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地方资源的整合与引进_历史与社会论文

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乡土资源的整合与导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土论文,课教学论文,社会论文,历史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的历史与社会面向现实世界,融入社会,基于生活,借助情境,是一门具有开放性、富有人文性、体现情趣性的新课程。为此,了解社会是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重要部分,而结合乡土资源,对教材进行有机的补充、渗透、整合、延伸,有利于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更具地域性、人文性、趣味性和个性,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要有效导入乡土资源,基础是对乡土资源的整合。以笔者所在城市杭州为例,它既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又曾是南宋都城,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此,笔者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体系,对杭州可供实际教学选择的乡土资源作了如下整合。

整合乡土资源要确保质量,为此,一些重要原则应予以坚持,如,典型性原则。该原则担负着承载乡土资源有效印证历史与社会中涉及的众多原理、规律,及从多个角度、层次组织学生展开探讨的功能。有效性原则:乡土资源的选择是为课程内容服务的,是对教材有益的补充、延伸和拓展,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同时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可行性原则:获得乡土资源的途径很多,应该区别对待,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有些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获得,所以,在整合中要考虑资源取得的具体途径,多在是否便利出行、是否可行上考量。

整合乡土资源后,如何把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导入实际教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体验,觉得以下几种导入方式效果较好。

一、情境导入——由熟悉的生活走入课堂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事实证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使他们倍感亲切、喜欢参与、乐于思考,是用乡土资源导入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例如,在教学“多种多样的社区”时,笔者以“杭州——我们共同的家”为内容来导入,让学生体验不同社区的特色。“风景区”组学生浏览西湖南线景色,感受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大学区”组学生了解浙江大学五泉校区,体验了那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商业区”组学生分析武林商业变迁史,认识了杭州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景象;“工业区”组学生选取著名的都锦生丝织厂,品味了杭州独特的织锦工艺及蕴涵其中的悠久的中国丝绸文化。在深入实际了解杭州的方方面面中,学生经历了美的感受、体验、欣赏、判断等心理过程,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体味了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对家乡产生了更炽热的爱。

二、案例枚举——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所谓案例枚举,就是在选取乡土资源中的典型素材,以专题推进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分析地方典型案例的过程中使知识逐步细化、深化,让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课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要求。例如,教材在“南北方差异”中,在借助地图说明南方与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的基础上,先介绍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和两地人们生活上的不同,然后再追溯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内容不难,容易理解,但从情感目标落实看,学生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的认识还是处于情感体验的层面,短暂且肤浅,还没有内化为情感态度。于是,笔者重新对教学进行了设计,选杭州为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例子,创设了种种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拿杭州和北方某城市作比较,把“两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到“人们生活习惯的差异”、“南北方人才、资源的互补”等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层层递进的知识整体,使学生在比较中逐步培养辩证地看待区域差异的能力和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

三、实践探究式——在实践中体验生活

历史与社会课程有着许多开展探究活动的要求,但是,或因其所提供的背景知识和背景材料较少,或因其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距离,尚难以真正达成教学目标。而适当地结合乡土资源,帮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探究真相,不仅能有效地弥补语言、教具等方面的欠缺,同时也向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创新的场所,更好地实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社会功能。经实践探究式整合,形成上表。

四、习题渗透式——在感悟中反思社会

历史与社会教材以生活为主题,包括人们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异同、生活的问题这些我们生活的现实存在,教学要贴近生活,就必须重视问题设计的生活性和开放性。笔者在习题的设计上较多关注本土的自然、社会的热点问题与敏感问题,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创新提供时间和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请看以下实例。

【背景】杭州汽车东站“移师”九堡。

1991年10月,在一片荒芜的农地上建起了当时被誉为“华东第一站”的杭州汽车东站。设计日发车班次是1000班,后来增至1378班;设计日发送旅客20000人次,实际日发送旅客31000人次,春运时更是突破了70000人次。周边也逐步形成几个大型专业市场。

杭州九堡客运中心站位于江干区九堡,总投资1.8亿元,占地193亩,站周边与沪杭甬、杭宁、杭金衢及绕城高速公路毗邻。中心站设计日发送旅客4.8万人次,集高速客运、站前广场、修理加油、站内停车、宾馆商场、商务办公为一体,实行智能化管理。2008年10月16日,杭州汽车东站“移师”九堡客运中心站。

【题目设计】

(1)汽车东站为何要搬迁?(试从杭州在长三角位置的重要性、城市的发展、杭州的人口与土地资源关系来说明)(2)老客站曾对杭州城市的发展产生何种影响?(3)新客站的启用将会对杭州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4)你认为搬迁后,老百姓出行是否方便,政府还应采取什么措施?

【考查原理】作为社区之一的“商业区”的成因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分析,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将乡土热点作为题设计目的材料,能发挥乡土资源的验证作用,让学生经过对社会具体事实的思考,将生活与知识联系起来,丰富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认识。

总之,整合乡土资源进行教学,能让教学富有活力、充满新奇,从“源于生活、关注乡土”这一乡土资源和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整合点切入,达成“高于生活、放眼世界”的教学价值追求。

标签:;  ;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地方资源的整合与引进_历史与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