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妇幼保健院 湖南邵阳 422100)
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阴道B超和腹部B超检查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本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阴道B超和腹部B超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腹部B超检出的准确性为83.33%,误诊率为16.67%;阴道B超检出的准确性为96.67%,误诊率为3.33%。阴道B超的误诊率明显低于腹部B超(P<0.05)。结论 阴道B超和腹部B超检查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阴道B超检出的准确性要高于腹部B超,两者联合应用有利于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阴道B超;腹部B超检查;子宫肌瘤;诊断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在育龄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形成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有密切关系,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缺乏典型症状,不易被发现诊断。B超检查因其便捷性、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子宫肌瘤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分为经腹部B超和经阴道B超两种检查方式[1]。本次研究着重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本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8—50岁,平均年龄(39.4±6.2)岁。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经期延长、月经过量、月经不调、阴道分泌异常、阴道异常出血、腹痛、下腹坠胀等症状。其中28例存在腹部包块,12例有痛经史。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查。
1.2方法
两种检查方式均采用麦迪逊X8超声诊断仪,行腹部B超检查前患者需充盈膀胱,取仰卧位,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采用斜切、横切、纵切等多种切面方式扫描腹部,观察子宫形态、大小、边缘情况及子宫肌瘤位置、大小、内膜线位置、回声情况、双侧附件、彩色多普勒血流特象等。行阴道B超检查前患者需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探头频率设置为7.5MHz,将臀部抬高10—20cm,以扩大扫描范围。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再套上避孕套,排空套内空气后再次涂抹耦合剂,将探头轻柔、缓慢地送入阴道后穹窿部,对子宫、附件等盆腔脏器进行多切面、多方位扫查,以获得子宫底部的清晰图像。
1.3观察指标[2] ① 两种B超检查方式的检出结果。② B超检查子宫肌瘤的声像表现。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两组间比较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B超检查方式的检出结果比较
腹部B超检出各类型子宫肌瘤75例,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准确性为83.33%,误诊15例,误诊率为16.67%;阴道B超检出各类型子宫肌瘤87例,准确性为96.67%,误诊3例,误诊率为3.33%。阴道B超的误诊率明显低于腹部B超(x2=8.889,P=0.003<0.05)。统计结果详见表1。
2.2 子宫肌瘤的声像表现
本次研究中子宫肌瘤的声像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
A、高声混合型 在子宫相应部位存在团块,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清晰,内部呈现出密集的结节状高回声光点,较大病灶显示出散在斑点状强回声并伴有声影。
B、低回声型 病灶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清晰,内部回声光点相对较低,以浆膜下肌瘤表现最为典型,病灶明显向外突出伴有假囊回声。
C、中等回声型 病灶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清晰,内部呈现结节状回声。
D、混合回声型 病灶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清晰,子宫肌瘤在生长过程中因缺血导致病灶出现脂肪样、水肿、钙化和坏死,呈现出不均匀强弱回声、不规则回声和无声区同时存在的特性。
3讨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常见妇科疾病,是因子宫平滑肌增生诱发的良性肿瘤,可存在于子宫的任何位置,引起子宫出现不同程度的隆起、增大。临床上按照病灶所处位置将子宫肌瘤分为4种类型: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和多发性肌瘤[3]。子宫肌瘤的B超检查声像表现较为典型,病灶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清晰,通常为大小不一的实质性肿块。B超检查子宫肌瘤可分为腹部B超和阴道B超两种方式,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腹部B超的探查范围广,探头频率低,对于体积较大病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是容易受到腹腔内气体和腹壁脂肪的干扰,对于体积较小病灶不易查出。阴道B超检查因探头进入阴道深处直接触及子宫,避免了腹部B超所受到的干扰,能够清楚地显示体积较小病灶,但因其扫查范围受到限制,难以探查到位于子宫浆膜层外并向外突起的体积较大病灶[4]。B超诊断子宫肌瘤虽然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但仍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其中多为子宫腺肌瘤,因其超声图像与子宫肌瘤极为相似。鉴别两者的要点在于:子宫肌瘤多发于子宫前壁,而子宫腺肌瘤多存在于子宫后壁;肌瘤边界清晰,有假包膜,而腺肌瘤界限不清,不存在包膜回声;肌瘤体积不随月经周期改变,而腺肌瘤可随月经周期增大,回声有明显改变[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阴道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性为96.67%,明显高于腹部B超诊断的83.33%(P<0.05)。由于两种检查方式各具优势和不足,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联合应用的方式,形成优势互补,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尽可能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杨玲.子宫肌瘤通过腹部B超和阴道B超诊断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6):130+132.
[2]黎丹妮.腹部B超与阴道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2):110-111.
[3]万秀华.阴道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1):4425-4426.
[4]陆月凤.子宫肌瘤诊断中B超的应用探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4,1(7):18-20.
[5]陈继红.回顾性分析阴道B超与腹部B超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4):220.
论文作者:李琼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子宫肌瘤论文; 阴道论文; 腹部论文; 病灶论文; 回声论文; 子宫论文; 肌瘤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