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演课本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论文_梁松林

编演课本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论文_梁松林

梁松林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莲花小学 518100

【摘要】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国家教育要求学生必须达到的能力素养,是未来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是为学生终身服务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特别重要,因为孩子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核心素养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编演课本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3-050-01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影响、决定孩子一生发展的素质,基本内容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品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改编、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课本剧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故事的认知能力,在活动中增加语言经验。

我校自2016年9月就开始进行《“课程 + ” 提升师生学科素养》的课题研究,作为小学一线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有如下几点心得:

一、精选题材,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本剧就是把课文内容改变成戏剧的形式,以戏剧的语言表达课文主题。剧本是通过人物语言表达故事情节,这就要求精选的题材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有精彩的对话,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要高度集中。《负荆请罪》和《陶罐和铁罐》等课文比较适合表演。初次改编建议学生改成独幕剧,就是一个场景,避免场地转化过多,实际难以操作。

小学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演的能力,学生把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并搬上舞台,是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最高表现方式。小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特别强,具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和潜在的表演天赋,表演课本剧,孩子们特别感兴趣,自告奋勇要求参与。

二、基于原文,进行个性化创编

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老师要允许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创编。孩子在表演的时候,会揣摩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心理。为了表现人物个性,增强表演效果,孩子们会进行探讨,反复诵读人物对话,探讨对话方式,追求最佳的表演效果。改编《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小女孩来到我们家会有一场怎样的对话?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点燃,讨论时各抒己见,小组汇报时精彩纷呈,改变后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课本剧以对话的形式展现,要求学生改编时语言要求精练,用词力求准确,鼓励学生把学过的成语、谚语、俗语用到人物对话中,增加语言的感染力。通过课本剧的编演,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文字语言转化为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个性化的认识。

三、情景表演,突出尖锐的矛盾

课本剧表演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推动剧情发展,表现人物形象。老师要提醒学生像演员一样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恰当体现人物性格,背景音乐在剧情中也能起到烘托渲染的效果。为了表演得形象逼真,学生反复地揣摩课文、朗读课文,耐心地地进行练习。学生在表演时能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抓住文本的情景,夸张的表现自己的言行。戏剧就是集中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就是课本剧的的高潮部分,最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在排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本剧时,学生们自导自演,反复诵读剧词,设计环境、制作道具、精选音乐。在舒缓的音乐中,人们种树浇水,生活安详,面对一颗颗参天大树,人们贪婪地砍着,享受了暂时的幸福生活。音乐突变,风起云涌,洪水咆哮而下,裸露的山坡在洪水的作用下,形成了泥石流,淹没了整个小村庄,曾经靠斧子富裕的村庄变成了一片废墟,音乐低沉哀嚎,戛然而止,前后对比给人们深深的思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孩子们精选的音乐特别具有感染力,渲染了氛围,调动了情感。在编排、训练、表演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以演促学,延伸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中编演课本剧能以演促学,激活课堂,延伸课堂。通过改编活动,学生熟悉文本、理解文本并融进了自己的思考。通过排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表现能力,整体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编演课本剧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向自主探究方向发展。孩子们课后会演给家长看,演给同学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同学会进行多元评价,孩子在习得经验上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怎样才能演的逼真,演的入木三分,这就成了孩子们的追求,成功的的渴望会激发孩子们课后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在练习中揣摩,在揣摩中得到提高。

编演课本剧丰富了校园生活,成了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校每一年的的元旦汇演就是课本剧表演,有了这个展示的平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也开发孩子们的创新潜能。

五、寓教于乐,升华情感

小学是激发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求知是学生的天性。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寻找情节、在编演中体会趣味、将文本的静态语言变成动态的情景语言。在表演中学生收获了知识,感受到了快乐。

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别高大,桑娜和渔夫在邻居西蒙死后,毅然收养她的两个孩子。排练这个课本剧时,很多学生亲口问父母,假如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处理?家长们的处理方式都是送福利院,理由是现在养育孩子成本太大,家长们讲的是实情,学生也明白,一个家庭增加一个孩子,要增加很大的负担。现实与作品对比,学生更能体会桑娜、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作品中的人物给孩子印象深刻,孩子们也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尽力地帮助别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鲜活的例子,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结合教材内容,在编演课本剧的活动中,用经典的台词突出人物的光辉形象,升华孩子们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课本剧编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在编演活动中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能力。孩子们在表演中寻找到了快乐,有成功的体验,更加积极主动参与此类活动。将课本剧引进课堂,课堂的学习气氛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红.课本剧表演,撬动学生言语实践的杠杆———以三年级《六个矮儿子》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7(06).

[2]左永娟.课本剧:“演”出语文之美———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编演课本剧[J].语文知识,2017(12).

[3]王丹.课本剧,让小说中的人物“活”起来———浅谈以课本剧形式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8).

[4]薛莉.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语文天地,2017(34).

[5]汪海荣.课本剧表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3).

论文作者:梁松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编演课本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论文_梁松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