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能源对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变电运行作为电力系统的骨架网络之一,其运行稳定性是保证现代化建设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但变电运行环境复杂,如何对变电线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是电力单位中需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变电运行;故障排除;对策
工业化发展和社会建设需要安全、稳定的电力资源和优质的供电服务,变电是电力系统的“信号塔”,负责“接收”及“转发”电力资源,受设备自身因素、变电运行压力、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变电线路难免会出现各种类型故障,必须要对这些故障产生的原因做出综合分析,并制定缜密的解决方案,结合机械化、自动化管理技术和智能化、综合性管理平台来提高变电运行的管理效率。
一、变电运行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案
变电运行故障根据其产生影响辐射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系统类型故障和设备类型故障,一旦产生系统类型故障,会波及到整个电力系统,不但会因故障停电,威胁着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还给电力单位和企业、个人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起安全事故;设备类型的故障一般影响范围小,仅会对设备附近线路造成小范围影响,但故障定位较难,因此较难开展检修工作,如果能对变电线路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定位,进而及时发现故障并开展检修,势必会提升运行稳定性;或对故障做出预测,重点监控故障高发区,也能够提升运维管理效率。具体来讲,变电运行中出现的故障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电容器故障。电容器是电力设备的重要组成元件之一,其运行状况影响着电压质量和线路损耗,由电容器问题诱发的故障属于设备类型故障。根据产生机理的不同,电容器故障又可以划分为:①渗漏油故障。一般发生在焊接处、注油孔等易发生老化、或者有缝隙的地方,主要受产品质量、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发生电容器渗漏油的情况,一方面可以用特定粘合剂进行修补(一般采用胶黏剂),或者利用补焊、钎焊等粘合度更好的方法,与此同时还要尽量减轻供电负荷以及环境温度,确保粘合和焊接的效果;如果渗漏油较为严重,必须要进行更换。另外,要特别注意电容器较容易发生渗漏油的部位,例如油箱、套管焊缝等位置,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与管理等。②外壳膨胀。当变电线路中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过高时,会致使其内部的绝缘介质游离,释放出气体,更严重的会导致电气元件被击穿,从而发生“胀肚”现象。总结来讲,“胀肚”发生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过电流(电压)、温度过高等。变电运行实践表明,电容器击穿多发生在电极附近,或者拐角和引线与电极板交接处,再或者电气元件嵌套、折叠的部位,而且多是由于局部放电发生、热烧伤绝缘等造成,为此,首先要对元件质量把关,其次要及时对老化元器件进行更换。③温度过高诱发故障。满负荷状态下运行的电容器其电容量会下降,长时间高温运行会缩短电容器使用寿命,而且由整流装置产生的高次谐波会在其中诱发过电流,也会影响到电容器运行稳定。具体可通过预防性试验、科学运维、控制环境条件等方面来控制电容器运行稳定与安全。
(2)跳闸故障。首先要根据断路器跳闸和合闸的具体位置,以及监控系统的指示和负荷情况来初步判断变压器跳闸原因,然后及时将实际情况汇报给调度人员;在排除跳闸故障时,需要检查跳闸前的油温、负荷、压力释放阀等动作情况,发现可能造成故障的隐患点,或根据以往经验对其做出初步判断并利用检验工具进行检查,充分分析故障原因并处理之后方可送电。当有瓦斯保护动作时,应重点排查变压器存在的漏油、着火点等现象,并排查分接开关油位和气体继电器内的气体聚集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差动保护动作故障一般是由于变压器一次设备故障、开路故障、保护范围外故障导致误动作等,主要检查闪络放电现象、避雷器和绝缘子是否短路、排除异物可能对差动保护动作产生的影响等。如果差动保护与瓦斯保护同时动作,则变压器内部元器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而如果仅是差动保护范围内动作,则需要重点修复故障设备,若判断为范围外故障,则需要检查二次回路的工作状态等。
二、提升变电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对策
(一) 落实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管人管网的约束性
变电运行是一项系统性和科学性非常强的管理型工作,如果不充分利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则无法充分发挥变电运行的可靠性,无法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力资源。从电力企业角度讲,要加快变电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对变电运行故障处理的细节问题做出制度性阐述,进而建立起故障预警、故障定位、故障排除等一系列完整的能够有效提升变电运行效率制度体系,并在变电运维的实践过程中充分贯彻落实,通过业务培训、管理培训等方式树立管理人员、运维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感,进而能够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变电运维工作中。
通过制度管人、制度管网的方式来保证变电工作的顺利、高效运行。
(二) 加快技术研发与应用力度,提高变电管理自动化水平
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够加速变电运行工作动能转换,提升变电运行安全性与效率。不但要将技术研发作为提升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战略目标,更要将其作为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力、缓解管理压力的方式方法。从宏观层面看,变电检修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流程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自动检修机器人等在变电运行工作中的普及力度还不够,要促进先进技术与电网建设融合,应用自动化技术提高对变电运行中出现故障的检测、检修效率,提升对变电运行中各关键要素的把控能力,将变电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三) 加快变电运行智能平台建设,提升管理效率
为将变电运行工作的各环节联系在一起,必须要加快智能平台的建设、普及和提高,通过软件系统中的不同模块实现对输配变电工作的监控,同时可以将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安装在变电设备或线路中,利用通讯网络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输送到智能平台,基于大数据、智能算法的分析能够建立与变电故障相关的数学模型,通过数据的不断更新和自我学习能有效提升模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故障预测的效果。智能平台的建设还有助于减轻管理人员和检修工作人员负担,以系统性措施提升管理效率。
三、结语
对于变电线路运行中出现的一些设备问题或管理问题,电力单位要本着有的放矢的原则来解决,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不能盲目排查、疏忽管理,通过对以往发生过的问题的总结来预测故障区,提升故障预判率。在智能化时代面前,电力企业也要通过使用各种自动化和智能化检测手段和仪器来监控变电运行,并通过自动化控制平台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方位管理。为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用电,各单位要以技术和管理为两个主要支撑,科学、合理地提升变电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洪展鸿.变电运行的故障排除及安全管理分析[J].科技风,2019(04):166.
[2]赵帅,冯君臣.变电运行易出现的故障排除及安全管理方法[J].居舍,2018(22):228.
论文作者:黄金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故障论文; 电容器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效率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线路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