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对于当地的小学生来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然而,因为语言的限制,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存在着一定难度,限制了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当地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教学创新,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具体的优化措施展开合理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068-01
前言: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语文作为重点的学科,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主体需求,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与建设。因此,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需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素质理念为思想导向进行教学创新,打造高效、优质的语文课堂,推动语文学科的素质改革深入发展。
一、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就目前来讲,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落实,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事业面临一定的挑战。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改革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严重限制了教学的进度和课堂效率。在少数民族地区,关于语文教学,小学教师所呈现的教学观比较落后,未能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内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缺乏思想重视,导致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的成长和进步受到明显的局限。同时,当地的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贯彻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落实过程中,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问题。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实际的思维基础,导致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积极性较低,致使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内化效率比较低下。因此,当地的语文教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积极的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构建高效课堂。
二、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一)注重文化资源的搜集与整合
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师在针对当地的小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文化资源的搜集与整合,从而丰富语文课的文化储备量。让当地的小学生对传统的、民族的文化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在文化的积淀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首先,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发掘,提炼重要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1]。之后,借助网络搜集相关的文化素材,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詹天佑》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搜集与詹天佑景观有关的历史传说、事迹资料,让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感悟,让学生对民族的英雄,形成较强的热爱和崇敬意识,从而实现当地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构建直观性的课堂情境
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在平时,通常以当地的民族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汉语的内涵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准确的理解文本内容,教师不妨改善语文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合理的借助多媒体构建课堂情境[2]。通过图片和视频的直观化展示,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想象和联想条件。让学生在思维发散和想象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能够增强课堂整体的趣味性,让学生产生文本深入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山中访友》时,则可以合理借助多媒体构建直观的自然景观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为其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三)组织开放性的探究讨论活动
在少数地区的语文课上,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构建开放性的探究和讨论活动。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就具体的文本内容,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方向进行探究[3]。通过合作性的探究,以及互助性的学习,整合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整体的理解水平。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鹿和狼的故事》时,则可以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朗读。之后,教师鼓励各个小组,就人物所具备的品格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互动和交流,对文本中的思想内涵,以及所要诠释的人生哲理加深理解。
(四)构建现代化的微课教育体系
在少数地区,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开发新型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微课教育体系。将课程内容进行微课资源有效转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条件,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自主预习、复习,自主内化语文知识点提供便利条件。比如说,教师将教材中的古诗词资源进行微课视频资源整合,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整体学习能力。
(五)落实多元化的文化实践和体验活动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领域,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积极落实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比如说,教师可以定期的组织传经颂典阅读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经典的古诗词,积累传统文化底蕴。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的组织演讲、辩论、猜谜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民族的文化加深理解,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
结论:综上,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是重要的课程,也是实现当地学生文化素养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语文教师需要顺应新课标改革趋势,就教学思想和具体的授课方法进行更新。在语文课上,教师需要注重文化资源整合,合力构建课堂情境,组织探究讨论活动,构建微课教育体系,落实多元化文化实践活动,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丰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整体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彭宏.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244.
[2]夏兴勇.提高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293.
[3]卓玛拉措.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浅析[J].赤子(上中旬),2014(11):208.
论文作者:廖龙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论文; 文化论文; 新课标论文; 语文论文; 语文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