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六圩镇肯研小学 547012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尝试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教学效果显著。因此,教师应注重尝试教学法相关理论的学习,积极应用尝试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尝试教学法 合理应用
尝试教学法指先由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出示尝试试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答。为加深理解,教师对尝试试题进行讲解,而后鼓励学生再次进行尝试,进一步巩固所学。应用尝试教学法教学时,师生间互动积极,教学氛围轻松,教学效率高,深受教师喜爱,被广泛应用在小学相关学科教学中。
一、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应用尝试教学法时,为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一方面,明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实施手段。应用尝试教学法时,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内容,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另一方面,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为提高学生尝试的积极性,教师在创设尝试问题时应注重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有趣的情境。
二、深入讲解尝试题
上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上述准备好的尝试问题,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教材内容,思考该如何解答上述问题。部分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后,发现教师出示的问题和教材中的例题相似,不假思索地进行解答。
解答过程为:
(100÷5)+1=21(棵)
显然上述计算结果是不正确的,究其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只是照搬教材中的计算方法,并未理解为什么如此计算。为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进行详细的讲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可借助多媒体画出相关的线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画图学生清晰地看到两端不栽树时,100米长的路,可以划分为20个5米的线段,而划分的线段数比栽种的树多1,因此,路的一边需要栽种树的棵数为:
100÷5-1=19(棵)
但是题目中要求路的两边都要栽树,共需要树的棵数为19×2=38棵。通过讲解尝试性问题,学生对栽树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即在分析数学问题时不能死记硬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鼓励学生再次尝试
第一次尝试时,部分学生可能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理解仍不够深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为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类似的问题,鼓励学生再次尝试着解答,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所学。创设的问题情境如下:
学校准备在周长为400米的操场周围栽树,每棵树之间的距离为8米,则栽满操场一圈需要栽多少棵树?
该尝试性问题和上述问题创设的情境类似,但又有不同之处,即,该题目创设的栽树情境是一个封闭的圆。该题目可很好地考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尝试着解答,结果发现,只有部分学生得出了正确结果,显然多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并不是很理解。此时教师应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对创设的情境有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要使学生思考:如果是一条长400米的路,在其一边栽树,每棵树间隔8米,两端都要栽需要栽多少棵?根据所学,树的数量比划分的段数多1,学生不难计算出需要栽种树的棵数为:
400÷8+1=51(棵)
而后使用多媒体技术动态演示,将这条路围成一个圆形,显然首尾两颗树重合了,即多计算了一棵树。因此,回到上述问题,操场上需要栽种树的棵数应为:
400÷8+1-1=50(棵)
另外,教师还可使用另一种方法进行讲解,即画一个圆,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果将圆划分成两部分,需要在其边上栽种多少棵树?分成三部分,分成四部分,需要栽种多少棵树?推导过程如下:
分成两部分:需要栽种树的棵数为2。
分成三部分:需要栽种树的棵数为3。
分成四部分:需要栽种树的棵数为4。
显然分成的部分和需要栽种的树的棵数一致,因此,周长为400米的操场,每8米栽种一棵树,将操场分成了400÷8=50个部分,因此,需要栽种树的棵数也是50。
四、结论
应用尝试教学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将自主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可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后通过鼓励学生解答尝试试题,可很好地检验学生所学。同时,根据暴露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可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应注重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翠华 陈思洁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185-187。
[2]孙耀明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141。
[3]郑金香 小学数学如何采用“尝试教学法”开展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129-130。
论文作者:杨爱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教学法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所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数为论文; 《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