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改扩建项目建筑设计策略浅谈论文_王英

医疗建筑改扩建项目建筑设计策略浅谈论文_王英

摘要:随着医院技术和理念的不断发展,大量医院面临改扩建的建设需求,但由于缺乏对现有建筑使用情况以及使用者需求的深入研究,往往导致医院在建设完成后出现各种弊端。以无锡市锡山区医疗中心为研究对象,通过科学的使用后评价方法,对一期建筑进行描述式和诊断式的后评价,厘清医院目前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使用需求,从而对改扩建项目提出设计原则和建议。

关键词:医疗建筑;改扩建项目;设计策略

1研究对象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始建于1976年,为首批部颁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集医疗、教学、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协同基地、江苏大学及皖南医学院的教学医院、锡山区医疗联合体—锡山人民医院(集团医院)核心医院。新院区一期床位850张,开设18个病区。自2018年1月28日新院区正式投入运行以来,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等业务量迅速攀升,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最大单日门诊量超过3100人次,单日住院病人数突破800人。随之,带来新院区床位紧张和医技科室不足等问题。

根据目前的现实问题以及医院的战略发展规划,医院将尽快完成以下两方面的目标:(1)全力推进等级医院建设和三级医院转设工作;(2)积极推进二期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高起点地做好二期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功能定位和布局规划,并做好与一期工程的有效衔接,更好地满足医院功能需求,保障医院高效运行。

2使用后评价方法

使用后评价是指对建筑物及其环境在建成并使用后进行的一套系统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它关注的是建筑及其环境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者的意见和需求。

2.1评价方法

医院改扩建项目的复杂性使得单一的评价方法难以充分全面地了解现状的使用情况和使用者的需求,本次项目根据医院建筑评价内容的特点,采用两个层次的使用后评价方法,即描述式使用后评价和诊断式使用后评价。通过直观观察、行为记录与访问的方式,从使用者的视角来观察分析空间存在的问题,对现状做描述式评价;在此基础上,设计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以及大数据分析,让医护人员综合评价功能空间环境,作为诊断式后评价[1]。

2.2描述式后评价

就医院一期的使用状况,笔者通过相关图纸分析,现场勘察,抽样访谈,与本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了访谈。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医护人员首先关注的是管理方便的可控性,其次是医护空间的大小。而患者首先关注的是就诊路径的便捷和清晰性,其次是交通的通畅性。

2.3诊断式后评价

2.3.1诊断式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表不做广泛式的铺开,而主要集中针对与二期改扩建工程相关的各个科室的主任和护士长,从医疗护理管理的角度提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置问卷调研表88份,25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以及8个行政后勤职能科室,每个临床和医技科室设置两份问卷调查,一份给主任,一份给护士长。行政后勤职能科室设置一份问卷调研表给主任。对于科室的管理和发展,主任偏向科室的宏观发展和方向,护士长偏向日常的细节管理[2]。

2.3.2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后评价问卷调查为期1个月,总共发放88份问卷调查表,回收88份,其中有效问卷88份,收到开放式问题和建议共计264条。对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采用人工和大数据软件两种结合方式,首先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手工填写的内容,通过人工方式用excel表格进行整理和归类;然后通过大数据计算机Python语言的JIEBA分词工具对调研反馈的9390字数进行关键词分词,再通过数据模型进行聚合、词频分析和排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3深度访谈

(1)科室随着医疗业务的开展空间面积不足,如CCU,核医学科、检验科等;(2)高层住院楼医护人员与患者电梯混用,导致医护人员等电梯时间过长;(3)科室缺少库房、医护人员的房间;(4)病区缺少患者的晾晒间;(5)后勤科室的库房面积不足;(6)病房卫生间偏小(7)部分科室信息化设置不够;8)病区缺少病人活动间;(9)放疗科直线加速器缺少通风设备;(10)部分门诊科室到病区的距离过长。根据以上不同的后评价方法,对一期现状的规划建设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总结,对目前建筑存在的使用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改扩建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设计原则和建议,从而对改扩建建筑设计的依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以避免项目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3]。

3基于使用后评价的改扩建原则和建议

(1)新老建筑之间功能和交通系统的重新搭建。通过使用后评价对现有功能和交通系统的梳理,对新的功能科室布局建立新老建筑之间的联系,形成功能组团,如二期的CCU和ICU与一期的手术室同层布置,减少患者转运距离和时间。同时搭建完整统一的室内交通系统,新老在建筑形成有机的水平和垂直交通系统。把合理高效的功能分区和交通系统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形成一个高效的运营体系。

(2)注重细节,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人性化环境。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善,室内外环境设计在医院改扩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良好的室内外环境设计能创造一个舒适、宽松、温馨的环境,为患者提供心理、精神诸方面的帮助,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使用后评价中,很多设计细节被使用者多次提出,例如病房卫生间面积偏小;患者电梯和医护人员的电梯应分开设置;为患者提供公共晾晒区;增加医护人员的休息和学习用房等等。因此,在改扩建中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细节,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同时,重视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为医护人员提供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交流的空间环境[4]。

(3)与一期建筑形象风格统一协调。改扩建应遵循医院的总体规划,分期逐步实施,形成统一的建筑形象,因此二期改扩建建筑应与原有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形成合理完善的建筑群布局,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融合。

(4)提升优化原有智能化建设,打造智慧医院。医院智能化系统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专业性强,发展迅速,是医院改扩建和医院数字化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所在。在新的改扩建项目中应评价现有智能化系统是否能满足未来医院的发展,应提升和优化现有智能化系统,打造全新的数字化智慧型医院。

(5)新老建筑的后勤设备和资源共享,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对后勤设备用房使用后评价,了解目前污水处理站,变配电室、垃圾站、太平间、后勤库房和设备用房等使用情况,评估使用的空间容量,在二期改扩建中充分利用和更新一期原有的设备设施,减少经济上的浪费。

结语

与新医院的建设不同,医院的改扩建所面临的建设条件是完全不同的。它需要考虑现有建筑的功能、交通、景观等现状,保证在不影响一期正常运行的同时,使得新老建筑有机融为一个整体。同时,提高原有医院的工作效率与医疗品质,改善及规范医疗环境。因此采用科学的使用后评价方法尤为重要。建议在以往常规工作步骤的基础上,在建筑施工完成,建筑投入使用后,加入后评价的环节,通过使用后评价工作将其重新反馈到设计前端,为建设项目的修改调整提供数据,为今后医院的改扩建和运行方向提供经验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徐俊,叶洪焜.医院改扩建项目前期造价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院,2019,19(10):1450-1453.

[2]李文红,周裕恒,林家奕.乡镇卫生院迁址改扩建设计——以汕尾市海丰县黄羌镇卫生院为例[J].城市建筑,2019,16(28):133-136+148.

[3]韩茜.商场改扩建为医院的评估与思考[C].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社.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19医学装备展览会论文汇编.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社:《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社,2019:379-381.

[4]闵铭.既有医院建筑改扩建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中外建筑,2019(07):147-150.

论文作者:王英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4 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医疗建筑改扩建项目建筑设计策略浅谈论文_王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