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银行怎样化解贷款风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生论文,贷款风险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过多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随着中国加入WTO日期的临近, 也为了使各国有商业银行轻装上阵、参与国际竞争,国家出台政策,相继成立长城、华融、东方、信达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农行、工行、中行、建行等四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四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时下已近尾声,不良资产剥离后,如何化解银行新的不良信贷资产、防范相关大风险的发生,已成为社会各届特别是经济界、金融界、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不良贷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和企业的因素,也有银行自身的问题。重点表现在:
外部环境不够宽松。长期以来,虽然银行实行垂直领导,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对银行有很大的控制和影响作用,行政干预使银行有苦难言。地方千方百计上项目,企业千方百计要贷款,一些本应该由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由于财政性建设资金不足,也转由金融业承担,造成了金融业短期信贷资产被长期占用的现象,再加之管理不善,造成投资规模越搞越大,投资效益越来越差,最终导致金融业的信贷资产大量流失。其次,由于计划经济理念根深蒂固,部分人形成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银行的钱是国家的钱,导致信贷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混淆,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行政干预手段和渠道,把金融业资金视同于财政预算外资金进行支配和处置,企业也错误地认为占用金融信贷资金就是占用国家资金,归还不了无所谓,加之历年来政府向亏损企业发放的“安定团结”贷款,少数企业又借转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等,使大量的金融信贷资金悬空、沉淀。
内控制度不够到位。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形成了适合自身需要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保障系统的制约机制。尽管如此,内控体制仍不完善,并在日常运作中日渐显露:一是内部监督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二是贷款风险责任不明;三是在信贷业务操作上缺乏风险防范和控制;四是在资金运用业务方面违规操作,有的机构对资金的使用监控不严格,致使资金头寸反映不真实。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过去,由于银行牌子硬、单位好,找银行谋职的挤破头。正是如此,致使出现“三多三少”,即靠关系进得多、真才之学的少,内部子弟进得多,大学分配得少,低学历进的多、高学历进的少。除此之外,由于大多数金融机构在员工岗位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以不脱产、以会代训、以老带新为特征的岗位培训,难以达到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岗位轮换制度也没有得到普遍推行,难以培养出一才多能的综合型管理人才。最重要的是没有造就出一批爱岗敬业、只求奉献、不求索取、有较高思想境界和觉悟的政治、业务骨干,正是一些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乃至高层管理人员素质较差,他们或滥用职权发放贷款,或弄虚作假搞帐外经营,或只顾情面不讲原则造成失误等等,都给金融业的正常经营造成很大困难,由此诱发的信贷风险屡屡发生。
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的介入, 中国金融业将面临外国同行业先进的经营思想、服务理念、管理观念和技术的竞争。如果不能有效化解防范贷款风险,势必会在竞争中被打败、被淘汰。因此,必须要正视现实,适应挑战。而化解贷款风险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努力,是难以解决问题,但对银行来说,首先要有所作为:
理顺关系,改善经营环境。金融业与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要综合治理。随着金融业的商业化经营,金融业与政府的关系也应该从以前那种政府说了算,金融跟着转的局面中彻底解脱出来。要加大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宣传金融知识和金融法律、法规的力度,提高他们对金融业的认识,以此理顺关系,减少非理性行政干预,改善经营环境。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金融法律知识,改变计划经济时期那种“银行钱就是国家钱,不占白不占”的错误认识,提高金融业务经营的透明度,达到依法保护金融债权的目的。其三,金融部门也应转变观念,正确行使好自主经营权,不能不讲原则地“政府指东就向东,政府指西就奔西”,一味从小集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出发,以无原则的放贷来讨地方政府,既要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更要依法合规办事。
健全机制,强化内部控制。首先是建立贷款风险防范的预测机制,通过加强信用分析和信息调研,杜绝主观、盲目决策,作好“黄金客户”重点支持;建立权威性的资产和信用评估组织,以准确选择贷款对象,为商行提供决策依据。其次是建立贷款风险防范的考核机制,通过建立“三查”分离信贷管理运行机制及建立完善贷款管理责任制等,以达到减少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资产质量、提高贷款效益之目的。三是建立检查监督机制,通过定期对贷款的单位和个人信贷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对抵押、担保的合规合法性进一步确认,以及强化审计稽核部门的监督功能等,控制、抵御贷款风险的发生。四是建立风险贷款责任追究机制,对违规、违章、违纪贷款的责任人,按贷款风险程度和损失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追赔,以彻底改变目前存在的有权无责、管放不管收、放死不负责的状况,有效约束信贷人员的行为;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因行政干预而给银行资产造成损失的行政及银行方面的主要责任人,纪检监察部门要通过适当途径,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力度。
强化教育,提高员工素质。首先,要从商业银行发展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服务观念,根据业务需要,及时从大中专毕业生和现有人员中筛选政治和业务素质较高的人才充实信贷队伍。对信贷管理人员要切实重视,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其次,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好信贷业务培训。用多层次、全方位的方法多渠道地开展培训练兵,达标上岗,尽可能多地培训选拔那些集信贷业务、会计核算、微机操作、法律法规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委以重任;要积极探索有益的措施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信贷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决策水平、信贷风险化解的能力不断提高。第三,需加强稽核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培养他们公正无私、刚直不阿的品格,及较熟练、精通的业务技术,以适应当前业务迅速发展的需要。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真正创建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能够经得起考验,能够打硬仗、打胜仗的信贷队伍,以适应现代银行参与国际商业化竞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