虹,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15(S2):352-353

[2]布威海丽且姆·买买提,王小梅.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3(11):209-210

[3]李玉琼,李雪娟,邓方利.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3(10):4-5

论文作者:吴元林,欧灵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_吴元林,欧灵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