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步入课堂,正成为教育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通讯、软件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步入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带来了阅读方式、写作方式的变革。
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不能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主体是语文课程,而非信息技术,所以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教师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为语文课程的展开而服务,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达到在课堂上使用信息的目的。语文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字词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而不是信息技术的教学。语文教师应以语文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声、光、色结合起来。知识的信息通过人的种种感官接受,产生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通过录音范读,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堂小结可展示知识框架,让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能优化教学过程。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可利用多媒体声像系统的多彩画面和美妙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在形象的虚实、动静、快慢、远近、抽象与具体之间转换,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感知语言,培养语感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强调抽象思维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就造成了语文课上的“老师讲学生听”。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呢?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如何才能最终提高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呢?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训练语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语感的训练不能凭教师的三言两语,而是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一代新人,在教学中既要发展智力又要发展能力。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知识直观化,把学生很难用形象去感知的内容充分地展现出来,时时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对学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尽管课文将云的特点详细介绍了,但一篇文章中介绍十几中云彩,学生难于接受,而且对于云的变化也很难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各种云的彩图展示给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图画说出各种云的不同之处。还可放一段录像:晴朗的天空,白云朵朵;暴雨来临时,阴云密布……直观形象,加上比较,学生对云的识别能力大大增强了。
五、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动静结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更容易领悟知识,并且深入地领会其内涵,最后得到升华,也就是所说的创新,但有些课件过分强调课件的修饰,什么动画、影像、图片一起上,重视了它的信息技术含量,而忽视了知识的掌握,过分情境化,喧宾夺主。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热热闹闹,有时甚至会产生一些笑料,让人难以接受。这样的一节课学生自然是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度过,但课堂毕竟不是娱乐场所,不能被过份的活跃冲昏了头,让课件修饰华丽而忽略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六、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多媒体的关键作用
多媒体技术把文本、图形、图象、动画、声音和视频集成处理,使信息更生动、更丰富多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应用在学科课堂教学当中,创设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取得了更高的教学效率与效益。首先网络化的教学系统实现了高度的资源共享。如在备课时,我们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教案库和计算机教学软件库中的资源设计教案,以提高备课质量。教师通过浏览、选择、组编,设计成一个个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既快捷又高效。课堂上应用这些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
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缺乏兴趣、困惑不解、无法感知、主动参与等过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是实现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因素。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便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作者:刘克耀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文字论文; 知识论文; 语感论文; 能力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7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