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物流成本论文,成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企业物流作业成本分析的内容及作用
依靠企业规范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设计和建立一整套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是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管理的确实可行的途径。在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设计中,我们有必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界定基于作业成本的物流成本分析内容,研究适合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以及控制手段。
企业物流作业成本分析主要是利用物流成本报表及相关资料,全面分析了解成本变动情况,系统地研究影响物流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挖掘降低物流成本的潜力,正确认识和掌握成本变动的规律性。
根据成本分析的内容,物流成本分析可分为物流成本预测分析、日常的物流成本和事后的物流成本分析;根据成本分析的范围,物流成本分析可分为物流成本预测分析、物流成本效率分析、单位物流成本分析、综合分析等。
从步骤上来讲,物流成本分析的目的是为编制物流预算作准备。我们知道,预算编制的目的是对前期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改进,而物流成本分析能帮助企业对上期物流成本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以便在本期预算中对上期的问题加以校正。
从实质上看,物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实现既定的顾客服务水平的条件下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分析时应以企业整体为对象,以企业内外发生的所有物流成本为目标,从科学管理和决策的角度出发,用系统观念进行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
2 制造企业物流作业成本分析的方法
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三种。
2.1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财务分析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它是通过将一些主要的项目或指标和既定的标准进行对比,计算差异额,分析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一种方法。比较分析法在物流成本报表分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差异,找到物流成本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运用比较分析法首先要确定比较的标准,可以纵向比较、也可以横向比较。一般来说,纵向比较的标准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历史最好水平、上年同期水平或本期预算水平;横向比较的标准可以是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同行业先进水平。
在物流成本分析中运用比较分析法一般通过编制比较物流成本报表进行。比较物流成本表是将两期或以上的物流成本项目予以并列,以直接观察物流成本每一项目的增减变化,并结合经营情况,分析变化的原因。
假设A企业2009年1月发生了以下运输成本:支付外单位运输费6000元,人工费11000元,燃料费1000元、修理费200元、过路费200元、车辆折旧1500元,共计19900元。
A企业编制了2009年1月的物流成本比较表(表1),从比较表可以清楚地看到,2009年1月的运输成本比上年同期节约了4500元。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该企业从2009年开始采用运输外包政策,体现在运输成本明细上“支付外单位运输费”增加5700元,同时,由于本企业运输车辆的减少,运输人员工资费用、燃料费、过路费、车辆折旧费、修理费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关运输成本共下降了10200元。说明A企业采用运输外包政策在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方面效果明显。
2.2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经济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考察、计量和评价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具体是指在同一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或在不同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对比,以计算出的比率反映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比率是个相对数,因此使得在比较法下不可比的经济指标有了可比性。常见的比率有三种:
(1)结构比率:是指某项经济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率。通过结构比率分析能够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考察总体中某个部分形成和安排是否合理,探讨各个部分在结构上的变化规律。在物流成本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占物流总成本的的比重了解企业物流成本基本架构。
(2)效率比率:是指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效率比率反映企业的经营效果,主要用于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物流成本分析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关效率比率。如:
物流成本销售额比率=物流成本总额/销售额
物流成本销售额比率反映了每一元销售额中投入的物流成本额。物流成本销售额比率越低说明物流成本的产出效率越高。
物流管理效率比率=销售额/物流管理费
物流管理效率比率反映投入一元物流管理费带来的销售收入。物流管理效率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物流管理水平越高。
人均处理销售额比率=销售额/物流作业人数
人均处理订单比率=订单数/订单处理人员数
人均处理销售额比率和人均处理订单比率反映物流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此比率越高则说明物流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越高。
(3)相关比率:相关比率是根据经济活动客观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以便从经济活动的客观联系中认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用以考察有联系的相关业务安排的是否合理,以保障企业营运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企业可以根据物流成本管理的需要设置相关比率。
2.3 因素分析法
通过比率分析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问题,但管理控制的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时地解决问题。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某项指标和比较标准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来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
前述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A企业2009年1月份的运输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500元,主要原因是A企业局部改变了物流运作模式,运输外包是带来成本节约的主要原因。为了看清问题的实质,有必要分析在采用运输外包的运作方式下19900元的运输成本开支是否合理。表2显示了采用运输外包运作方式下A企业实际运输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差异。
比较报表显示,在实际运输业务量和预算一致的情况下,实际运输成本比计划成本超支700元,其中燃料费是差异产生的主要方面,共超支500元,另外过路费和修理费各超支100元。燃料费为什么会超支?从表3的差异分析表可看出,实际燃油价格和计划一致,燃油费不利差异关键是燃油用量不利差异产生。由于燃油实际用量比计划用量增加了一倍(125升),在价格(4元/升)不变的情况下,燃油费共超支了500元。考虑到燃油费、过路费、修理费和运输车辆的行驶距离密切相关,有必要分析运输车辆行驶距离的合理性,在运输业务量一定情况下,要考虑是否有非增值作业或无效作业的存在。
3 制造企业物流作业成本管理控制
在作业成本法下,作业管理是最为有效的作业成本管理控制的方法。作业成本法具有二维观念,成本分配观的认识使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得以提高,而要有效的控制成本的发生并降低成本就必须立足与过程分析观来进一步认识成本与作业的关系。过程分析观以业务为导向,从实物流动及其与数量化、非财务的产品与劳务的关系的层面来分析生产经营过程。其二维关系如图1所示。成本分配观导向下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分析各种决策,过程分析观导向下提供的信息反映作业过程的动态关系,为从根源上控制成本、评价业绩、持续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创造了条件。
图1 二维关系
具体而言,首先要确定实物消耗量;其次是确定生产经营过程耗费了何种资源,耗用资源就会发生成本,一旦明确了消耗形态,就可以直接追踪资源耗用的全过程,从根源上对成本进行控制,支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改善。过程分析观承认多层次作业,既强调在一个过程中作业的相对独立性,又强调作业的链接关系。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作业管理得以实现。
作业管理就是将企业看作有顾客驱动的系列作业组合而成的作业集合体,在管理中努力提高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的效率,消除遏制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改善。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以及增加顾客价值但无效率的作业称为不增值作业,由不增值作业引发的成本称为不增值作业成本。作业管理主要采用如下方法降低成本:
(1)作业消除。作业消除就是消除不增值的作业。即先确定不增值的作业,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例如将原材料从集中保管的仓库搬运到生产部门,将某部门生产零件搬运到下一个生产部门都是不增值的作业。如果条件许可,将原材料供应商的交货方式改为直接送达原材料使用部门,将功能性的工厂布局转变为单元制造式布局,就可以缩短运输距离,消减甚至消除不增值作业。
(2)作业选择。作业选择就是尽可能列举各项可行的作业并从中选择最佳作业。不同的策略经常产生不同的作业,例如不同的产品销售策略会产生不同的销售作业,而作业引发成本,因此不同的产品销售策略引发不同的作业及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择作业成本最低的销售策略,可以降低成本。
(3)作业减低。作业减低就是改善必要作业的效率或者改善在短期内无法消除的不增值的作业,例如减少准备次数,就可以改善准备作业及其成本。世界著名机车制造商Hard-ley-Davidson 就通过作业减低方式减少了75%的机器准备作业,从而降低了成本。
(4)作业分享。作业分享就是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必要作业的效率,即增加成本动因的数量但不增加作业成本,这样可以减低单位作业成本及其分摊于产品的成本。例如新产品在设计时如果考虑到充分利用现有其他产品使用的零件,就可免除新产品零件的设计作业,从而降低新产品生产成本。
可以说,发展至今,作业成本法已成为以作业为核心、成本分配观和过程分析观二维导向、作业成本核算和作业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消除不增值作业、选择最佳作业、改善必要作业的效率一定能够达到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地管理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