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渗透论文_叶兴国

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渗透论文_叶兴国

中山开放大学

摘要:人口老龄化已逐渐演变成世界性的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人口寿命的增长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该问题也开始在很多发达国家出现。目前,我国在人口老龄化方面仍位居世界第一,正是因为该现象的存在,也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对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渗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宏观经济;出生率;微观经济;工作寿命

前言:纵观当前国际发展现状,大部分国家均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关于该问题的出现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各国学者均进行了大量研究,部分观点认为,老龄化会抑制宏观经济增长,甚至引发经济衰退问题。自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个别学者认为老龄化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

1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概述

1.1人口老龄化

主要是指由于人均寿命的增长以及低人口出生率,导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据较高比例。它通常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老年状态的社会人口结构,即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第二,在社会总人口中,来来年人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而所谓的“老龄化社会”,即个别地区老年人数量达到7%以上,而这里所说的“老年人”,普遍年龄需在65岁以上,若该地区满足了这个条件,则意味着其已经进入老龄化。

1.2宏观经济

其是与“微观经济”相对应存在的一个概念,正常情况下,微观经济可细化到具体活动、个人、企业等等。而宏观经济则通常是指国民经济的状态及其相关活动,同时也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值、供给需求等等。宏观经济是由财政指标、金融指标、消费指标、投资指标以及经济总指标等共同构成,与此同时,也包括投资情况、国民消费总额、失业率、储蓄情况、外汇储蓄等等[1]。

2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渗透

2.1人口老龄化对退休和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2.1.1工作岗位数量非恒定

在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和影响之下,延迟退休时间是提升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的重要手段,但国外部分研究学者认为,提前老年人的退休时间,从一定角度上看,实则是为年轻人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而一旦延迟退休时间,则势必会对年轻人的就业率造成一定影响。

在经济活动中,工作岗位的数量并非恒定,随着妇女劳动力的不断增加,社会劳动力规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单这并非意味着男性就业率的下降,且在很大程度上劳动力数量甚至可以决定岗位数量。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降低老年人的就业率,并不会使年轻人就业率因此而提高,相反,老年人就业率的提升还会为年轻劳动力创造更多的机会,两者具有一定的互补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工作寿命延长的宏观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大量投入,也直接导致了医疗保健成本的提升,而这些成本负担均落在了劳动力的身上。若想延长老年人的工作寿命,一般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

第一,不鼓励提前退休;第二,改变恒定工作岗位观点。与此同时,也应重视岗位设置的重要性,如弹性化的工作设计方式,通常可有效激发老年劳动力的内在潜力,并促使其继续工作。

2.2人口老龄化影响生产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劳动力的身体素质约会发生相应改变,进而对社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与此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生产率产生影响。国外研究学者认为,生产率与人们生活水平之间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即便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增长较为缓慢,但其必定会在将来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产生关键性影响。实质上,生产率并非单一任务,现实社会中的生产率通常都比较复杂,需考虑到工作转换、健康状况、工作技能、经验等各个方面[2]。

影响生产率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第一,产品工艺、技术改进;第二,投入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增长。在技术、工艺改进方面,技术来源于知识的产生和科学的发展,同时,也资本投入和生产流程改进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另外,法律环境的改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的创新均可促进生产率的提升,不难看出,劳动力素质是影响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但绝非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包括工艺创新、技术进步等等,这也预示着人口老龄化对于生产率的微弱影响。

从第二个因素来看,劳动技能获取、教育提升等均会对生产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个别研究学者对个人生产率行为进行了研究,意在证明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生产率的影响,但从实际上看,这些研究根本无法证明上述观点,主要是因为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尚未考虑到人员流失、劳动力市场以及职业方面的原因。同时,影响个体生产率的因素也较为复杂,无法实现全面、精准获取。

2.3人口老龄化对创新发明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个别研究者学者认为,老龄化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活力,但美国科学院却给出了否定答案,并认为,人口老龄化并不会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造成阻碍,主要是因为,不管是创新还是发明,其均属于公共物品,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续的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未来的生产率水平与前沿技术的应用和扩展具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但科学技术的应用往往与年龄因素无关,如监管机构、盈利能力、市场结构竞争、资本流动速度等能等。年龄因素所产生的影响通常表现在需求结构上,例如,一旦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则对于社会卫生服务和公共医疗水平通常会产生较高要求。

据美国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科学生产类先锋人物的年龄一般都集中在35~45岁,且创新发明者的年龄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而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获得学位时间的延长以及获取知识难度加大所导致[3]。

2.4人口老龄化对退休保障和储蓄的影响

社会储蓄与国民经济和个人经济福利具有密切关联,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国民储蓄有助于原始资本的积累,同时对于经济的稳步增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居民的储蓄和消费模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实质上,一旦人们意识到自己的预期生命还有很长时间时,通常都会对消费和储蓄行为加以调整。面对当前的人口老龄化社会压力,政府通常会增加财政支出,进而导致储蓄率降低,而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和影响。

从长远角度分析,很难精准预测出人口老龄化对于国民财富累积的影响,基于该情况,个别研究学者借助生命周期模型,对人们工作和退休后的储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由于当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进而也可以此为基础,对资产价格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为预期收益的不断增长提供便利条件。另外,随着新兴经济的发展,其对于资产的实际需求也会与老年人出让资产相互抵消。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于中年人和青年人储蓄造成的影响还无法进行确定,该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宏观经济以及两者的相互渗透。目前,国内研究学者尚无法确定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普遍存在悲观看法,同时也有个别学者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证明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不会产生灾难性影响,其更多偏向于社会问题。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对于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代宝珍.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经济、人口与社会医疗保险——以常熟市居民基本(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04:13-17.

[2]施锦芳.人口少子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日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15,02:119-126+147.

[3]李友得.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动态关系研究[N].保山学院学报,2014,3205:91-95.

论文作者:叶兴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  ;  ;  ;  ;  ;  ;  ;  

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渗透论文_叶兴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