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色建筑设计的探析论文_刘威斌

居住区绿色建筑设计的探析论文_刘威斌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逐渐深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然而,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极快,已经超出了能源供给的能力,所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并且已经意识到能源供应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实现可续地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谈谈居住区绿色建筑的设计。

关键词:居住区;绿色建筑;设计;运用

前 言

随着人们绿色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当前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满足于舒适的居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建筑能在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前提下,通过更多的利用自然的资源,诸如太阳能、自然风等,实现资源的消耗有效的降低与环境保护的目标。

一、居住区绿色建筑的概述

居住区绿色建筑并不是简单的在建筑中通过采取诸如绿化中庭与立体绿化等加强绿化种植实现的,它指的是建筑行业的一种新型的建筑设计理念,不仅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消耗、减少污染以及保护环境,同时在其使用寿命中同样要达到良好的低能耗、低污染以及环境友好共存的目的。因而这就要求我们在居住区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实现建筑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居住区绿色建筑设计运用的原则

通过上文对居住区绿色建筑的概述,我们不难发现居住区绿色建筑强调的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这反映到它的设计运用中主要有以下两项原则:

(1)居住区绿色建筑设计运用的可持续性原则

居住区绿色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其实质可以说是建筑使用的可持续性。传统建筑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不但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更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就与居住区绿色建筑相违背。因此,笔者认为在居住区绿色建筑设计运用的原则中第一个即为: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可持续性原则的指导,使得建筑企业能够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将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融入到建筑中去,从而使得建筑在满足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利益基础上,推动我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2)居住区绿色建筑设计运用的整体性原则

在居住区绿色建筑设计运用中,可持续性原则要求建筑要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的,笔者认为这一目的的实现必然离不开对建筑进行整体性设计,这是因为建筑与自然环境都同属于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的特性就决定了在居住区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必须要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三、居住区绿色建筑设计运用的策略

(1)居住区绿色建筑的设计运用的材料策略

绿色环保材料指的是资源消耗低,对环境的污染较小或无污染的绿色建筑材料,其不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对于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太大的污染与破坏。因而对居住区绿色建筑的设计运用而言,绿色环保型材料的采用将会使居住区绿色建筑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居住区绿色建筑设计运用中,绿色环保材料的选择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充分使用当地或就近生产的绿色环保材料,以此降低长途运输带来的资源与资金的耗费;②加大建筑中可循环利用环保材料的使用,例如当前建筑行业中广泛应用的钢结构与木结构;③提高回收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在确保其质量符合建设要求的基础上予以再利用;④选用低能耗、高性能的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

(2)居住区绿色建筑的设计运用的节约能源策略

节约能源作为居住区绿色建筑重要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其的设计中必须加强能源的节约。①在建筑的屋顶设计中为了获得较好的保温效果,我们可以将其设计成坡面的结构,对平顶采用倒置式的保温结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居住区绿色建筑的设计采用绿色屋顶,如此一来不但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同时其环保效果也会更好;②在居住区绿色建筑的建筑材料选取中,材料要具有绿色环保的特性外,还应当拥有有良好的保温、御寒特性,从而降低建筑的电力资源与煤炭能源的消耗;③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居住区每年的照明量在2500小时的建筑,安装太阳能装置将可以极大的降低建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及对环境的污染;④为了实现良好的居住区绿色建筑节能效果,在对其的设计中应当尽可能多的采用节能设备,例如采暖设备中安装温度控制阀,或者室内照明设备选用高效节能的;⑤建筑的玻璃采用氩气填充的中空玻璃,如此一来不但有利于实现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同时也能够使得建筑极大的降低能源的消耗;⑥建筑墙体保温技术的采用,得益于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在居住区绿色建筑的节约能源中采取墙体保温技术。首先,建筑的墙体可以采用有机与无机材料相间复合而成的墙体,该墙体不但具有良好的隔声与承重性能外,其保温隔热的性能较传统的混凝土实心砖墙体高。其次,除了复合墙体外,我们也可以在保温墙体的建设中使用多孔砖或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砖块,如此一来可以使得建筑因墙体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而极大的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3)居住区绿色建筑的设计运用的水资源节约策略

在居住区绿色建筑的设计中,除了节约能源外,水资源的节约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应当加强建筑的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设计。①在建筑的水资源高效利用中,首先建筑应当采用新型的节能供水设备,例如节水马桶等。其次,居住区绿化采用节水喷灌,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准确地控制水量,又可以根据土质湿润程度间隔喷水,极大的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②在建筑的水资源循坏利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降雨量等实际情况,制定出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节水方案,并为此合理规划居住区的给排水系统与污水处理系统。从而使得建筑能够通过收集雨水并经过净化处理后作为绿化用水、厕所用水等,如此一来将有助于建筑实现良好的水资源节约效果。

四、公共建筑的具体设计

(1)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设计要合理布局。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车家庭越来越多,车库的问题成为每个小区都存在的问题,对车库的设计对居住小区十分重要,车库的设计主要包括分散布置以及集中布置的两种,多层的住宅车库建在底层,其布置比较集中,同时,车库的设计还要保证存取车的便利,在高层建筑中,大多数车库以地下或半地下为主,但是也有在室外集中停车的方式来布置的,只要将车库的外观设计好,室外车库不仅不会破坏小区内的整体环境,而且还能成为在小区内的一道特殊的风景。

在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厕所的位置既要相对隐蔽,又要容易找到,通常可以将公共厕所设置在沿街处但又不是正面对着街的地方,各个厕所要使用明显的标志,以便小区居民能够快速找到其位置。

垃圾站是居民居住的小区内不能缺少的设施,但是,每个人都不希望垃圾站与自己离得近,但是居民生活又离不开它,因此,在进行居民小区垃圾站的设计时,务必要在每个住宅楼前都设置上垃圾站,并且要使用的是盖式垃圾桶,盖式垃圾桶能够降低垃圾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其使用后统一由用物业管理部门收取,最后将垃圾运送到垃圾站进行最终综合的处置。

(2)商业建筑设计要便利。近年来,居住小区内商业建筑设计变得越来越受到居民的关注,对居住小区来说,尽管商业建筑的规模比较小,它们的布局也比较分散,其在小区内的位置是在从属的地位上,然而,商业建筑却与小区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能给居民的生活提供最好最便利的服务,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建的小区,因为与城市商业中心的比较远,在此情况下,小区内的商业建筑则在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对小区内商业建筑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3)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设计要多样化。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4)教育保育公共建筑设计要保证环境良好。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一般来说,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

五、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深入,速度逐渐提高,所以,人们开始关注节能减排工作。因为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的主体,而且,当前能源的供应紧张形势十分严峻,所以,必须要增强建筑节能的意识,进而积极地体现出节能设计理念,尤其是在居民住宅设计过程中,更应该体现出其重要作用,进而积极地实现能源的节约利用,并且进一步推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瑞典、丹麦的可持续建筑与住房政策――建设部考察组赴瑞典、丹麦考察报告[J].住宅产业.2005(12)

[2] 李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乌鲁木齐华源·博雅馨园[J].建设科技.2010(06)

[3] 邰惠鑫,应四爱.可持续发展建筑教育的探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4] 李云舟,何少剑,朱惠英,陶尚儒.绿色建筑住宅小区的建造成本增量控制分析[J].建筑科学,2011(04)

[5] 林格,秦旋,郭艳红.基于生态足迹的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以奥运会比赛场馆为例[J].建筑科学.2009(02)

[6] 李德智,李启明,杜辉.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论文作者:刘威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居住区绿色建筑设计的探析论文_刘威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