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根治白于山区水土流失的基础工程之淤地坝建设论文_张宇

论根治白于山区水土流失的基础工程之淤地坝建设论文_张宇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农村供水管理服务 靖边718500

摘要:对白于山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情况,在肯定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到:十多年的治理进程与陕北其他先进区域比较相对滞后,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较为重要的一条是工程措施的选择上不合实际地过分侧重于坡改梯,忽视或放松了淤地坝建设是根治水土流失的基础工程。因此,在目前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实施中,尽快将坡改梯为重点工程措施调整为大力开展淤地坝工程建设显得很有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关键词:白于山区;水土流失;淤地坝建设;基础工程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共辖10个镇,1个国营农场,21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6.51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5088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介于1123-1823米之间,降水量359.9mm。境内水资源丰富,有芦河、大理河、红柳河等大小河流600多条,地下水资源储量丰富。全县按地形特征可分为三个不同类型区,即北部风沙区、中部梁峁涧地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其中白于山区面积约1699Km??2,占靖边县总面积的33%。

白于山区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贫困人口集居的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这里的老百姓长期得不到脱贫致富。为此政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以尽快改变这种落后局面,成绩显著,然而这里的生态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一、淤地坝工程在白于山北侧水土流失治理实践中的显著成就

靖边县内白于山区北侧兴建淤地坝发展经济大约有100来年的历史。经过近一个世纪地奋斗,特别是经过六、七十年代治沟建坝的热潮之后,这里先后建起数以千计的各类坝堤。其工程按功能可分涧地坝、水库坝、引洪坝、公路坝等;从造坝地势看,有沟底坝、涧滩坝、台坡坝等。坝堤有大又小:有容积千万方国家级蓄水坝,有可拦百万方的鱼塘坝;有可淤上千亩的涧滩坝,也有可造几亩几分支毛沟小旱坝。总之,淤地坝建设成就居陕西省之首的靖边县相当数量的库坝集中分布在这一地段。它的兴建对于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正在发挥不可估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各类淤地坝已成为种植业的良田沃地。据资料,这里有大小涧滩地20.8万亩,其中36%以上建坝拦洪变成涧坝地;有平台地和,<6°的缓坡地12.5万亩,建成淤地坝已占40%左右。

(2)推动了全县水利化建设步伐。5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建成的新桥、旧城、猪头山等水库附近和库坝下游地带的风沙滩地曾发展提灌、自流灌溉农田近10万亩,这对全县和白于山北侧加快农业水利化的进程起过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3)泥沙外输得到全面控制。目前,这里每年有1650万吨泥沙不再输往黄河。涧滩坝和支毛沟土坝还减少了主要库坝的淤积量,延长了它们的使用期。

(4)解决了许多乡村的交通问题。由于各类土坝的建成,连接通了山川沟壑,使这里的所有乡村和80%的自然村有了汽车路和其他道路,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

(5)推动了林草植被建设。目前,各类坝坡和建坝的沟坡地林草面积达30多万亩,占本区林草面积60%以上。根据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白于山北侧水土流失治理能发生历史性的进步,经济能有明显发展,社会秩序能保持良好的稳定局面,很大程度上是与大力开展淤地坝工程建设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这些大大小小的土坝,这里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将更加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更谈不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二、明确认识,调整思路

应当肯定80年代中期以来,靖边县白于山北侧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宗旨,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是比较科学的。但问题出在工程措施的实施上过分强求坡改梯,把梯田作为“三田”建设的硬指标来完成。这对白于山北侧这个特殊地段是极不适宜的,其原因是:

(1)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里地貌特征是:地势开阔,梁峁平缓,涧川平地较多。根据涧滩保存状况,这里可分涧滩区和河川区两类。这里的涧滩区山峁相挽,基本呈封闭状态,中间有十分开阔而平整土地20.8万亩,其中上千亩的有12块,最大面积羊羔山长涧,面积达14.1Km2人均平涧地2亩以上。据地下水资料和近年井灌农业发展来看,这里涧滩地均可发展灌溉农业。河川区虽然涧破水逸,沟壑较多,但形成的平台、缓坡地人均也有2亩多。由于主要河道全部拦截成库,相当部分平台地、缓坡地可以发展为提灌农田。即使不具备提灌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通过引洪上台(缓坡)的方法发展为淤洪稳产田。因此,这里的“三田”建设,没必要舍近求远地到山梁、坡洼去进行坡改梯。

(2)不利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多少年来,这里农业经济基本维持半农半牧、农林牧兼有的格局,农林牧三者一直处于相互相互消弱的矛盾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畜牧业落后的粗放型经营方式没有多少转变,坡粱植被每况愈下,强求坡改梯不但不利于它们之间的调整,反而加剧各业矛盾进一步恶化。

(3)土壤、气候条件不适于坡改梯。这里坡洼、山梁表层70%左右属结构松散的黄绵土和风沙土。加上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春秋旱情(春秋农田基建时间)的气候特点,因此,修筑梯田不仅困难,而且修好的埂塄不经耐用,很容易滑塌。事实上,六十年代修造梯田以来现保存面积不足百分之一。

(4)违背了自然规律。据资料,这里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植被良好——人类不合理活动(乱砍滥伐)——水土流失——沟壑形成——生态恶化。根据以上先有水土流失后才形成沟壑的自然规律,必须通过先治沟后治坡、治山的顺序,才能得到恢复良好植被的目的,而目前的坡改梯却与此相反。

(5)没有充分认识到这里沟谷宜于建坝造田的地势条件。分布在这里总长度为2200Km的大小沟谷基本具备这样的特征:沟深较长,沟道开阔,沟底落差小,具备修坝淤地的良好条件。

造成近年来白于山北侧水土流失治理策略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在治理的指导思想上过分强求统一治理模式,而忽视了这一区域与整个黄土高原以及其他地区,在地貌地质、社会经济等方面截然不同的特殊性。虽然也强调因地制宜的原则,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三.调整治理策略

根据上述情况,白于山北侧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当实行兴坝、治沟、保涧和山、坡兼治的技术策略,应将坡改梯为重点的工程措施和草灌乔同上的生物措施相结合;将治理顺序从上而下改为从下而上。白于山北侧水土流失治理策略实行必要的调整,不仅可以加快这里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而且还有其他现实意义。

一是保证库坝安全度汛。全县主要蓄水库坝集中分布在这里。由于库区流域内水土流失逐年加剧,这些库坝目前库容淤积已达70%,均进入库盈迎汛期。据预测,再用不了几年将岌岌可危,对无定河下游沿岸8县(市、旗)人民生命财产以及黄河下游地带的防汛已造成极大的威胁和负担。加强淤地坝工程建设,用较短的时间将这里大小沟谷全部层层封锁,迅速恢复山、坡植被,减少地表产洪量,减轻洪水对主库坝的压力,这对于主库坝安全度汛和黄河防汛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是有利于这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目前这里畜牧业占有很大比例,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舍饲养畜初见成效,淤地坝建设可以加快荒山的绿化进度增加饲草种植面积,巩固封山禁牧和舍饲养畜的成果,为农林牧结构逐步趋于合理而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是加强水源地的保护。这一地区是无定河的发源区,也是全县重要地表水水源区,芦河、红柳河、红柳河贯穿这一地区,通过淤地坝建设,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充足水源。四是有利于“三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这里自然村的“三通”率仍然十分低下。河川区沟壑众多,每平方公里平均1.94Km,县内农村“三通”工程的实施有诸多困难。因此,大力开展淤地坝工程建设,对于公路延伸和电路架设、维修、管理将提供极大方便。

四.治理的有关建议

为了使这一调整策略尽快实施,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调研、论证工作,尽快做出调整后的实施方案。调整白于山北侧水土流失治理策略是一项十分严密的科学命题,不是靖边县有关职能部门想调整就调整的事情。但目前必须不失时机地进一步进行广泛调查、充分论证。于此同时,要发动新闻媒体大造舆论,邀请有关单位的专家进行专题研讨,早日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尽快形成总体实施方案。

(二)调整后的实施方案必须与当地群众积极性结合起来。开展淤地坝工程建设要纠正以往不注意自然条件和群众积极性而主观地将实施项目选择在交通方便、便于检查的乡、村所在地附近的做法。农民是水土流失治理的主力军,在目前县内大部分农民素质较低而又难以组织的情况下,工程实施与农民积极性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三)开展淤地坝工程建设必须兼顾山、坡的林草化。淤地坝工程能否发挥它的永久性作用,关键在于沟坡与附近山头林草植被状况,根据当地群众“兴建一条坝,绿化一条沟”的经验,应当坚定不移的支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只顾治沟而忽视山、坡林草建设必然导致坝塌水逸、水土继续流失。多少年来,这样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四)要注重淤地坝建设的科学性。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在设计和实践中一般应当实施一沟多坝、畜泄结合、节节设防、层层封锁的系列工程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拦蓄、排泄与耕作合理调节的目的。

(五)多渠道筹集淤地坝建设的资金。可以通过众筹、集资、贷款、财政补助、涉农资金集中使用等多种形式,筹集淤地坝建设的经费,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最大限度为淤地坝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

(六)加强淤地坝的管理养护工作。淤地坝工程要加强后期养护、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层层落实责任,签订责任书,将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常态化,随时掌握坝系运行情况,不能出现垮塌、冲毁等事故发生。对于违法行为要严格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依法严惩。

作者简介:张宇(1968年2月-),男,汉族,陕西省靖边县人,大专 ,水利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方面工作。

论文作者:张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  ;  ;  ;  ;  ;  ;  ;  

论根治白于山区水土流失的基础工程之淤地坝建设论文_张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