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7504/nk2016010203 中图分类号:69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目的:探索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总耗时、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耗时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显著。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开放手术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in 100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 admitted time are concentrated in January 2015 to 2016 during the month of January, and all patients were dynamically randomiz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0 cases) of the researche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after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time of operation, 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 the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and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differe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腰腿痛,临床上根治的首选治疗为手术治疗 [1]。本文旨在探索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对100例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组)和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比例为:26:24,年龄3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46±2.48)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比例为:27:23,年龄31~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1±1.65)岁。
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其可进行相互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方式: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患者行全麻手术,对患者摆取俯卧位,在患者腰部突出部位行纵行切口,将髂腰筋膜切开,剥离骶脊肌,将关节突和椎板充分暴露,探查患者突出椎间盘和神经根的关系,将椎间盘切除后,解除神经根压迫,行椎间隙植骨并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放置引流管,卧床1周,并佩戴腰围支具下床活动。
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方式: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患者行局部麻醉+监护手术,帮助患者摆取俯卧(或侧卧)位,在患者腹部下放置软枕,在C臀透视下对患者突出侧腰后方进行穿刺,将18G的穿刺针管插入患者髓核后侧,再将22G的穿刺针插入18G的穿刺针管内,向患者椎间盘内注射造影剂和美蓝混合液,将导丝放入患者腰间盘病变位置,随后便可将穿刺针退出,在穿刺针周围切口8mm皮肤,顺着导丝插入导管和导杆,且在C臀透视下去除部分上关节突和增生骨质,使用3mm的TESSYS专用磨钻,将上关节突外侧缘部分骨质进行磨削,但不可超过上下椎体椎弓根内缘连线,同时磨削动作应缓慢、轻柔,防止伤及周围神经,完毕后将磨钻取出,在C臀透视下将导棒(3mm)沿着上关节突前下缘叩进椎管内,将神经孔扩大,随后沿着纤维环表面置入工作套管(7.5mm),再次进行正位透视,确定工作通道。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残余组织,在镜下处理钙化组织和增生骨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套管位置,且清理椎间盘,处理变形突出髓核,在镜下探查行走神经根、硬膜囊、出口等,神经和椎管的充分暴露是手术结束的重要解剖标志,最后射频热凝成形髓核、纤维环,缝合皮肤,卧床休息后3~5天,便可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总耗时、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耗时,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手术总耗时、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耗时采用T检验 ,以P<0.05代表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之间对比手术总耗时、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耗时存在着明显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后表明,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总耗时、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耗时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总耗时、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耗时对比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有研究表明,其发病率还在不断的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髓核组织脱出且压迫于椎管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腰腿部疼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感,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等,目前临床上首选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3]。
经皮椎间孔镜和传统开放手术相比,主要优势在于:(1)手术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等优势,(2)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降低神经根损伤机率,且不破坏患者腰椎重要骨关节,(3)早期对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可减轻突出部位对正常组织的压迫,可尽早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4)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还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手术风险性,(5)经皮椎间孔镜中镜头均有放大功效,其可将病变周围组织放大,其能降低对周围组织、血管、神经的损伤,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经皮椎间孔镜可有效将病灶组织全部清除,降低二次手术的发生率,同时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在临床上更容易被患者接受[4~5]。
经研究表明,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相比,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总耗时、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耗时显著优于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总而言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确切,其可明显降低手术创伤及风险,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所以其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郑拥军,叶乐,王祥瑞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近期疗效[J].上海医学,2012,35(6):473-475。
[2] 徐宝山,马信龙,夏群等.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J].天津医药,2014,43(5):470-472。
[3] 徐宝山.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的选择与应用[J].天津医药,2015,42(11):1239-1243。
[4] 何春军,陈浩樑,赖以毅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7):2863-2865。
[5] 张德宏,方鹏飞,闫永海等.经皮椎间孔镜下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联合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6):7412-7416。
论文作者:辛雪栋,张永兴,王磊,张海涛,董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对照组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时间论文; 中出论文;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年7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