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干扰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干扰素;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021-02
【Abstract】Objecti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feron combined with Yanhuning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HFM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4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used interferon,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andrographlide.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Interferon combined with Yanhuning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 significant effect.
【Key words】Interferon; Yanhuning; Treatment; Children with HFMD; Clinical effect
手足口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儿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属于肠道病毒传染病,常见病原菌有71型(EV 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1]。该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等症状,患儿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轻微疱疹或溃疡,大部分患儿在发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少部分患儿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重症,危及患儿性命,必须及时予以治疗,并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院内感染。此次试验旨在探究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的盲选法作为标准,将本组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4:16;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8个月、6岁,中位数年龄(2.65±1.06)岁;最低、最高病程分别为1d、12d,病程中位数为(6.15±1.12)d。对照组40例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3:17;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7个月、6岁,中位数年龄(2.72±1.07)岁;最低、最高病程分别为1d、11d,病程中位数为(6.24±1.03)d。根据以上各项基本资料可知,两组对比不明显(P>0.05),存在对比研究的价值。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疾病诊断标准,在临床上表现为手足口部疱疹、口腔溃疡等症状,且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合并有神经系统损伤,但患儿生命体征相对平稳;②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患儿及家属均知悉此次试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
1.2.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②用药禁忌症患儿。
1.3 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确诊后,接受小儿手足口病基础治疗,对患儿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并把患儿隔离开来,根据其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治疗:①给予口腔治疗护理,针对口腔溃疡以及出现疱疹的情况,口含康复新液漱口,或者将思密达调成糊状,敷在患处,缓解患儿疼痛;②给予抗感染治疗,针对患儿出现的咳嗽、肺部、支气管发炎等症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发热且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的需要服用退烧药。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氯化钠等,维持患儿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伴有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的患儿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干扰素(深圳科兴生物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3035),每日1次,剂量为8万IU/kg;观察组给予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炎琥宁(广东先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009),加灭菌注射用水适量,充分溶解,注入1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日剂量为10mg/kg。两组均连续治疗3至5日,随访3日,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1.4 判定标准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根据疱疹消退、退热等指标,在治疗后的第5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具体标准为:①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②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体温恢复正常;③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病情有恶化趋势[3]。其中,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患者总人数×100%。同时,记录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数据,两组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在计量资料方面,采取(x-±s)加以表示,本次两组之间数据对比采取t进行检验;在计数资料方面,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本次两组之间数据对比采取比χ2进行检验,如果P值低于0.05,代表两组的数据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5日后,观察组治愈29例(占比72.50%),好转10例(占比25.00%),无效1例(占比2.50%),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16例(占比40.00%),好转16例(占比40.00%),无效8例(占比20.00%),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经观察,观察组的退热时间为(4.86±1.24)d,疱疹消退时间为(8.91±3.12)d,住院时间为(9.84±2.37)d;对照组的退热时间为(2.17±0.64)d,疱疹消退时间为(5.41±2.10)d,住院时间为(6.12±1.17)d,各项指标数值均大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科传染病,小儿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生,具有自愈性的特点,在临床上表现为低烧、拒食、流涎,患儿口腔黏膜出现散乱分布的溃疡及疱疹,手足掌心及背面、臀部、腿部、手臂等部位均出现斑丘疹,随后转为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4]。一般情况下,患病期间如无并发症,一周内即可痊愈,预后良好,但是对于小于3岁的患儿,可能病情较为严重,病程进展快,在发病后的1至5d可能发生肺水肿、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必须及时予以治疗,以保障患儿安全。
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飞沫、粪便等传播,容易发生在人流集中地区,且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因此传播速率较快,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疾病传播预防控制工作,是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控制的另一个关键性策略。该疾病常爆发式发生,发病时间集中,而好发群体由于自身保护机制发育未完善,免疫机制不健全,疾病传播风险大。医院应做好院内感染防控工作,设置手足口病隔离区,明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及患儿通道,做好消毒清洁工作。病房勤开窗,保持通风,保证空气新鲜,湿度适宜,尽量不要让患儿与其他幼儿接触,对于患儿使用过的一些物品,比如说奶瓶、毛巾、餐具在沸水中煮三分钟,贴身衣物用50摄氏度以上的任谁浸泡半小时,用漂白粉对患儿经常接触的玩具、桌椅等进行消毒,患儿的口腔分泌物(比如痰液、唾液)以及排泄物,以及擦拭用的纸巾,都应该放入专门的消毒便盆中。
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该病症的药物,只能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为关键性治疗手段。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其本质为活性蛋白质,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可分为α-(白细胞)型、β-(成纤维细胞)型、γ-(淋巴细胞)型三种类型[5]。作为一种抗病毒常用药,该物质是通过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使之产生抗病毒蛋白来发挥病毒复制抑制作用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力,使机体对于病毒的防御能力增强[6]。炎琥宁是一种从天然植物穿心莲中提取出来的精华,以穿心莲内酯磺化物为主要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咳的功效。穿心莲内酯被誉为天然抗生素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物质具有解热、抗炎等多重功效,而且对于人体细胞免疫机制具有调节作用,应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够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同时增强机体抵抗力,抑制病毒繁殖。
此次试验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干扰素,观察组给予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其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抗病毒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繁殖,降低脑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赵世权,李科兴.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OL].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1:392-393.
[2]黄奎军.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0):66.
[3]王瑞娟.小儿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应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06):763-764.
[4]曲宪成,田苗艳,林参.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01):92.
[5]郭红,董丽滨,房丽丽.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9(01):213-214.
[6]谢永忠.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 , 2015 (17) :121-122.
论文作者:罗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患儿论文; 手足论文; 干扰素论文; 小儿论文; 两组论文; 炎琥宁论文; 疱疹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