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辽宁 114200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危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一项长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当前建筑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提高质量监督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阐述,以发挥监督职能,保证整体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应对措施
1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特别是对于住宅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系数的关注力度更是与日俱增。为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性,国家相关部委于近年来相继出台多部条令对工程质量的建设质量标准和监管机制进行了明确划分。建筑企业为更好的适应这种监管机制的发展要求,切实的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质量监督机制。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是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及外观的最最主要的因素,它直接决定着房屋建筑施工单位的经营状况以及在建筑业内的信誉度。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大力度管理工程质量,只有将自己单位的施工质量提高了,才能确保建筑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日益增强,建筑企业要想自己的工程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是一个必须且有效地措施。在所有事物都求速的今天,出现了一些“豆腐渣”工程,这些都是违背人们意愿的不负责的工程。房屋建筑企业应当防范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尽量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中,减少不必要的质量问题。房屋建筑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在建工程和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尚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有些甚至严重危害到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如:水泥地面空鼓、开裂、起皮、起砂、厨卫、屋面、外墙渗漏严重,门窗缝隙大,下水道堵塞,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等现象,有的建筑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个别建筑甚至发生整体坍塌事故。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体系有待健全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整体上都是属于宏观监督,例如对设计方案的监管、对施工技术的监督等方面,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当建筑工程竣工之后,在工程后期的验收以及结算等方面都属于微观监督的范围,而这些微观的范围往往难以界定,投资方与施工方都不能有效解决,政府的相关部门此时就扮演着调控的角色。但是,政府部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往往会过分地干预了建筑管理中质量监督的工作,压缩了投资方与施工方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工程质量监督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线上,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以及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相关的政府部门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了,亟待健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完善
一般而言,施工单位是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因此,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都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造成绝对的影响。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购买合作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是缺乏统一标准的工程质量管理准则,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无据可依,导致监督管理的质量低下,影响工程的质量安全;其次是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不重视,一味追求工期以及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工程质量方面的监督;最后是施工单位自身的监督制度不完善,直接造成监督力度不足。
3、建筑工程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足
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在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市场也在发展壮大,然而,目前的建筑工程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了,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建筑工程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难以发挥实际的监督作用,不能为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制度方面的有力保证。当建筑工程发生质量问题,造成纠纷的时候,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自身的限制,难以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为建筑管理中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3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措施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项目的开展需要有质量为保证,没有质量保证的建筑工程,其社会影响及危害是巨大的。一般来说,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现代工程项目趋于复杂化,项目的质量标准也越来越高,为全面系统地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建立起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的一系列作业和活动过程实施监控。施工单位可以依据质量管理的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系统,通过提出改变设计的合理化建议来解决施工质量设计变更控制、施工质量的验收和改正施工中所发现的一系列的设计问题,采纳、保证竣工项目的各项施工标准、结果与设计文件中所规定设置的标准政策相一致。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各部门人员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创建质量保证责任制,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确保质量体系从工程开工准备阶段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2、加强质量管理的制约性及其力度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情况和建筑企业新的经营体制,政府的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应加强人员力量和检查的密度及深度。项目管理必须规范化,从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来说,质量的保证关键在于管理。对建筑工程来说,更关键的在于项目的管理。因为施工管理的权限已经很大程度上下放到了项目部。
3、施工工序管理
建筑施工的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首先,要严格遵守施工的作业流程,作业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施工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其次,组织合理的施工计划,每个工程项目都有自己的特性,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工种多,所以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在施工工艺方法做好技术准备;再次,是控制工序活动要素的质量,主要施工要素有五个: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有将这五种与施工有关的要素有效地控制起来,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另外,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便于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4、加强竣工验收管理。加强施工过程及竣工后的验收工作,在施工阶段,施工企业完成每项工程后,首先由内部实行自检、互检、交叉检合格后,再请监理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做到每道工序、每个分项工程施工都处在严格控制状态,坚决不能让不合格的工序流入下一道工序。工程竣工验收是建筑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在验收时,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逐项验收评定。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的力度要想加强,不单单是相关的部门进行实地的监督,更重要的是依靠建筑单位的责任心。面对如此庞大的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现阶段的质量监督并不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根本,最主要的更是建筑单位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的一种责任心。文章介绍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未来发展规划,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建筑团队的自制力,可以说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的意识问题,才能更好的做好建筑工程的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贺子瑛,李毅卉.浅析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J].山西建筑,2010(4).
[2]方少凯.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2).
论文作者:孙兴东,刘绍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工序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