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于丹,王磊,赵德霞

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于丹,王磊,赵德霞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超声心动室 163001)

摘要: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结果 4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肥厚位于前部室间隔 7例,肥厚位于前后部整个室间隔游离壁增厚不明显9例,前后部室间隔和游离壁均增厚,室间隔肥厚突出21例,肥厚位于后部室间隔和左室前侧壁3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19例;肥厚性非梗阻型心肌病21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无创性诊断方法,区分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病例,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左心室为主的不对称性心肌肥厚、左心室腔容积减小并伴舒张功能异常为特征的心肌病,而非继发于高血压或主动脉瓣狭窄者。可分为梗阻性与非梗阻性二型[1]。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极为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无论对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的患者都有帮助,室间隔明显肥厚并有二尖瓣收缩期前移,足以区分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病例。现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54.5±3.5岁。临床表现:胸痛30例,劳力性胸闷气促呼吸困难17例,心悸10例,头晕、一过性晕厥7例,心前区疼痛16例,体格检查心脏有杂音21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患者年龄、胖瘦以及不同的检查目的,选择相应的探头进行检查。一般来说,成年人应选择2.0~3.5 MHz的成人探头,左侧卧位,采用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腱索水平取M型超声心动图曲线测量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

2 结果

4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肥厚位于前部室间隔 7例,肥厚位于前后部整个室间隔游离壁增厚不明显9例,前后部室间隔和游离壁均增厚,室间隔肥厚突出21例,肥厚位于后部室间隔和左室前侧壁3例。厚度为15~28mm者33例,伴左室后壁游离壁肥厚21例,其厚度为13~15mm;心尖肥厚者厚度为17~24mm者7例。左室流出道狭窄,连续多普勒测量,高速血流速度范围为3.2~5.2m/s,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19例;肥厚性非梗阻型心肌病21例。

3 讨论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临床出现的症状、体征主要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舒张期顺应性降低这两个因素有关。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可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引起活动后头晕或晕厥。也可由于心肌过度肥厚、冠状动脉继发性改变等,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冠脉供血不足,出现心绞痛[2]。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和左心房压升高引起肺循环瘀血,导致活动后气急,严重者呼吸困难。

M型超声心动图对显示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二尖瓣的SAM现象、主动脉瓣的收缩中期提前关闭有帮助。但M型所见并非本病的特异性改变。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也可见于右心室肥厚、高血压病、下后壁心肌梗死室壁变薄使室间隔显得肥厚等。二尖瓣SAM征也可见于其他心脏高动力状态。故需综合二维和多普勒等方能得出完整印象。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出现收缩期射流。射流束通常起源于二尖瓣瓣尖及其附近的腱索。部分患者可起源于近心尖部或左心室流出道内。射流束信号多沿左心室流出道通过主动脉瓣口进入升主动脉。由于血流速度较快,多超过Nyquist极限,故多呈彩色。脉冲多普勒表现为频谱充填[3]。连续多普勒显示左心室流出道射流频谱为单峰,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在收缩晚期达到峰值后快速上升,形成“匕首状”单峰充填形态。如同步描记M型左心室流出道波群,则可见此射流与SAM发生在同一时间,经治疗 SAM减轻或消失后,射流随之减轻或消失,说明射流与SAM有直接关系。同时,射流速度及峰值的高低反映了左心室流出道的狭窄程度。在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切面可显示升主动脉内收缩早期明亮的红色血流,可伴彩色逆转[4]。非梗阻性患者由于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故可无左心室流出道收缩期射流。少数右心室流出道肥厚患者可在右心室流出道探及收缩期射流。

由于本病患者多有二尖瓣反流,收缩期左心房内可探及来源于二尖瓣瓣口的反流束。反流束多偏向外侧后方。由于二尖瓣反流发生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之后,即遵循左心室收缩,梗阻,二尖瓣反流的顺序,故反流束通常起始于收缩中期。非梗阻性病例的发生率低,反流束持续时间短。由于二尖瓣反流发生的时相为收缩期,故应注意与左心室流出道射流鉴别。通常可根据多普勒频谱持续时间和形态加以区别,即二尖瓣反流多发生于收缩中期、反流束下降支多垂直于基线、反流束多持续到收缩期结束,二尖瓣反流流速总是较左心室流出道射流速度高。另外,心尖左心室流出道长轴和胸骨旁左心室长轴是区分二者较理想的切面。

参考文献

[1]周任,赵强. 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6,43(5):276-279.

[2]陈玲,刘湘萍,李亚娟.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超声心动图临床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3):169-170.

[3]林晨萍. 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J]. 浙江医学,2012,34(11):962-963.

[4]沈燕华,贺声,张云山,等.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肥厚性心肌病中的价值[J]. 转化医学杂志,2002,15(4):243-244.

论文作者:于丹,王磊,赵德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于丹,王磊,赵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