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黄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4000)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分析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选择本社区194例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96例,平均年龄为(57.5±7.1)岁,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98例,平均年龄为(56.2±7.3)岁,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血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管理后6个月以及1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1年内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8%(9/9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96%(2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可以稳定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社区规范化;高血压患者;并发症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328-01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社区194例高血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随机抽签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8例患者中包括男50例,女48例,平均年龄为(56.2±7.3)岁;其中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为低危患者52例,中高危患者56例。对照组96例患者中包括男45例,女51例,平均年龄为(57.5±7.1)岁。其中低危患者54例,中高危患者42例。全部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排除心脑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两组患者接受管理前均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两组的性别和平均年龄、危险分级构成比、血糖、尿常规、心电图等各项检查基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管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内容如下:(1)确诊后全部患者实施非药物治疗,低危患者如果血压仍处于140/90mmHg及以上开始给予药物治疗,中高危患者确诊即给予药物治疗。(2)每3个月为低危的患者测量1次血压,中高危患者每次就诊都进行血压测量。(3)指导低危患者每周进行1次家庭血压自测,中高危患者每周进行2~3次血压自测。(4)对低危患者每次就诊时发放健康处方,每3个月进行1次个体化健康教育,中高危患者每隔1个月进行1次个体化健康教育。(5)为低危患者每半年进行1次病情评估,中高危患者每月进行1次病情评估。(6)为低危患者1年测量1次体质指数和腰围,中高危患者每6个月测量1次。(7)为低危患者1年进行1次血脂、血糖、尿常规、肾功能检查,中高危患者每6个月进行1次检查。(8)为低危以及中高危患者1年进行1次心电图检查。(9)对低危患者根据需要选择进行眼底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中高危患者则1年进行1次眼底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1.3评价指标
在管理实施后半年以及一年分别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测定;另外在管理期间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肾功能障碍、眼底病变、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以二、三级医院诊断为准,其中肾功能障碍诊断标准:患者有蛋白尿以及水肿、少尿表现,肾血管发生痉挛;眼底病变诊断标准:通过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能够发现视网膜动脉、毛细血管狭窄,视网膜有棉絮状白斑出现;冠心病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有左心室增大表现,有心绞痛表现,心电图检查发现心绞痛出现时有暂时T波倒置,或ST段压低;脑卒中诊断标准:CT检查有低密度灶出现,颅脑MRI检查能够发现早期缺血性梗死。
1.4统计方法
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控制情况
管理前两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水平均比管理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管理后6个月的收缩压平均水平比管理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舒张压平均水平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2个月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水平均比管理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2个月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管理前比较bP<0.05
2.2并发症
管理12个月间,观察组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并发冠心病有5例,并发脑卒中有2例,并发眼底病变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18%(9/98);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23例,其中并发冠心病有1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有3例,并发脑卒中有6例,并发眼底病变有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96%(23/9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社区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高血压人群总体上缺乏防治知识及主动管理意识,这也增加了高血压防治的难度,因此寻求一种经济、简便、行之有效且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及自我管理方式已经成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点。
3.2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成立社区服务团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库,实施规范化随访制度,能够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提出治疗意见,减少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在给予高血压患者合理药物治疗的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并适当控制体重,能够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情况,防止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最终有效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效果。
3.3社区规范化管理的结果
表1结果表明,社区规范化管理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血压控制率,并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社区规范化管理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红兵.应用社区规范化管理对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并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06):151+153.
[2]强锐.社区慢病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5):195-196.
论文作者:陆伟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血压论文; 统计学论文; 规范化管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个月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