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华丰中学 林和忠
摘要:解析生物新课标的变化和要求,分析农村初中生物现状,提出推进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兴趣和构建高效课堂等对策,以期改变现状并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初中、现状、对策
一、生物新课标的变化和要求
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学科,发展最迅速。初中生物学课程是由国家统一规范,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其精髓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下同)的初衷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通过探究性学习,提升新知识的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其充分发展。因此,在继承现行优势的基础上,新课标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并增加实验和实践环节,进一步适应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具体来看,新课标下的教材有以下变化。
1、内容结构上做了部分编排、修改和增删,其中七年级上册(简称七(上),下同)将“病毒”内容移至八(上),将基因、染色体部分移至八(下),并整合简化了生态、细胞生活和绿色植物等三部分内容;贴近国家政策改变,七(下)删除了“空气质量与健康”、“计划生育”和“人粪尿的处理”等三节内容;八(上)则增加了动物的类群内容。
2、通过转变知识内容详略和习题类型,进一步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
3、通过增加实验和演示进一步提高探究性活动资源选择的多样性,强调指导的科学方法,并删除可行性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同时更新教材图片,增加贴近时代发展的阅读内容,从而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当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优秀生源流失影响合作学习开展。随着家长的重视和私立学校的分流,目前农村初中生源特别是良好生源流失严重,影响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能力开展。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被动接受时学习;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环境影响,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动机虽明确但信心不足现象;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探究的精神;留守学生监管不力等。
3、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生物教学条件差。生物教学在多数农村地区不受重视,导致资金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由于农村中学生物教师的缺编,容易出现改科任教情况,非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继续学习和科研能力不强,容易忽视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仍采取传统形式,无法完成探究性教学。
三、提高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对策浅析
生物新课标的要求和农村生物教学现状,本人认为需要做好学风建设,通过构建高效课堂,采用就地取材的生活化实验、探究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提升农村初中生物学课程教与学的水平。
1、推进农村中学生物学风建设
1)应注重营造良好生物学习氛围的班级环境。爱默比尔认为: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基础。营造生物学习氛围浓郁的班级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变授受式教学关系,调整以问题为中心。例:八(上)在制作“米酒”章节讲解前,可让学生先行阅读制作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并在家里尝试制作,上课过程中则让学生展示各自成果、讨论制作经验及没有成功的原因。这样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式讲解,不仅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发现和探索知识的乐趣。
3)成立班级生物兴趣小组,通过生物学科阅读拓展、知识竞赛和辩论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开展生物阅读有利于增长见识和开阔眼界,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和对前沿科技信息的获取。
4)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独有的自然环境和教学资源,就地取材,多样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例如结合本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活实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识别、观察校园内外的动植物,组织与生物学科相关的活动(如制作叶脉书签),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激发学生物学习动力
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内因是兴趣和态度。
兴趣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以下方法行之有效:教学过程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问题,吸引学生;课堂上利用信息化技术或者直观教具(如模型、标本)进行不同的教学呈现;引导学生通过课外书、互联网、电视节目等多样化的信息源发现生物相关知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重视生物实验,通过生物学实验,延伸和补充生物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如学习七(上)“种子的萌发”一节时,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自己培育豆芽,既可以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以及根尖的结构,豆芽又可以食用。
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影响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态度包含了认知、行为和情感,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体现渗透科学教育理念,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兴趣,同时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生物课程学习。同时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间有着认知和性格差异,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年级、性别以及学生间的差异,实施合适的指导,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坚强乐观的性格,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3、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它要求教师从授之于鱼到授之于渔的角色转变,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树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观念。
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是生活化教学、思维导图教学、合作学习。
1)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挖掘知识的生活内容,提前让学生总结归纳生活经验,选取典型的生活实例导入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应用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让其建立起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并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思维导图教学
例如七(下)“激素调节”章节知识结构复杂,可以利用以下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会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从整体知识框架中去领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进行的学习更有意义,而不是单纯的将知识分割开来死记硬背,让学生建立起本节生物知识的框架。
3)合作学习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设计了诸多实验、探究、观察、讨论等内容,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如八(上)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中发酵时,可布置各学习小组中一名同学提前一天利用酵母做馒头,第二天生物课带到教室。为什么有的同学制作的馒头松软,而有的干硬,你能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吗?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让学生加深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在快乐中掌握了生物学知识。
合作学习还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充分表达想法和学会倾听的共同参与过程中,有效提升知识、能力以及情感,同时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活跃生物课堂氛围。合作学习可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带动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上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要做好教学组织者到学生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把课堂交给学生,营造轻松良好的课堂氛围,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起认知结构。
纵观新课标和教材,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倡导整合主题教学活动,使学生系统构建概念和辩证思考能力;新课标对学生学习能力更多的要求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进一步改善农村初中生物学风建设,提升农村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第3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姜国勤.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生活化[J].中学教学参考,2010(17):101.
[5]冯武军.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初探[J].中学生物学,2010(8):26-27.
[6]李茜腴,杨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化[J].中学教学参考,2011(80):62-63.
论文作者:林和忠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学生论文; 生物论文; 农村论文; 生物学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高效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