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注入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研究论文_雷源标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椎管内注入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6年3月间接治的8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76.19%,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注入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椎管;地塞米松;异烟肼;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一种常见于肺外结核患者的危重症,在神经系统结核中比例约为70%。该病的发病率约为0.05‰,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结核中毒症状、颅高压、脑膜刺激症状、脑实质损害、脑神经损害等,具有病情重、不易诊治、病程长、致死致残率高、后遗症多等特点[1]。本研究将42例TBM患者应用管内注入药物治疗,现做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至2016年3月间接治的8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18~66岁,平均(39.03±6.52)岁。对照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21~63岁,平均(37.96±8.14)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如下治疗措施:(1)抗结核药物治疗:静脉滴注异烟肼(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70),0.6g/次;静脉滴注利福平(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725),0.45g/次;口服吡嗪酰胺(广东台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947),1.5g/次;口服乙胺丁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349),0.75g/次;所用药物均为1次/d,连续治疗12个月。(2)激素治疗:静滴地塞米松(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12020514),5~10mg/d,待症状好转、脑膜刺激征消失后减少剂量,治疗1~3个月。(3)对症支持治疗:若患者存在颅内高压、抽搐、高热等情况,则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应用联苯双酯以保护肝脏;应用胞二磷胆碱以营养脑细胞;应用奥美拉唑以保护胃黏膜,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配合椎管内注入药物:腰穿前0.5h静脉滴注250ml 20%甘露醇以脱水,腰穿成功后测试脑脊液压力,取约8ml脑脊液送检,再向椎管内注入100mg异烟肼+2.5mg地塞米松,之后复测颅内压约下降10mm H2O,治疗过程中当颅内压高于400 mmH2O时应慎重放液,切勿彻底拔出腰穿针芯,以使脑脊液缓慢流,避免脑疝。治疗后去枕平卧6h,2次/w,当脑脊液结果基本常并维持超过3周时停止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脊液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等观察指标的变化。

1.3疗效评价 当症状基本消失,脑脊液回归正常时为显效;当症状明显改善,脑脊液常规明显改善时为有效;当症状无改善,脑脊液常规无改变时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相关数据用SPSS17.0分析,计数、计量资料( )间差异比较分别应用x2、T检验,P<0.05时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76.19%,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4.4594,P<0.05)。见表1。

3.讨论

TBM是因结核分枝杆菌经直接途径或血液循环侵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蛛网膜、软脑膜并累及脊髓、脑血管、脑实质、脑神经的疾病[2]。传统疗法为口服和静脉注射抗结核药物,常用药物为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等,若患者为耐多药结核性脑膜炎则加用喹诺酮类药物[3]。抗结核药物是借助抑菌、杀菌的作用而发挥治疗效果,加之它们难以有效通过血-脑屏障,致使脑脊液无法达到理想的药物有效浓度,不能有效、迅速消除脑膜炎症和清除病原体,故延长了治疗时间,减慢了脑脊液恢复速度,严重时还可导致脑积水和蛛网膜粘连[4,5]。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椎管内注入药物治疗TBM的临床疗效。椎管内注入药物具如下优势:(1)椎管内注入异烟肼,可增加脑脊液中的有效浓度,形成高浓度的局部杀菌环境,并且不会于肝脏中转化为乙酰异烟肼,从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损伤肝脏[6];(2)地塞米松可消除水肿和炎症,抑制纤维细胞或肉芽组织增生,避免粘连,减少后遗症,控制颅内压,保护脑细胞以及脑皮质毛细血管的完整性[7];(3)该法可外排适量脑脊液,能减小颅内压,改善呕吐、头痛等症状,并可将脑脊液稀释和将含细菌、有毒的脑脊液置换出来,及时清除炎性渗出物,防止刺激脑膜[8];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76.19%,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均明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椎管内注入药物可有效治疗TBM,可减少脑脊液中蛋白水平和白细胞数量,发挥减小颅内压和消除炎症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兰.脑脊液置换并椎管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8):13-14.

[2]肖小六,钟振洲,黎昌茂,等.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154-157.

[3]鲁学明.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5):552-554.

[4]张春晓,张崇,曹建玺,等.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综合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8):2085-2086.

[5]王新宏,李凤娟.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1):3-4.

[6]侯耀山.椎管内注药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1:45.

[7]倪艳,邹永胜,刘泽明.椎管内注药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34(1):34-36.

[8]李树旺.椎管内注入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8-10.

论文作者:雷源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7

标签:;  ;  ;  ;  ;  ;  ;  ;  

椎管内注入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研究论文_雷源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