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下的《高分子化学》课程群建设初探论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下的《高分子化学》课程群建设初探论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下的 《高分子化学》课程群建设初探

王艳丽,宁明月,梁家仪,罗雪燕,谭德新

(岭南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广东 湛江)

摘 要: 结合当前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培养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因此,各大高校应从根本抓起,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紧紧围绕社会转型发展和行业需求出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构建有效的课程体系。在此背景下,提出建设以由《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几大基础化学组成,培养学生科学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高分子化学》课程群。高分子化学课程群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注重专业知识模块的整体构建,强调专业性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应用型;高分子化学;课程群;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典型的工科专业,其特点是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而这往往是当代大部分大学生的难题,将课堂上学习的科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业中,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践。针对上述问题,建设高分子化学课程群能对理论课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少生硬地单方面灌输专业知识,增加其他化学学科的辅助学习,加强了高分子化学合成机理、物理化学、仪器化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协调,避免学科间的重复教学。如此优化课程体系,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滴灌工程技术在河西地区大田推广应用中的问题探讨——以勤锋农场滴灌工程为例 ……………… 石 岩等(11.27)

一 优化整合基础课程体系

根据当今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普遍特点,高分子化学知识体系也在逐步地融合相关学科的内容,因此对教学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分子化学课程群建设既要保证经典的理论知识,也要顾及学科的全面发展和交叉应用等方面,让学生们能系统地掌握高分子化学学科的科学理论并实际运用。将高分子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大课程来看,那么其他学科就是子课程,各个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形成一个相对系统化的体系。在此体系中,以具体的学科教学重点和学时分配为依据,每个子课程之间存在重叠的教学部分可以选择在某个课程中适度的增删、合并。对于那些学生们容易混淆的知识体系,教学者可根据每一知识模块的特点,合理地调整优化、精心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将课程的个性化概念适当弱化,做到条理清晰,丰富课程群的内涵。

二 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拓展

(一)转换课堂教学主导角色

高分子化学知识领域涉及的各大课程专业理论性较强,学生听起来会感觉到枯燥、空洞,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尽可能地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尤为重要。首先在课堂授课上,教学者应该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尝试开展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交流会。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时,针对反复出现的典型应用内容,教学者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自行阅读课本、查阅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摸索自己的答案。最后,在交流会上,各组选派代表与班上的同学进行汇报分享学习成果,教学者作纠正,总结问题设计的关键概念和原理,在每一次的问题讨论中保证学生们学习高分子化学课程的知识连贯性,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学生们也可以自己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各小组之间可以先展开问题讨论并且交叉汇合思想,活跃思维能力,教学者最终在各小组总结出的结论中给予补充解答。

(二)灵活运用课堂笔记调动课堂积极性

当今科技日益发展,大多数高校课堂教学中多应用多媒体手段,板书结合较少。相对应地,学生们在课堂上也几乎是处于单单听教学者在讲台上讲授知识的状态,忽略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这往往也是导致学生们经常上课走神,容易打瞌睡的主要因素。尽管学生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在课后进行定量的复习,但效果皆不尽人意。

多媒体课件中的信息量大,知识内容主次不分明,学生们易于产生走马观花式的复习,不关注课程的重点。针对以上问题,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要提醒学生们认真听取教学者的授课内容,多记录课堂笔记。情况适宜下,教学者也可采取当堂收集学生们课堂笔记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方法,提高学生们动脑思考能力和课堂的关注度。课堂笔记要求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点抄录,重点在于记录教学者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知识理论,另一方面,也可记录自己对课堂知识的疑惑之处或总结知识掌握情况。前者强调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主要是对理论内容是否理解不够透彻,知识点是否跨越较大,后者因人而异。

(三)课程体系多方位信息化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教学者在课堂上提出有关已学知识问题时,学生们大部分都把上节课的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因而建议利用多个网络信息平台,根据高分子化学课程群的学科教学进度,提供上传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视频、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课后复习参考书籍等方面的资源。而在校园配件设施允许的前提下,给自家高校的在读学子提供免费下载的权利,定时更新,推送学习进程的消息,让学生科学安排时间合理系统地复习课程专业知识。在校园网信息平台上,可以开设高分子化学课程的相关专栏,专门发布实时的专题知识讲座消息,校内外知名专家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国家级或省级科技竞赛报名信息、相关学科的重要科技论坛网站推送等等课堂外的学习资源。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有效快速地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领域,了解高分子化学学科前沿动态,帮助他们多方位探索科研上感兴趣的方向,更进一步地深入学习。在公开的校园信息平台上,教学者和学生可以分别建立公共邮箱,利用网络的平等性进行问题交流,促进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性、多方位的学习信息服务平台。

采用STM32F103ZET6单片机芯片作为主控,它负责控制整个硬件电路和程序的运行。如图3所示,STMF103ZET6需要2个晶振,其中一个晶振常用于外部高频使用,如上图中的Y2,主要起到倍频用;另一个晶振用作外部低频晶振,如上图中的Y1,其主要作用是系统待机使用。

在这之前,也许我还能自我欺骗地说,我没有辜负康美娜的信任,我守住了她的爱情,等她回来的那一天,我一定会交给她一个身心清白、忠贞不渝的古意。

三 投身于科研工作中提高创新能力

现如今,大多数与高分子化学学科有一定联系的理工科本科生习惯于为了应付毕业设计,在大学三年级才开始咨询有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进行实验项目。然而,尽早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本科生可借助本校的资源,了解学校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成果发表等信息,通过相关网站浏览、查阅书籍或相关文献、实验室基地考察、咨询师兄姐或老师等途径,确定自己的研究工作方向。而后学生进入到科研组开展项目工作要懂得取舍,要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有耐心坚持的题目参加,多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参加科研工作,尽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指导老师可引导学生自行查阅研究课题的相关文献,有能力者可斟酌自己尝试完成实验综合性设计和创新实验过程。针对完成到一定程度的学生,可着手开始按照相关要求写出科研论文。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指导老师可以鼓励基础较好、有钻研精神的学生将自主创新的科研课题申报各级(国家、省、校)科技竞赛,以此推动学生深入研究科研工作,灵活掌握高分子化学相关内容的专业理论知识,开启科技创新的大门。另一方面,有效强化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为高分子化学课程群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着力培养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四 结语

《高分子化学》课程群的设立涉及领域众多,对其教学内容、模式、评估方式等诸多因子的有机融合与凝练仍待不断地修正完善和充实,它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奋斗的持久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想难以被激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下的高分子化学课程群建设,将会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该课程群建设的教学策略,为高等教育培养优秀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课程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何海峰, 白瑞钦, 刘蕾, 等. 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 高分子通报, 2018, 12:79-83.

[2] 梁克中, 黄美英, 赖庆柯, 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安徽化工, 2017, 43(4):111-113.

[3] 庄启昕, 郑安呐, 李欣欣, 等. 体现工科特色的高分子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 高分子通报, 2008, 11:73-77.

[4] 雷燕,雷鸣,刘兴旺.关于《高分子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 ,2016(23):264.

本文引用格式: 王艳丽,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下的 《高分子化学》课程群建设初探[J]. 教育现代化 ,2019,6(68):116-11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8.041

基金项目: 岭南师范学院校级教研项目(LSJG1850)、校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1170918282)。

作者简介: 王艳丽,博士,教授,从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教学研究。

通讯作者: 谭德新。

标签:;  ;  ;  ;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下的《高分子化学》课程群建设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