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_高群山

高群山

(黑龙江省繁荣种畜场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222)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 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 2016年 1 月— 2018 年12月收治的 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63 例患者,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 础上加用中医疗法治疗,对照组则利用传统西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预后效果以及生存质 量差异。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87.30%,不良反应发生率 3.1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71.42%,不良反应发生率 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 mlHFQ 量表评价、心率、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指标均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严重,利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能够有效改善预后与生存质量,对减少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生存质量;预后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是内科常见的重症,患者的治疗难度大,生存时间与恶性肿瘤时间相近,属于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由于原发心脏病发展为终末期产生的综合症状,此时患者的心脏功能出现衰竭,无法保证患者心脏正常活动,并引发患者其他器官组织受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对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临床主要为患者挽救心脏功能,减少心力衰竭对患者生存的影响[2]。尽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药物治疗是保证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症状的主要手段,但传统医药治疗的效果相对不足,且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3]。该文2016 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所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所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研究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9~89岁,平均年龄(78.27±10.73)岁,原发心脏病病程1~15年,平均病程(9.07±5.93)年,原发心脏病类型:冠心病18例,高血压心脏病9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 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 年龄 30~88 岁, 平均年龄 (77.41±10.59)岁,原发心脏病病程 1~14 年,平均病程 (9.41±4.59)年,原发心脏病类型:冠心病 16例,高血压 心脏病 9例,肺源性心脏病 3例,风湿性心脏病 2例。患者均通过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4]《中医心 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5]共同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并排除非自愿参与实验,排除无法配合治疗,排除中途转院、脱离实验患者,患者均自愿参与实验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在入院后即开展基础治疗,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利用西医疗法治疗,包括口服用药与静脉给药两种方式,口服用药选择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30078)、依那普利(国药准字H20000221)和地高辛(国药准字H11020053),阿司匹林100 mg/次,qd,地高辛0.125 mg/次,qd,依那普利剂量10 mg/次,bid。速尿 (国药准字 H21022890)剂量20mg/次,静脉给药选择西地兰(国药准字H31021070)、硝酸甘油(国药准字 H44020569),西地兰剂量0.2 mg/次,静脉推注给药,硝酸甘油20 mg/次,溶媒选择5%葡萄糖溶液,溶媒剂量250 mL。

研究组加用中医疗法,采用方剂用药,药物选择茯 苓、桂枝、白术、甘草、妊娠、五味子、泽泻等,以5 g为基 础剂量,桂枝、甘草、五味子利用基础剂量入药,茯苓、白术、妊娠、泽泻以2倍剂量入药,利用250 mL水浸泡 并煎煮药物,直至药汁浓缩至100 mL,将药汁分为早晚 饭前服用,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4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生存质量,利用mlHFQ量表评价生存质量,满分105分,患者得分与其生存质量呈正比。对比两组治疗后心率、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对比两组疗效差异,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进步2级以上;有效:患者症状好转,心功能进步1级;无效:患者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出现 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00%。 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头晕、恶心、食欲不振、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例数/总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mlHFQ 量表评价、心率、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均数±标准差(x±s),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n(%)],χ2检验,P<0.05,见表 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均呈现出发病率上升的趋势,国内外临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 原因展开调查后发现,患者由于原发心脏疾病无法得 到有效、及时治疗,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心脏功能异常,直至患者产生失代偿期,最终造成慢性心力衰竭发病[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较其他心脏疾病患者的猝死率更高。 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主要针对患者心肌功能受损,心脏搏动能力下降,心肌细胞凋亡进行治疗,西医治疗能够缓解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提高和改善心脏功能,并减少患者心力衰竭疾病的进展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7]。

该文对所选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且患者的心脏功能也随之取得显著进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减少患者在日常用药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7.30%,不良反应发生率3.1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1.42%,不良反应发生率14.28%,与周洪彬等[8]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27%,不良反应发生率5.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24%,不良反应发生率15.77%等结果相似,通过利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患者的心率、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都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得到有效提高,与传统西医治疗相比心功能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应用安全性更强,新功能恢复能力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海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8):946-947. [2]赵慧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8,50(6):65-68.

[3]王福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0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5):55-56.

[4] 赵秀芬.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4):139- 140.

[5] 李衍达.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6] 蒋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3):151.

[7] 陈艳俏,张成英,陈少军,等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 医 药 导 报,2017,14 (27):157-160.

[8] 周洪彬,潘艳东,周丽,等.“运脾转枢”学术思想指导中西 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 2015,22(6):705-706.

论文作者:高群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_高群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