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 周春山 闫文超 李玉霞 陈天奇
(淮安市淮阴医院放射科 江苏 淮安 223300)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用于诊断小儿气管异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气管异物小儿28例选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10.7%异物在主气管,50.0%在右侧支气管,39.3%在左侧;85.7%为植物类异物,且常见于3岁以下患儿;14.3%为特殊类异物,常见于3岁以上患儿。CT图像显示纵膈存在移位现象,且双侧或单侧肺不张以及肺水肿,同时肺部存在炎症,均行一次镜检取出异物。结论:多层螺旋CT可有效诊断小儿气管异物,直接显示其位置与形态,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小儿气管异物;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11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or the clinical value of diagnosis of pediatric airway foreign body.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in trachea of pediatric 28 cases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ow multislice CT examination, explore its diagnostic value. Results 10.7% of foreign bodies in the main trachea, 10.7% i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onchus, 39.3% on the left side; 85.7% plant-based foreign bodies, and common in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three; 14.3% as a special kind of foreign body, common in children with 3 years of age or older. CT images showed mediastinal shift phenomenon, and bilateral or unilateral atelectasis and pulmonary edema, but lung inflammation, a microscopy to take out the foreign body were performed. Conclusion MDCT can be effective in the diagnosis of pediatric airway foreign body, directly display position and its value to obviously,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MDCT; Pediatric airway foreign bodies; Diagnostic value
气管、支气管异物好发人群为5岁以下小儿,且更多见于1~3岁小儿,为临床儿科发生率较高的胸部急症,若未及时诊断与治疗会导致患儿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X线胸片在判断异物时主要依靠间接征象,易导致误诊或漏诊。随着临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MSCT)逐渐被用于诊断小儿气管异物,其主要优势在于平扫小儿气管或支气管后可进行三维重建,进而将其三维图像还原,可对异物形态、位置等予以直接观察,作为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一种具有非侵袭性[1],获得临床及家长青睐。为具体探讨MSCT用于诊断小儿气管异物的临床价值,现将患儿28例选为研究对象,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气管异物小儿28例选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28例患儿中17例为男患,11例为女患;年龄为10个月~8岁,平均(3.5±1.0)岁;吸入异物时间为1h~74d,平均(28.5±4.2)d;5例无明确异物吸入史,23例有明确异物吸入史。临床表现为反复肺炎、刺激性喘鸣或咳嗽以及咳血等,有气管排击音,单侧啰音或呼吸音降低,行DR摄片无异物存在。
1.2 检查方法
28例患儿均接受常规胸部摄影与X线胸透检查,为明确异物所在位置及类型,均开展64层MSCT检查。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之前患儿制动。从声门下扫描至膈顶,一次性开展。若患儿配合度差或无法配合则行镇静处理,主要应用10%水合氯醛灌肠。设置如下参数:5mm为层厚,120kV为管电压,100~130mA为管电流,0.6mm为重建层厚,1.375:1为螺距。应用CTVE(CT仿真内窥镜)、MPR(多平面重建)以及VR(气道3D容积再现)技术等开展图像后处理。
2.结果
2.1 异物类型与部位
部位:3例在主气管(10.7%),14例在右侧支气管(50.0%),11例在左侧支气管(39.3%)。类型:24例为植物类异物(85.7%),主要包括玉米、花生、黄豆以及胡豆等;4例为特殊类异物(14.3%),包括口哨、笔帽、碎肉以及鱼骨等。3岁以下患儿多为植物性异物,3岁以上多为特殊类异物。
2.2 CT表现
CT直接将气管或支气管内异物及其位置显示出来,纵膈存在移位现象,且双侧或单侧肺不张以及肺水肿,同时肺部存在炎症。
2.3 取出异物情况
28例均行一次镜检将异物顺利取出。
3.讨论
支气管、气管异物在5岁以下小儿中十分常见,据调查[2]有66.7%左右患儿为3岁以下。异物可划分为外源性与内源性,前者主要为口腔吸入的诸多物质,包括本文讨论的花生米、玉米以及豆子等食物,少数为玩具或器械等;后者则主要为呼吸道炎症引发的脓性分泌物、干痂以及血凝块等。相较于成人,小儿因牙齿发育不健全且喉保护功能尚属于发育状态,若打喷嚏、哭闹、走神以及深呼吸等均会误吸口中未嚼碎食物碎片以及玩具等。本组85.7%为花生、玉米、豆子等,可能关联于该类食物体积小且有光滑表面,易于吸入。此外,本组50.0%异物处于右侧支气管,可能关联于右侧主主气管分叉管腔接近于垂直且粗大,有较大的吸力与气流量,故而理论而言右侧支气管异物吸入较多。但该因素并非唯一决定因素,体积及密度亦有一定影响:若异物体积或密度较大,易进入右侧;反之易进入左侧。若异物承受气流施力难以与自身重量相对抗时解剖因素便会成为异物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若患儿异物吸入史明确,结合体征或症状便可诊断。若无法明确异物吸入史且时间较长,凭症状诊断易误诊为肺部疾病,为此一定要开展影像学检查以辅助诊断。常规X线胸部摄影或透视主要依据间接征象诊断,易受人为或设备因素影响,漏诊率高。螺旋CT为当前临床主要手段,但单层相较于多层CT耗时更长,且有较大的呼吸伪影,无法改变重建图像层厚,且无法实现CTVE图像,难以清晰显示异物形态。MSCT可快速扫描,且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横断面图像清晰,图像后处理技术多样,故而可将气管异物形态以及位置直接显示。在用MSCT扫描时其诊断价值最高的是局限性支气管阻塞与异物自身阻塞,为直接征象,具备其一便可确诊。而应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相互印证,便于辨别伪影或假象,明显提升诊断准确率。应用CTVE可将气道腔中情况真实再现,不仅可显示异物位置,还可显示炎性渗出物,其效果等同于支气管镜。此外,MSCT还可将气道外肺组织结构显示出来,优良显示因异物嵌顿诱发的肺不张或肺气肿等疾病[3]。但也会存在漏诊现象,比如异物体积小且在终末细支气管内嵌顿,巨噬细胞无法将其吞噬后继发炎症易掩盖异物。据调查[4],气管异物自然咳出率仅为3.4%,为此确诊后一定要及时镜检取出异物,本组均成功取出。
综上所述,MSCT用于诊断小儿气管异物临床价值较高,可清晰显示异物位置与形态,便于及时取出,漏诊率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桂萍,安永胜.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7):1099-1101,1134.
[2]韦建强,张雅,刘勃等.多层螺旋 CT 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11):1879-1882.
[3]巫恒平,仲建全,郭欢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5,(6):835-837.
[4]杨金漫.探讨多层螺旋 CT 对小儿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5,(10):103-103.
论文作者:张跃,周春山,闫文超,李玉霞,陈天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异物论文; 气管论文; 小儿论文; 支气管论文; 螺旋论文; 多层论文; 患儿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