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建安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有着比较大风险的系统工程,所以说,我们需要在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认真的进行勘察,精心的进行设计,合理的安排施工,严格的执行规范还有所有的相关规定,完善施工的技术、加强对于项目的管理,并且做好对于工程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测,对于有可能发生的一些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还有防范,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降低施工方面的危险,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本文对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安全控制工作的思考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1 软土地基深基坑施工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
深基坑的安全控制要以可靠的技术支持为根本,以预先控制为重点;深基坑的安全是建立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基坑的变形未对施工状况造成安全威胁;深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及施工安全性报告需要通过专家评审,围护设计文件需征询建筑结构设计者的认可,栈桥、塔吊等专项设计亦应征求建筑结构及围护设计者认可,并应体现出专家评审的意见要求;软土地基深基坑开挖应遵循先撑后挖、快挖快撑快覆盖的原则。
2 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常见事故产生的原因
2.1 勘察资料不详细
勘察资料提供的数据不全面;地质勘察数据处理失误,勘察报告提供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均比实际数值大,使支护结构设计不安全。
2.2 基坑设计人员经验不足、判断失误、考虑不周
采用的计算模型错误,支撑结构设计失误,设计计算错误,超载取值有误,止水帷幕设计有误,设计安全系数过小;过分相信软件计算结果,未能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做出判断。
2.3 施工组织设计不当,施工方案不合理,没有经过专家论证
支护不及时、挖土与支护严重脱节、超挖、基坑长时间暴露;处理水患措施不力、基坑施工经验缺乏。
2.4 施工人员本身的素质较低,缺乏安全意识
由于施工人员本身的安全意识淡薄,不重视设计图纸或者随意更改设计图,对于施工监测的力度不够以及对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不重视,都容易造成施工中事故的发生。
2.5 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
当土方开挖技术含量较低时,组织管理也相对容易。而挡土支护的技术含量较高,施工组织和管理都比土方开挖复杂。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大型的工程一般都是由专业的施工队伍来完成的,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两个平行的合同。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协调管理的难度大,土方施工单位抢进度,拖延工期,开挖顺序较乱,特别是雨天期间施工,甚至不顾挡土支护施工所需要工作面,留给支护施工的操作面几乎是无法操作,时间上也无法去完成支护工作,对属于岩土工程的地下施工项目,资质限制不严格,基坑支护工程转手承包较为普遍,一些施工单位不具备技术条件,为了追求利润而随意修改工程设计,降低安全度。现场管理混乱,以致出现险情,未做到信息化施工和动态化管理。这也是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3 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3.1 加强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需要贯穿到工程的设计以及基坑的开挖的整个过程中。在施工前,需要对于基坑周围的环境进行仔细的考察,确保设计的图纸中对于周边环境的描述与实际一致,尤其要注意核实周边的地下建筑物和管线等,一旦出现不符的情形,要立即更改图纸。其次,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实际开挖的土层的地质条件与设计提供的资料有出入,应及时向相关人员反映,给出解决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实际地质条件好于施工图纸提供的参考资料,可以对于原方案进行优化,如果实际地质条件较差,应该对于施工方案进行改进,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3.2 建立突发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
对于基坑施工的特点及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突发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以尽可能的减少事故的损失,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具体来说,首先,需要辨识基坑施工中可能的危险源,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预防措施。其次,一旦事故发生,还需要有相应的救援措施,以降低事故的影响,因此,还需要建立基坑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案。
3.3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求技术人员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知识面,才能有效地把握基坑关键技术,及时解决基坑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应急问题。首先,各责任管理主体应配备岩土工程专业管理人员,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比较畅通,能够从问题的实质出发,按照责任分工切实解决问题;其次,加强设计单位和监测单位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他们不单纯是一个设计师和测量员,应该是一个集专业性和邻近专业知识较强,施工经验丰富的杂家;第三,培养专业性的施工队伍,掌握工艺流程,在关键技术上变被动管理为自觉行为。
3.4 施工过程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施工已成为未来施工的显著特征,科技化、智能化是基坑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基坑工程作为一个与复杂地质环境紧密相关的系统工程,及时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既可以真实地反映基坑实际的运作状态,指导下一步施工工作,又为科研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现有的技术设备条件下,很多基坑工程安全问题还不能通过单纯的理论分析计算来解释确定,信息采集积累的工作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4 深基坑安全控制的几个关键环节
4.1 降水效果的控制
降水效果满足各挖土面土质较松散即可,降水面控制在各开挖面以下 0.50m~1.00m之间为宜。经验表明,一般可能出现的状况是降水效果不好,有时不得不采用补打轻型井点的做法进行补救。同时也要防止出现另一个极端——水位超降,往往由于工期需要在第一道支撑施工过程中开始降水,这时就要适时控制水位下降,防止由于坑外较大水压作用下第一道支撑未起作用前围护结构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具体可以通过短暂式的间歇性停顿控制水位。
4.2 基坑支护体系的监测。基坑监测以测斜、支撑轴力为重点,以围檀位移、支撑及立柱的沉降、围护结构内力变化等作配合。
4.2.1 测斜数据是判定围护体变形状态的重要数据。围护体的测斜变形随着工况的变换存在阶段性的相对发展期和相对稳定期。在围护体根部的测斜数据表明围护体根部滑移的风险大小,需要重点分析。
4.2.2 轴力监测方法可以采用应力片或反力计。应力片的使用相对简单,但对其有效的保护要求很高,一旦破坏或靠近高温热源将会失灵无法修复数据,且数据的准确程度较低,受气温的影响产生附加波动较大。反力计反应的数据准确但使用范围局限于钢管支撑工程,且反力计安装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同时对钢管支撑端头板的厚度需要妥善计算,预防轴力逐渐增大后其抗剪切能力不足引发变形失稳。
4.3 基坑隆起监测
基坑开挖愈深土层应力状态的改变愈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基底土体的回弹隆起。严重的基底土体隆起会影响建筑底板标高控制、降低基底土体的固结能力因而影响到围护结构安全。因此依据监测数据判定是否采取适当措施控制土体的隆起,诸如单次挖土厚度不宜太大、计算承压水的影响及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挖到设计标高后24小时内浇筑垫层覆盖、有效增加垫层的厚度等。
结束语:
软土地区深基坑的施工过程相对较为复杂,是一个较为系统化的工程,想要加强在这一阶段的施工,就应注意对深基坑的施工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施工的安全进行管理,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兰美,张军民. 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 建筑安全. 2014(5)
[2]王德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J]. 建材与装饰:中旬. 2014(5)
[3]王跃仁.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 建筑知识:学术刊. 2014(3)
论文作者:李治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基坑论文; 深基坑论文; 工程论文; 土地论文; 事故论文; 是一个论文; 数据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