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制造大国,阀门的产量和进出口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企业逐步进入国际市场,执行统一的标准是进入市场的准入条件。标准已成为规范市场竞争的杆杠。执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开发高科技产品,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阀门;标准化现状;发展趋势
阀门是压力管道元件中的一种,阀门的安全性非常重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创新发展,我国的阀门产量以及进出口市场也在下不断地扩大,阀门企业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国际市场中,因此加强阀门标准化研究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执行统一的标准,才能够更加快速的进入到国际市场中。相关部门需要加快我国阀门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阀门标准化体系更加完善,有效促进我国阀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标准现状
阀门标准主要由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归口管理,其工作范围为:全国通用、特殊用途的各种材质的高中低压阀门、阀门驱动装置、过压保护安全装置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截止2003年底,我国现行国家标准39项,这些标准类别包括基础、材料、产品和方法标准组成。在产品标准中,以通用阀门为主。国标的类别和组成参见国家标准体系表。我国现行机械行业标准123项。产品行业标准中,以单一产品和产品零部件为主。从阀门标准体系中可看出,阀门标准基本上能够覆盖阀门的通用产品,在促进国际贸易、规范市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组织生产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阀门行业基础标准的制定,术语、分类、结构长度等标准,基本与国际标准一致,很好地实现了术语的统一,有利于国际和国内的技术交流。目前国内各教课书、有关技术文件均按标准规定的术语进行编写。而结构长度标准对实现阀门产品互换、提高维修性、减少成本无疑具有显著作用。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及实施,一方面为产品质量监督,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发放、质量仲裁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行业对本企业试验系统的更新,从而保证并提高产品的质量。
2我国阀门标准体系构成
标准体系指的是整个阀门行业面对市场发展需求以及行业企业产品的生产开发过程中,有利于制造的综合体系,能够让体系中间不同的标准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标准体系的建设属于合理规范行业内部生产和技术形成的有效计息,能够把相关的社会领域有效的衔接在一起。目前我国的阀门标准体系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分别是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零部件标准以及材料标准等。
基础标准主要是适用于我国各个不同工业领域用阀门,主要是以国家标准为主,其中包含有结构长度、标志、术语、以及型号编制等标准。方法标准则是主要包含有探伤试验、寿命试验、性能试验等标准内容。产品标准是按照阀门结构的不同而确定的内容,分为驱动装置、特种阀门、疏水阀、隔膜阀、蝶阀、旋塞阀、球阀、截止阀、闸阀等标准。零件标准是产品标准配套使用的零部件标准,根据阀门行业标准为主,包含有填料压盖、填料和阀杆螺母等零部件。材料标准则是包含有有色金属材料、铁质材料和钢制材料标准。
3我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历程
3.1前期研究阶段
目前,工业阀门领域的国际标准,大部分由欧美国家主导制定。其主要原因首先是技术实力上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美国家在工业阀门领域有大量的技术积累。其次,国际标准和国际会议主要交流语言为英语,欧美国家在语言上有先天优势,中日韩等亚洲国家有一定的劣势。最后,欧美国家主要是相关企业人员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企业鼓励和支持相关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近年来,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2012年前,ISO/TC153/SC2驱动装置连接附件分技术委员会多年没有活动,当时只有ISO5210和ISO5211驱动装置连接附件国际标准,且多年没有开展活动,也没有制修订标准项目。ISO/TC153/SC2分技术委员秘书处换届重组后,于2012年6月底在柏林举办了第1次全体会议,此次会议我国阀门标委会秘书处代表提出了“工业阀门电动装置一般要求”新国际标准提案,并在会上进行了PPT介绍,得到了秘书处的认可和支持。但由于当时ISO/TC153的工作范围不包含驱动机构,所以该提案一直没有进展。
3.2策划阶段
ISO/TC153技术委员会于2014年进行了重组,取消了下属的2个分技术委员会,同年10月在韩国首尔召开了第1次会议。我国阀门标委会组织了国内一些骨干企业参与了国际会议,经积极争取本次TC153全体会议日程中,专门讨论了我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制定阀门驱动装置标准的提议。会议期间,经过我国代表团与各参会成员国代表的交流和探讨,同时在会上进行了PPT介绍和提议,得到了ISO/TC153主席以及法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南非和韩国等参与会成员国代表的肯定和支持。当时,ISO/TC153的范围不包含阀门驱动装置,ISO也没有阀门驱动装置方面的国际标准。随后,ISO/TC153主席会上提议修改其范围涵盖阀门驱动装置,本项决议全体一致通过。2015年4月,该决议得到ISO/TMB批准。ISO/TC153工作范围的成功修改,标志着我国阀门领域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程度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对今后我国主导制定阀门驱动装置领域国际标准等后续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3.3立项阶段
2015年5月,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向国家标准委员会提出了立项申请。经过多次协商沟通后,在2016年10月ISO/TC153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期间,最终达成了第N25/2016号决议,一致通过“工业阀门电动装置一般要求”国际标准由我国主导制定。同年11月,秘书处在各成员国发起了立项投票。2017年2月,投票结果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发布,我国主导的工业阀门电动装置新国际标准立项成功,目前正在制定过程中。该标准的成功立项,是我国在工业阀门领域取得的第1项国际标准的主导制修订权,也是我国阀门行业在阀门国际标准领域的重大突破。
4阀门标准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制定国家标准《阀门智能化电动装置》。阀门智能化电动装置属于新型产品,我国通过不断的研究已经逐渐掌握了阀门智能化电动装置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非常好,因此通过制定出具有搞技术含量的《阀门智能化电动装置》标准,能够有效促进阀门产业的创新发展。我国的自然资源有限,未来阀门标准的发展方向就是更加节电、节水和节材。需要阀门行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地推广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结论
我国需要深度参与到国际标准化的制修订工作中,消化吸收工业阀门领域的最新国际标准,开展相关国际标准的跟踪研究。同时,在我国具有市场和技术优势方面,加强国际与国内标准制修订工作衔接,根据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向国际上输出我国优势的技术标准。虽然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阀门国际标准化工作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国家鼓励政策的不断加大以及阀门领域专业人员积极性的提高,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专家参与到阀门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中,将我国阀门领域的技术融入到国际标准中,不断提高我国在工业阀门领域的企业核心竞爭力和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胡军,黄明亚,刘晓春,等.阀门国际标准化工作及思考[J].阀门,2017(5).
[2]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标准化教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论文作者:王奇,赵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阀门论文; 标准论文; 国际标准论文; 我国论文; 装置论文; 领域论文; 产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