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_世界历史论文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_世界历史论文

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看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看我论文,世界历史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处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即处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之中。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一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已经开创了世界历史,以此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也是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内在矛盾和危机在其薄弱环节首先造成的现实社会主义(如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在世界历史中获得自己特殊的质的规定性,并具有自己特殊的发展规律。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学说。马克思认为,随着近代以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的愈来愈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1页)建立在生产力巨大发展基础之上的“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对各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贸易的实现,世界市场的开拓,引导各民族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走向商品市场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区域走向全球。“大工业发达的国家也或多或少影响着非工业的国家,因为非工业国家由于世界贸易而被卷入普遍竞争的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8页)“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准备好地盘,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14页)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在开创世界历史中的作用做了公正的评价,认为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7页)在这个过程中还造就了无产阶级这个世界历史的产物。“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它的事业——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87页)

当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还有更丰富的内容。这里用以说明的只是这个理论向人们展示了人类世界历史性的发展图景,这是一个以大工业为基础的世界性交往普遍发展的历史时代,在这个全新的历史时代,一切国家、民族都无一例外地走向世界,其发展不仅要受世界历史的制约,而且具有世界历史性的意义,唯其如此,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造成了不同民族的特殊发展道路,这正是我们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前提。

从近代鸦片战争开始,我国被西方列强打开了国门,强制性纳入了世界历史的轨道。资本主义入侵,一方面极大地加强了我国原有的但极微弱的资本主义因素;另一方面则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如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等,从而使我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造成的世界性殖民体系,不断受到其内在矛盾屡次类锐化的冲击。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是其内在矛盾的产物,也是其世界性殖民体系发生变化的表现。苏联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分别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产物,不能不说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换句话说,我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世界历史的选择,即使我国社会存在复杂矛盾,也是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的结果。

虽然,这样产生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原来意义上的,但作为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产物,因而也是作为世界历史性存在的社会主义。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胜利来说,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世界历史背景中的直接产物,因此它只是在社会整体形态上跨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并未完成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所应完成的技术使命。这就是说,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自己的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基础上进行的,由此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有一个不发达的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区别于马克思经典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只能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存在,并且还是暂时落后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水平的历史存在。这个历史阶段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即从原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合格的社会主义”,至少在目前看来,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发展,它应首先完成的任务便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九大”转变。这个艰巨的历史任务也使我们更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世界历史条件根本不同,甚至连马克思晚年所设想的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条件也不具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并没有为我们做出榜样并给予物质上的支持。这样,如果硬把这种社会主义,强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基础的社会主义的高度,简单采取政治手段,人为地取消商品经济,切断与世界历史的联系,只能把社会主义推向自身的反面。苏联、东欧资本主义的复辟,不能不说与此有很大关系。

可见,只有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把社会主义放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变化的大环境中去研究,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对违背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经济体制、制度进行彻底变革,社会主义才有出路,才能振兴。

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考察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也就是要将社会主义中国作为现时的世界历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道路和规律。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处理好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世界资本主义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能否处理好这一关系,无疑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虽没有给我们现成的答案,但仍可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我国的社会主义,既不同于作为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整体产物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作出榜样和提供支持的、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因此我们必须在抵制资本主义的大前提下,来获得它的一切肯定成果。严峻的现实是:资本主义依然按照它自己的面貌来塑造世界历史,当然不可能对社会主义有任何同情和支持:即使在内部矛盾必然导致区域性社会主义现实存在的条件下,它占领整个世界市场,使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各区域、各民族和国家日益开展世界性的普遍交往的历史本性不仅不会改变,反而会愈来愈加强。苏东资本主义复辟表明:资本主义汪洋大海淹没几个社会主义零星孤岛,建立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仍是极其现实的事情,在此世界历史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最迫切的就是适应世界历史的整体化发展趋势,充分吸收和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在坚持独立自主的政治经济基础上,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比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件事情做好了,必然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在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的条件下,也能置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最先进的历史成果基础之上,从而逐渐过渡到马克思经典意义上的社会主义。

其次,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是向世界市场全方位开放的发展。这是站在世界历史高度,考察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举措。生产社会化及其向国际化的发展,国际经济分工的深化和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当今世界成为一个开放的世界。开放性是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处于这样的世界历史过程中,当然不能摆脱这个特点。开放反映了社会化及国际化大生产固有的要求,也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趋势,同时,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充分吸收和尽量利用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发展规律,也决定了对外开放的必然性。过去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走过弯路,有过深刻的教训,关起门来搞建设,片面强调自力更生,忽视与外界的交流、合作与学习,结果只能是与世界的距离越拉越大。可以说,对外开放既是我们与世界资本主义开展竞争的前提,更是我们在竞争中取胜的必备条件。我们固然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国方针,但我们决不放弃任何一个通过开放吸取外来精华而充实和提高自己能力的历史机遇。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开放,不仅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而且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必须通过与世界市场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实现。我国虽然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不能跨越生产的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可以这样说,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能否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所在。过去许多年来,我国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加以追求,忽略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不仅违背世界历史首先要作为生产力的世界化发展的现实趋势,而且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特殊本质的特殊要求。马恩指出:“无产阶级利用其政治统治,逐步从资本阶级手中夺取所有资本,将全部生产用具集中到国家之手,即作为统治阶级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之手,然后尽可能加速地增加生产力总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必须要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和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5页)在当今世界历史的背景下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是必然的唯一的手段。如果我们不能在社会主义框架内建立与世界市场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就不能从根本上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就其本性来讲,应是比资本主义更加开放,交往也更加普遍的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我们基于世界历史的考察,从生产力和经济关系上发展社会主义的抉择。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并不是照抄资本主义,它存在并发展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根本制度的整体环境之中,它应该而且能够在公有制基础上,既克服旧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为社会主义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又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于其固有矛盾而导致的对生产力的破坏和浪费,从而为加速社会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复兴开辟道路。

最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驾驭科技革命,使它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源。科学社会主义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而诞生和发展的,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必然使社会主义的发展出现质的飞跃。资本主义在开创世界历史的同时,也使科技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在此背景下,谁掌握了先进的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进步的金钥匙,谁就能成为世界竞争中的强者。抓住机遇,重视和利用科技威力,发展自己,增加实力,社会主义才能摆脱困境,走上复兴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说,近年来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能经受住新科技革命的考验,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和高科技的联盟,结果丧失了社会主义阵地,社会主义要发展,必须实现同最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不断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应该说,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复兴的希望所在。

标签:;  ;  ;  ;  ;  ;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