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有条件争创国际一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条件论文,国际一流论文,北京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刚刚结束,送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贵宾,北京又迎来“十一”黄金周,接待了168万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最近,经市政府批复同意的《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10)》中明确提出,要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首都风貌的国内旅游中心城市和具有东方特色的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北京旅游几次规划的参与者之一、北京旅游集团首席研究员、北京市旅游公司总经理李庚认为,北京旅游率先达到国际一流是对北京城市性质和功能的最好体现,也是北京在21世纪实现全面现代化和国际化义不容辞的责任。
北京有实力争取国际一流
李庚介绍,北京的旅游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北京是罕见的世界一流的旅游吸引力地加客源产业地复合型城市、北京有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00年的建都史,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有文化文物类型旅游资源7000余处,可供当代和后代持续挖掘利用。同时,北京又是一个比较现代的大都市,居民具有较强的出游力。1999年市民在京旅游已形成2951万人次的规模,年支出总额33亿元人民币。调查结果显示,有99%以上的市民希望到京郊旅游。预计今年以后,在北京市民每年出京百余万人次(其中出境访问40万人次)的基础上,21世纪初还将有较大幅度的持续增长,成为继东部沿海之后的中国客源产出中心地区之一。
北京是国内外著名的政治中心和经济决策中心,为国内外提供着频繁的政务和商务旅行机会。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初步统计,全市拥有文化产业单位3800多个,所创造增加值近100亿元,约占全市GDP的5%,市委、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将集中更多的资金、智力、媒体宣传投入,掀起京内外旅游购买力互动消费的热潮。
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国际交往中心,有139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国际组织和地区代表机构,193个外国新闻机构的代表处,120多家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地区总部和具有地区总部性质的中国总部,1.4万多个外商投资企业,7153个外国企业代表机构和17000多名外国留学生,每年有几十个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
北京是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空综合运输网的中枢。国际航空线路已有50多条,与纽约、洛杉矶、东京、巴黎等众多国际城市畅通。北京现有5个铁路客运站。同时北京还是国家和东方重要的媒体网络中心。这不仅为北京带来了众多目的性游客,而且有大量的中转性游客。
世界旅游理事会的研究认为:到21世纪,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旅游中心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北京旅游业的大发展可谓正逢其时。
目前距国际一流仍有差距
北京旅游业的现状如何呢?据李庚介绍,目前,北京旅游业形成了以入境国际旅游接待为中心,国内来京旅游接待为基础,市民出境和出京旅游为新趋势的三者并重的全面发展格局。以1999年为例,北京市接待海外游客250万人次,创历史最高水平,外汇收入25亿美元,在全国各大旅游城市中排名第一,约占全国旅游创汇总量的五分之一。全市接待国内游客9260万人,总收入450亿元。旅游的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19%以上,已超过占全市社会总产出10%的支柱产业标准,在全国大城市中名列第一。
北京作为中国旅游城市龙头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离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还有一定差距。据李庚介绍,关于什么是“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硬性指标,但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内涵:
——入境旅游者的规模。纽约、巴黎、柏林、罗马、伦敦等大城市每年接待境外游客约500万人以上,北京作为一个正迅速成长的城市,去年的入境旅游人数是250万,这一规模与东京、汉城和莫斯科相当。北京的饭店、民航等设施都不比纽约、巴黎等城市差,前些年游客反映强烈的景区厕所卫生问题已有根本改观。应当说,在创造一流的接待能力方面,北京是大有潜力的。
——旅游创汇及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去年北京旅游业外汇收入为25亿美元,而一些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目前旅游业年创汇都在50亿美元以上。旅游产业链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按照国际统计,每一张床位的背后能解决5个人的就业。目前北京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为30万人,应当说,带动就业的效应还没有达到国际标准,这说明首都地区的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国际化的语言环境,即能够使不同语言的人无障碍地、自由地流动。目前北京会英文的人口比例还很低,城区也只有1%。同欧洲的城市相比,因语系不同存在天然劣势,但是同东京、汉城、新加坡等城市相比,北京也存在一定差距。在这些城市,导游、志愿者、问询机构和外语警察互相配合,为不同语言的游客提供了较为方便的语言环境。
——一流的旅游产品和设施。旅游产品和设施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是历史文化类,拥有5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北京在这方面已达到超一流水准;第二是自然资源类,北京不乏如灵山、云蒙山等自然风光,但还需加以开发和塑造;第三类是人造景观或设施旅游。世界一流的人造景观首推迪斯尼乐园。北京虽有世界公园、中华民族园等,但还算不上国际一流吸引物,目前主要为国内游客服务。
——具备都市旅游环境,既能体现民族地域特点、历史文化积淀,又能使外来游客无拘无束地与之沟通、交融的场所。北京传统的院落往往比较封闭,皇家园林多是可观赏但难于参与,北京的名街老街不少,但大都只是商业街,还不具备游憩的功能。在这方面,王府井二期工程中八面槽教堂和东华门小吃街的改造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而新近开通的京城水系游,也是古老而现代的北京锦上添花的妙笔之作。
争创一流,北京还需做些什么
众所周知,北京已提出了以发展高新技术为龙头的“数字化”目标。李庚认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化北京与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可游览的北京是相辅相成的,就好比食物和味精的关系,旅游是“生活味精”,少了它会乏味,但光吃味精也不行。应充分利用旅游业消费源头的特质和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功能促进首都经济和首都国际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为此,李庚提出政府、旅游行业、企业应该共同努力,争取使北京早日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
政府应该做的主要有四个方面:规范旅游市场,如禁止乱涨价;抽查服务质量;创造优良环境,既包括大气环境、城市面貌等硬件环境,也包括软环境,如像国外著名大城市那样,建设一支外语警察和执法人员队伍;发布动态信息,引导旅游供需双方的生产、消费行为,但不要直接干预。
旅游行业需从以下方面努力:对主要客源地或潜在客源地加大旅游促销力度,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北京。实践证明,去年在东京和伦敦所做的北京形象直接促销效果就非常好;在商业街、车站、机场大量增设旅游咨询机构;在市民中,特别是涉外街区、企业从业人员中普及旅游英语;多出版一些双语对照读物……
李庚特别指出,北京需要不断创造出能够享誉国际、服务当代、馈赠后人的旅游设施。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北京作为现代一流城市的品位,而且可以弥补北京历史文化韵味十足而现代文化形象偏弱的不均衡现象。在管理体制上,可以由政府提供交通、占地等优惠政策、专家把关、由大企业负责投资建设和日常运营,社会赞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李庚充满信心地说,如果北京申奥成功,那么将北京建成第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这一目标将会提前3至5年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