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 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目的 探究胃癌术后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胃癌手术的患者,样本容量为84,平均分为2组,每组容量为42。对患者分别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和术后8h的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术后首次排气及进食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康复指标,观察患者体质量减少量和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肠外营养组为35.71%,有显著差别(P<0.05);其术后的首次排气及进食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肠外营养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所有患者的营养指标均有所下降,一周后开始回升。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虽有所升高但P>0.05;白蛋白与前白蛋白含量均于术后一周开始回升,考察恢复速度,肠内营养组较高(P<0.05)。肠外营养组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体质量一直下降。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13d之内体质量逐渐下降,且下降幅度小于肠外营养组,术后21d开始迅速恢复。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支持更有利于胃癌术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肠内营养;康复;胃癌;肠外营养
胃癌是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及不同的地理环境与饮食习惯引起的。人们的作息与饮食结构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得胃癌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并趋于年轻化。由于胃癌患者普遍存在长期饮食障碍引发的营养不良,这导致进行胃癌手术后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甚至在胃癌晚期出现恶病质引发死亡。有研究表明,胃癌手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可通过早期肠内营养得到显著改善,这种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2]。本研究随机对照了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不同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4例,平均年龄(59.37±9.61)岁,男性46例,女性38例。纳入标准:①经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的患者;②术前未进行过放化疗者;③已签署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后开具的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使用过激素治疗的患者;②合并严重感染疾病患者;③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容量为42。患者的体重、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等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营养及护理方法
肠外营养组:术后进行相应护理,于第1天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经鼻空腔营养管将500mL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以25mL/h的速度泵入,泵完等待患者肠蠕动恢复,第2天将500mL瑞能与等量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泵入,以后几日用药逐量增加,术后第3天控制在1800mL/d的输入量,第4~7天控制2000mL以内,输入速度<120mL/h。
肠内营养组:术前在患者胃内插入鼻胃管液囊空肠营养管,术中将导管分为两条,分别为液囊空肠营养管和胃管。在全胃切除术中,将2.5mL灭菌用水注入液囊空肠营养管前段,将管置于食管与空肠吻合口输入袢80cm肠腔内;胃管需置于空肠及其吻合口输入袢肠腔内,以减压十二指肠。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将2.5mL灭菌用水注入液囊空肠营养管前段,将管置于食管与空肠吻合口输入袢40cm肠腔内;在空肠吻合口输入袢肠腔内置入胃管,以减压胃肠。术后进行相应护理,术后8h建立肠内营养支持,在患者适应将肠内营养制剂滴入鼻空肠营养管后,对其进行不间断注入瑞代混悬液,以30mL/h的滴注速度共计输入500mL,术后第2~3天后根据患者耐受量逐渐增加至1500~2000mL。
1.2.2 观察指标
密切监测所有患者的术后康复指标,包括术后首次排气及进食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胃出血、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情况。检测、记录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蛋白水平和体质量减少量。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以(x±s)表征康复指标及营养指标,并用t检验,以2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及进食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肠内营养组明显短于肠外营养组(P<0.05),详见表1。考察两组患者术后胃出血、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情况,肠外营养组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15/42),肠内营养组为26.19%(11/42),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营养指标变化比较
术后所有患者的营养指标均有所下降,一周后开始回升。肠外营养组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体质量一直下降。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13d之内体质量逐渐下降,且下降幅度小于肠外营养组,术后21d开始迅速恢复。术前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一周3项指标均有所提升,但血红蛋白无明显的变化(P>0.05),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别(P>0.05)。白蛋白与前白蛋白指标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且肠内营养组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胃癌的发病率高居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排行第一位,胃癌患者因长期无法正常进食而导致较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进行性体重下降[3]。由于大部分胃癌患者早期临床不适症状与胃溃疡、胃炎很相似,待确诊后进行入院治疗时已是晚期,因此全胃切除术或远端胃癌根治术称为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创伤大,患者的胃肠功能因生理结构改变而受到极大影响,这会加剧患者的营养消耗,极易引发胃出血、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4]。因此,为帮助患者恢复胃功能、减少手术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要在术后建立科学的营养支持。传统观点认为,患者进行胃肠道手术后营养过早摄入会使术后负担加重,使胃肠功能更难以恢复。肠外营养支持是临床常用的术后营养支持方法,其操作步骤较为简单,可向机体输送充足的营养进而促进患者康复,但该方法易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肠粘膜萎缩等,进而引发患者肠道功能异常,严重的甚至引发肠源性败血病。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防止肠道内菌群失调和生态紊乱,保护肠粘膜结构,维持肠粘膜功能,还可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以增加血流供应和促进胃肠蠕动,这有利于患者及时恢复胃肠功能恢复,确保营养摄入。
此次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术后一周后,两组患者的白蛋白与前白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别(P<0.05),对于术后患者的营养吸收可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有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与肠外营养者相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5]。本研究显示,考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肠内营养组的情况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相符,使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促进术后患者康复的结论得到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促进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吸收,恢复胃肠功能,提高免疫力,减少胃出血、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威,夏涛,甘涛,等.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快速康复的效果[J].广西医学,2015(5):637-639.
[2]李明星,兰方琛,程俊波,等.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20):55-57.
[3]高秀芬.胃癌根治术后运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护理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4):143-144.
[4]Li B,Liu HY,Guo SH,et al.Impact of early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J]. Genetics & Mol-ecular Research Gmr,2015,14(2):7136-7141.
[5]朱开成.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14,40(1):15-16.
论文作者:吴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营养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胃癌论文; 空肠论文; 白蛋白论文; 指标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