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安全监理措施探讨论文_梁晓慎

高层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安全监理措施探讨论文_梁晓慎

广东金筑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惠州 516008

摘要: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形式及安全监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安全监理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筑向地下空间发展,基坑开挖越来越深,深基坑支护难度加大。基坑支护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必须依据工程地质资料科学设计,而由于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基坑开挖地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略有不同,监理人员必须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同施工单位调整和改进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确保深基坑的施工安全。本人曾参与某工程项目安全监理,由两幢超高层32层和28层塔楼及6层~9层裙楼组成,其中地下室3层,地下室底板设计标高为-11.9m(相对±0.00)。基坑设计采用人工挖孔桩和喷锚支护结构体系。基坑开挖深度为12.9m。基坑平面面积较大,形状呈L形,四周均为道路和高层建筑,场地周围分别埋设有电力、上水、煤气、雨水、电信等地下管线。如基坑施工稍有不慎,极易给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因此,需要对深基坑高层施工阶段各工序的质量及安全进行严格监控。下面就对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形式及安全监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监测监理的依据

为了使监理工作便于开始,首先收集国家、部、省、市建设主管部门转发关于

基坑工程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具体有广东省建委转发《广东省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通知》;有关技术性文件:工程总平面图、地形图、与监测点布设有关的建筑物平面、立面、结构图以及规划部门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与本工程监测有关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本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以及周围环境资料;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城市工程测量规范》《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等。并且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编写好的监理规划,完善项目监理实施细则,组织有关单位共同审查监测单位编写的监测方案。具体包括对监测项目、监测方法以及精度要求、监测点布设、观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及信息反馈等作出评价,预测并确定最优方案。重要的控制测量在实施前期还要求监测单位提交文字方案。内容包括控制方法、图形结构、操作方法及精度估算,监理工程师根据监测单位测量人员、设备及施测情况,结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测量规范,最后选择有实力、信誉高的监测单位,使业主满意放心。

三、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监理措施

(1)事前控制。首先,监理人员要熟悉和掌握有关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设计文件。同时,监理组在施工前严格审核分包单位资质及基坑围护、降水等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施工方必须待坑安全性、基坑围护设计及施工方案等专家评审意见(论证通过)出来,并按专家论证补充意见完善专项施工方案后方可落实围护施工方案。本工程场地内因拆迁开挖,建筑垃圾较多,且场地内有一定的起伏,根据勘察揭示,局部有4.0m左右的厚填土,主要为素填土及建筑垃圾,较松散,对打桩施工和基坑围护施工有一定影响;施工前监理和施工方一起进一步查明围护边界范围不良地质条件和地下障碍物分布情况,审核、督促施工方制定并落实清理力案,确保围护墙施工质量。工程基坑周边大部分区段围墙距离基坑很近,局部区域冲孔桩已贴近围墙,包括北侧直接搭建在围墙上的简易房屋;在土方开挖期间,围墙出现裂缝,监理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砖砌围墙,改用轻质围挡,避免倒塌伤人。西邻建筑干休所的早期建筑,基坑为天然地基,对基坑施工反应较为敏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监理和施工方一起一一排摸,干休所为6层砖混结构,基坑很差,将其作为监测重点,基坑施工前对其结构质量,原有裂缝、沉降、倾斜等情况作详细调查、取证,以免日后发生矛盾或纠纷,影响工程进度。在大楼基坑开挖时,干休所楼房均出现新增较大裂缝现象,督促施工方及时主动与对方沟通,及时修补。

(2)事中控制。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大楼基坑西北角挖至底部时,基坑西北角旁边所设监测点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变形值明显变大(第78 次),监理随即签发监理联系单,要求增大监测频率,上、下午都须监测;2015年 5 月 8 日(第90次)J12监测点出现异常突变情况,1d 水平位移达到30mm,累计位移达到40mm;垂直沉降14mm,累计25mm;J13监测点1d水平位移达到4mm,累计位移达到21mm;坑外路面与围墙出现较大裂缝,局部支护有渗水、漏水现象。监理立即要求总包按专项施工方案启动应急预案;停止邻近区域土方开挖;此区域基坑外侧严禁车辆行驶;拆除开裂围墙;监理同时报告业主,请设计到现场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决定: 鉴于J12 变形较大,累计达到 50mm(第96次),基坑开挖后,基坑外土体有裂缝,支护结构变形已经较大,并且每日还有约 3mm 的日变化量,应该引起各相关方的重视。加大监测次数,监测数据及时上报有关各方,发现问题及时商议解决;此区域施工完成前,现场随时准备好各项应急抢险措施;继续实施总包采取的应急措施,并且采取以下措施: 加快底板施工速度,尽快浇筑已开挖至底的地下车库底板;对围护桩壁进行加固;如基坑变形得不到有效控制,基坑外挖土卸载,回填至基坑内侧。会后,总包制定了围护桩壁加固方案,相关方会签后即实施;经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控制了坑底、 坑壁渗水等现象发生。至2015年 5月 15日(第102 次),J12监测点 1d 水平位移 0, 累计位移达到50mm;垂直沉降 0,累计30mm;J13 监测点1d 水平位移 0,累计位移达到25mm;垂直沉降 0,累计25mm;基坑位移监测点已趋于稳定。监理组总结经验认为大楼基坑东侧与总院相邻,边上有一条排水沟,土壤含水量高,基坑易渗水,使位移和沉降值连续报警,只要各方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可避免事故发生。

(3)事后控制。基坑开挖完成经验收合格后,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和基坑回填工作,避免基坑长期暴露。督促监测单位及时整理监测成果,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理竣工资料;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和竣工资料,审查监测单位提交的监测结果。监测成果是监测工作最为重要的信息,是监测后控制的关键环节。

对每次监测成果的要求是:a.设计各种观测数据、采集记录、计算表格、监测成果汇总表、监测进度表、监测时间变形和变形曲线图,供监测和观测数据处理成果登记用;b.监测成果分析表式化、着重与警戒值比较和相关监测项目对比,变形发展趋势预测;c.设计监测成果信息流程和报警讯号紧急发送制度,以利有关各方及时了解监测动态和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工程事故和消除工程隐患。最后,编写监测监理总结报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监理人员在基坑安全监理中,应熟悉设计图纸,熟悉有关建筑基坑工程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熟悉掌握建筑基坑施工管理程序,保证在基坑支护施工监理工作中程序化、法律化、规范化;提升监理人员的执业能力;按程序申报、按程序审批;有力地发挥监理工作的监管作用,确保基坑安全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郝海旋.探析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A]..《同行》2015年10月(上)[C].:,2015:1.

[2]丁洪学.浅析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监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5,19:275.

[3]陆虎.试论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监理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5,19:112.

论文作者:梁晓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安全监理措施探讨论文_梁晓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