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民主管理的理念与实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管理论文,班级论文,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生活节奏和科学进步日益加快的今天,在文化多元性特征越来越明显的当代社会,班集体精神对学生的将来能否产生深远的影响,是衡量一个班集体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优秀的班集体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场所,更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换言之,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成长经历,就是班集体精神不断得到补充和升华并日益成为每一个同学内在精神需要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进行了一项为期三年的班集体民主管理实验。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这项实验做一些基本的阐述。
一、班集体民主管理的基本理念
1.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受教育和锻炼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是可造就的人才,教育理应给每个人提供公平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受到同样的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但就现阶段而言,要从宏观上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的,地区之间的差异、学校之间的差异使得每一个孩子所受到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质和量上的巨大差别。就是在同一个班级中,由于学习成绩和学生个性的差异,每个学生受到教师关注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作为班主任,我们无力改变宏观上的不平等现象。但在微观上,在一个班集体中,我们至少可以给同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创造平等的受教育和锻炼的机会。
2.在班集体民主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现代民主观念。
真正的民主观念是在民主生活中培养出来的。但生活经历并不丰富的学生仅仅通过书本和课堂知识是无法深入领会“民主”的博大内涵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学生创造和建设一种真正的班集体民主生活,他们才能形成基本的民主观念,哪怕仅仅是“实验室阶段”,因为只有这样,当他们有朝一日真正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人的时候,才会具有为社会进步做出艰苦努力的迫切愿望和实际行动。
3.在履行权利和义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培养社会责任感是德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但仅仅靠口头的宣讲和教育是难以培养出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的,因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责任感,只有当他面对权利和义务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一个不须他人提醒主动收起同学的饭卡去充值的生活委员,一个不经他人提醒组织同学进行锻炼的体育委员,当他们走向社会后,必定是一个对工作负责任的人,也必定是对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负责任的人。因此,只有在权利和义务的履行过程中,学生的责任心才能得以建构,而权利和义务本身所闪耀的民主精神才会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4.要把班集体作为社会生活的演练场。
校园生活是学生日后走向社会的演练场。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管理好一个班级和管理好一个国家有工作量上与烦琐程度上的区别,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学生在班集体中生活,要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自己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要学会牺牲自己的利益服从大众的利益,要学会在某种规范下自由地生活,所有这些都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为了学生日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我们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快地学会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未来社会必将走向更加民主的形态,所以,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感受民主精神,参与班集体的民主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二、班集体民主精神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项改良或革命,都是以思想启蒙为先导,班集体民主建设也是这样。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班集体民主精神的基本内涵的。
1.努力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奠定班集体民主精神的基础。
我在班级组建后着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以期在较高层次的文化熏陶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质。为此,我们首先加强了班级硬件建设,以简洁、素雅为原则进行了教室布置,请老师开列了门类齐全的阅读书目,集体出资订阅了《中华读书报》《科学美国人中文版》《中华活页文选》等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书报杂志,使得同学们能广泛接触世界范围内最新的科技与文化成果。同时,利用语文课的课前演讲时间进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作品与读者”“凡人与大师”等一系列主题交流活动,很快在班上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形成了上进、扎实的班风。
2.积极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培养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原则,也是民主精神的精髓。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大力提倡诚信原则的大背景下,我要求同学们努力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摒弃一切虚假浮夸的作风,树立实事求是、勤奋踏实、认真仔细的科学精神。
高一时,学校要在实验班设立诚信试场。全班同学对此进行了认真地讨论,向学校提交了“无人监考的一百条理由”,指出“无人监考是一场特殊的考试,只有通过了这场考试,我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者,才有资格走入科学的殿堂”。
研究性学习开展一段时间以后,少数学生沾染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习气,学生中出现了一些诸如抄袭、拼凑“研究成果”之类的不良现象。为此,2001年12月,班里召开了一堂名为“正本清源、科学务实——实话实说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班会公开课,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所表现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广泛好评。
3.充分尊重个体人格和个体差异,培养平等宽容的精神。
尊重个体人格和个体差异是民主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宽广胸怀和宽容气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生活也如同社会生活一样,学生们会遇到个性各异的人。正因为人人都不同,人类社会才会异彩纷呈,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摩擦也往往由不能包容异己而产生。一位成绩非常优异的同学由于家庭出身、自身成功等原因,总是显得有些傲气;一位性格率直的男孩想到什么马上就要说出来,就是上课也是这样;一位非常敏感的女同学会因为别的同学一句无心的言语而哭泣;一个总像是长不大的男孩和另一个总像是长不大的女孩碰到一起就要斗嘴乃至“动手”……种种不同性格的同学聚到一个班里不可能没有摩擦和矛盾,但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学生都能认识到求同存异的重要性;认识到一个在个性上整齐划一的班集体等于是一个没有任何个性的班集体,这样的班集体也不会有任何创造性,而一个能包容不同个性并融为一体的班集体才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富有活力的班集体。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同学们会逐渐认识到,平等与宽容是民主精神的精髓。
三、班集体民主管理制度的组成与分步实施
1.班集体民主管理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就制度而言,我们所实施的班集体民主管理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干部组成、管理方式、监督机构。
干部组成以学期为单位进行全员轮换,每学期10人,保证每个学生在高中3年都有一次担任班委以上干部的机会。第一届班委会由班主任老师随机指定;第二届由学生在第一届班委人员之外的同学中选举产生;第三届由某同学组阁;第四届实行竞选制;最后一届由剩余学生通过各种分工,实行合作化管理。由于班级人数有限,到第五个学期结束时,全班同学都曾担任过班委。于是我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大胆尝试了“无政府”管理模式。
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督机构的组成和正常运转。关于这部分,我先后组织学生成立了各个学期的“政治协商会议”或“参众两院”,每个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对全体现任班委进行民主评议。基于锻炼工作能力和责任心的基本原则,不能通过评议的学生要在下一学期继续留任,直到得到大家的认可。三年来,有两名同学未能在学期中通过评议,担任了两次班委工作。由于班级舆论氛围较好,留任学生在第二个学期的工作中得到其他同学的大力帮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班级管理的具体方式。
在班集体管理的具体方式上,我要求学生研究当今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各种民主政治制度,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外的总统制、议会制等,以学期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模拟,比较各种制度的优劣,从而对政治民主有感性认识和深入思考。
最后一个学期的“无政府”管理模式,我们称之为模拟“联合国轮值主席国”模式。除了两名同学和班主任一起组成“三人协调小组”之外,不设固定的班委,全部日常事务由全班同学轮值的值日生全权负责管理。如果是持续性的工作,则采取谁接手任务谁负责到底的原则。由于有前5个学期良好的班级管理基础,这项大胆的管理措施实施以来,班级秩序稳定,轮值同学的工作积极主动,其他同学也能自觉配合。
四、班主任在班集体民主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把班级事务交给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班主任的角色和作用便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不再是日常事务的管理者,而行使着下面三种角色。
首先,班主任是大政方针的制定者。高中学生虽然已经有了相当的知识积累和思考能力,但从全局的高度对事务进行观照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班主任必须在班集体建设的重大问题上进行指导和决策,把握大方向,确定基本原则。在不违反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主动创新,积极合作。
其次,班主任是“全程咨询者”。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是无限的,我们可以放手让他们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但他们总会遇到困难,会有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班主任必须是一个“全程咨询者”。班主任必须随时关注学生的工作进程,当他们顺利时给予鼓励,并在工作的各个阶段事先为他们设计好可供选择的方案。当学生遇到困难求助时,就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再次,班主任是综合调控者。班级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由于多数学生没有当过班干部,缺少班级管理的教育和锻炼,往往表现出热心有余而经验不足。因此,班主任必须协调好各种关系,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事实证明,一个班集体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以互助合作团结为基本特征的人际氛围,任何活动的推进才会较为顺利。
民主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只有真正将民主精神渗透到班集体管理模式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合作精神和不断探索创新的能力。我相信经过这三年的实验,学生在观念上的改变和进步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显示出巨大的力量,为他们自己,也为社会带来令人可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