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哈电”在三峡发电机组中的科研攻关(论文文献综述)
《电器工业》编辑部[1](2022)在《电器工业风云策划/2021事件篇/》文中研究说明2021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我们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电工行业有哪些重大事件?本刊为您做一梳理。
吉哲鹏,侯雪静,丁怡全,卢宥伊[2](2021)在《“白鹤”起舞金沙间》文中指出新华社昆明8月6日电(记者吉哲鹏、侯雪静、丁怡全、卢宥伊)日前,随着15号、2号机组顺利投产,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已有4台投产发电。这个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河段上,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被誉为当今世界在?
卢纯[3](2019)在《百年三峡 治水楷模 工程典范 大国重器——三峡工程的百年历程、伟大成就、巨大效益和经验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70年光辉历程中建设了一系列彪炳人类史册的重大工程,成为保障国家安全、推动国家富强、造福百姓民生、提升综合国力、展示科技实力的大国重器、民族脊梁、国家名片。在众多的重大工程中,三峡工程是一个杰出代表。三峡工程从提出设想到建成运行长达百年,世界唯一!为三峡工程而筹备设立一个省级行政区,世界唯一!为三峡工程搬迁安置百万移民,世界唯一!三峡工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审议通过,中国唯一!
张志会[4](2019)在《三峡工程:打造国际水利水电科技新高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峡工程是唯一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兴建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三峡工程从工程提出设计、反复科学论证到正式开工建设,凝结着党和政府对三峡工程的关怀和支持。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开工建设,2006年10月进入初期运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从一开始的永久船闸高边坡开挖,到机组制造、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都遭遇了各种预想到的和
刘业鑫[5](2019)在《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本质是创新的竞争。党的十八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效益下滑”,因此“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要“更加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奋力实现技术创新的弯道超车。技术管理能力是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目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产业界,对于技术管理能力如何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产生影响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得不到充分激活,进而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成功实现。因此如何通过技术管理能力提升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成为理论和实践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深入分析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的传导机制。本文首先界定技术管理能力和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内涵,分析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活动表征。基于卢因行为模式,确定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卢因模式,分析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形式。基于技术管理知识基础,识别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传导要素和权变要素。综合作用路径形式与传导要素和权变要素,构建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根据构建的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识别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过程中的传导要素,以技术能力、激进式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愿为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中介变量,提出理论假设。通过实证分析,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发现技术能力在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激进式企业家精神在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创新意愿在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的传导路径模型。在分析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传导路径的基础上,根据所构建的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分析影响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的情境因素,重点研究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动态性对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的调节作用,以及竞争敌对性与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动态性间的多重交互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发现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动态性正向调节技术管理能力与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间的关系,竞争敌对性强化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传导的权变模型。综合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的传导路径和权变效应,从系统视角出发,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过程中的内部关系进行分析,剖析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过程中的多重反馈回路。基于技术管理能力和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间的因果反馈关系,构建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系统流图。应用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运行所构建的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仿真模型,通过对关键变量的取值进行变化,对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发现了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阈值。最后,以哈电集团为分析对象,分析哈电集团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以及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从提升技术管理能力、提升技术能力、培育激进式企业家精神、培育创新意愿和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五个方面提出通过技术管理能力提升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对策建议。
刘青山[6](2018)在《哈电集团:向创新要竞争力 向改革要效益》文中指出哈电集团是在原哈尔滨"三大动力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我国最早的发电设备研制基地。近几年来,哈电集团面临的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受供给侧改革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相关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存在产品结构单一,
董必钦[7](2016)在《难忘的岁月,利及千秋的跨世纪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回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9月18日下午,世界最大升船机——三峡升船机宣告进入试通航。这标志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从1994年开工建设到现在,三峡工程历时二十余载,期间历经坎坷,每一项成就都牵动着中国人的心。这一"世纪工程、民生工程、科技工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走向复兴的标志。在这一工程画上圆满句号之际,参加过这一工程建设、如今已达耄耋之年的董必钦老人特意写下了这篇回忆文章。从董老的回忆中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我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的艰辛发展历程;更可以感受到老一代"装备人"那种致力于发展中国制造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意。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成为了一个制造大国,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在这一历程中董老的这篇回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深刻的启迪??
胡伟明,刘洁[8](2015)在《水电重大装备国产化回顾与思考》文中提出在国家对水电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战略指导下,三峡集团公司推动国内企业及有关技术力量,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和深化拓展创新三个阶段,逐步实现了700 MW级以上巨型水轮发电机组、高压电气设备、调速系统及控制系统等关键水电装备的国产化,并推动了国内冶金材料、大型铸锻件以及相关标准的全面技术进步,实现了水电装备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新跨越。本文简要回顾了三峡集团在实施水电重大装备国产化战略中的做法和成果,并就如何做好国产化工作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刘利人,程永权,张成平,胡伟明,刘洁[9](2009)在《三峡电站700MW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依托三峡工程,通过三峡左岸电站700 MW水轮发电机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右岸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国产三峡机组的顺利投产,实现了我国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的重大跨越。三峡发电机组的国产化,推动了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的进步,引领了水电行业的发展方向,增强了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和管理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能力,增强了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曹广晶,孙志禹[10](2009)在《依托重大工程 带动我国水电设备制造业水平升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峡工程充分发挥国家重大工程对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坚持以自主创新提升我国水电产业整体技术水平,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短短7年左右的时间里,取得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实现了从生产32万千瓦机组的技术水平,到70万千瓦机组的重大突破,使我国水电设备制造业一举跨越与国外30年的差距。国产三峡机组达到了国际同等水平,自主研制的840MVA水轮发电机全空冷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三峡模式"以重点工程带动自主创新,是国内自主创新的新标志。
二、“哈电”在三峡发电机组中的科研攻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哈电”在三峡发电机组中的科研攻关(论文提纲范文)
(1)电器工业风云策划/2021事件篇/(论文提纲范文)
中电协开展“电力装备产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途径与措施研究” |
国内最高落差抽水蓄能电站投产 |
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突破 |
中国西电集团研制成功百万千瓦机组用发电机断路器成套装置 |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 |
1 0 兆瓦海上风电塔筒变压器成功并网运行 |
RCEP电气行业合作委员会成立 |
我国首台自主G50燃机示范项目落地清远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首次并网成功 |
(2)“白鹤”起舞金沙间(论文提纲范文)
“白鹤”腾飞,6项关键技术指标世界第一 |
“连珠成串”,构筑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
从无到有,闯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之路 |
(3)百年三峡 治水楷模 工程典范 大国重器——三峡工程的百年历程、伟大成就、巨大效益和经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 百年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复兴史的见证者、国家独立自强史的亲历者、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史的记述者,它折射出“四个自信”的真理光辉,是读懂中国的一扇窗口 |
(一) 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三峡工程的历史性、结论性评价,是我们回望百年三峡工程的重要遵循 |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评价是对所有三峡工程建设者、支持者和建议者最大慰勉 |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三峡工程的重要评价是伟人之间跨越百年时空的对话 |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评价,为我们回望、评述百年三峡工程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历史平台 |
(二) 三峡工程的百年历程重叠着中华民族从落后走向复兴、共和国从自立走向自强和从改革开放走向伟大新时代的历史足迹 |
第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晚期,孙中山先生首次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伟大设想,这是百年三峡工程的历史起点 |
第二,抗战期间,萨凡奇博士首次将三峡工程从设想转变为可以实现的建设计划 |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峡工程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议事日程被重新提出,成为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见证 |
第四,改革开放后,三峡工程进入实质性筹备和重新研究论证阶段,并获得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
第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三峡工程提供了高效率、高质量建设的沃土 |
(三) 百年三峡工程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执政兴国的具体实践之一,闪耀着“四个自信”的真理光芒 |
第一,三峡工程是彰显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民生工程 |
第二,三峡工程是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国家工程 |
第三,百年三峡工程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
(四) 百年三峡工程寄托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治水情思和家国情怀,在这里可以读懂中国精神、感悟中国价值、感受中国力量 |
第一,三峡工程寄托着中华民族对大江安澜、百姓安居、治水安邦的千年期盼 |
第二,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不拔、万众一心的精神丰碑 |
第三,三峡工程是新中国走向富强、民族走向复兴的百年历史缩影 |
二 三峡工程是治理长江中下游洪水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是治水兴国的伟大实践,是实现人水和谐的治水楷模 |
(一) 三峡工程在长江防洪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控制性、关键性、基础性作用,是保障长江中下游亿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
第一,保障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是兴建三峡工程的初衷和最主要动因 |
第二,三峡工程是长江综合防洪体系的关键骨干工程,扮演着“定海神针”的重要角色 |
第三,三峡工程推动长江实现了从“抗洪”到“防洪”再到“洪水资源化利用”历史性转变 |
第四,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显着发挥,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 |
(二) 三峡工程是全世界功能最多元、影响最广泛、效益最普惠的水利工程 |
第一,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之际,就是其发电、航运、生态、补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战略淡水储备等多功能、多目标、多效益全面发挥之时 |
第二, 三峡工程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多种功能具有辐射全国的影响力 |
第三,三峡工程效益惠及全国、普惠民生 |
(三) 三峡工程是“六水共治”的成功实践,为全世界提供了实践人水和谐的工程典范 |
第一,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治水实践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改写了人与江河的关系 |
第二,三峡工程是“六水共治”理念的成功实践,是实践人水和谐的治水范本 |
第三,理性辩证客观地认识三峡工程,是对这一百年工程的充分尊重 |
三 三峡工程是超大型工程建设的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现代工程文明、当代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结晶 |
(一) 三峡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是山河再造、社会重构的伟大奇迹 |
第一,三峡工程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建筑物 |
第二,三峡工程安装了全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 |
第三,三峡水电站是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电站 |
第四,三峡工程拥有全世界技术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内河船闸和升船机 |
(二) 三峡工程是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的典范 |
第一,三峡工程是科学论证的典范 |
第二,三峡工程是民主决策的典范 |
(三) 三峡工程是改革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范 |
第一,三峡工程是改革创新的典范 |
第二,三峡工程是管理体制创新的典范 |
第三,三峡工程是原始创新的典范 |
第四,三峡工程是集成创新的典范 |
第五,三峡工程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范 |
(四) 三峡工程是举国共建、再造库区、实现百万移民安稳致富的典范 |
第一,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 |
第二,三峡百万移民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才能实现的世界奇迹 |
第三,三峡移民工程使贫穷落后的三峡库区实现了山河再造和经济重构 |
(五) 三峡工程是绿色发展、人文荟萃的典范 |
第一,三峡工程建设始终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三位一体,同步规划、建设和运行 |
第二,三峡工程是积极主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程典范,实现了现代工程科技精华与人文历史精粹交相辉映 |
(六) 三峡工程是质量优良、投资节约、安全可靠、管理一流的典范 |
第一,三峡工程整体建设质量优良 |
第二,三峡工程概算和投资均实现了有效控制 |
第三,三峡工程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在设计值范围之内 |
(七) 三峡工程是“两坝同筑”、清正廉洁的典范 |
四 三峡工程的战略地位重要,是民生所系、发展所依、复兴所倚的大国重器 |
(一) 三峡工程为国家构建了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进行防灾减灾、淡水资源配置、清洁能源调度的新格局 |
第一,三峡工程建成后,以三峡工程为骨干的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及其防洪能力实现了新提升 |
第二,三峡工程建设促进了全国电网联网和长江水电清洁能源走廊的形成,推动形成了西电东送、南北互供、水火互补的全国电力供应新格局 |
第三,随着三峡水库上游梯级电站的陆续建成运行,以三峡水库为骨干的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和跨流域水资源配置的格局即将全面形成 |
(二) 三峡工程建设整体提升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核心能力,推动我国重大装备制造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就了一批大国重器和强国重企,推动我国从世界水电大国成为全球水电强国 |
第一,三峡工程建设推动我国水电工程建设关键技术和核心能力实现了全面协同发展和全球引领 |
第二,三峡工程推动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制造实现跨越式发展 |
第三,三峡工程建设成就了一批大国重器和强国重企 |
(三) 三峡工程正在向“洪水控制”与“污水治理”并举的方向转变,将在“共抓长江大保护”这一新时代历史伟业中发挥应有作用 |
第一,以“共抓长江大保护”为节点,长江治理保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
第二,三峡工程作为长江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多、效益最广泛的国家工程,将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 |
第三,三峡工程正在积极拓展、实践服务“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方式和路径 |
五 百年三峡工程积累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经验和宝贵启示,是我们在新时代面对新情况、战胜新挑战的重要经验和力量 |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成就伟大事业的独特优势 |
第二,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是我们一往无前、无往不胜的重要动力 |
第三,坚持不懈改革、矢志不渝创新是我们在新时代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 |
第四,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我们引领新常态、应对新挑战、战胜新困难的重要法宝 |
第五,开放包容、科学严谨、理性客观是我们固本强基、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 |
第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谐自然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
第七,通过建设大国重器培育强国重企,是我们推动国家强盛崛起的重要手段之一 |
六 结 语 |
(4)三峡工程:打造国际水利水电科技新高度(论文提纲范文)
大江截流石破天惊 |
大坝混凝土浇筑屡创奇迹 |
开拓水电装备全产业链的国产化之路 |
“超级电梯”横空出世 |
筑起守护长江的“生态屏障” |
建设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 |
(5)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企业技术管理研究 |
1.3.2 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1.3.3 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 |
1.3.4 技术管理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
1.3.5 研究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传导的理论框架 |
2.1 技术管理能力和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概念界定 |
2.1.1 技术管理能力 |
2.1.2 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 |
2.2 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活动表征 |
2.3 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卢因模式与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形式 |
2.3.1 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卢因模式 |
2.3.2 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形式 |
2.4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构建 |
2.4.1 技术管理的知识基础 |
2.4.2 技术管理能力作用的影响因素 |
2.4.3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的传导机制模型 |
2.5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机制的分析视角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传导的路径识别 |
3.1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传导要素识别 |
3.1.1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能力传导要素 |
3.1.2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动机传导要素 |
3.2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直接路径 |
3.3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能力路径 |
3.3.1 技术能力的传导效应 |
3.3.2 技术管理能力与技术能力匹配的影响 |
3.4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动机路径 |
3.4.1 激进式企业家精神的传导效应 |
3.4.2 创新意愿的传导效应 |
3.5 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的传导路径实证 |
3.5.1 数据来源 |
3.5.2 变量测度 |
3.5.3 实证结果 |
3.6 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的传导路径模型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传导的权变效应 |
4.1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的情境因素及其作用 |
4.1.1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的情境因素识别 |
4.1.2 情境因素的作用机理框架 |
4.2 环境动荡性要素的权变效应 |
4.2.1 技术不确定性的权变效应 |
4.2.2 市场动态性的权变效应 |
4.3 竞争敌对性的权变效应 |
4.3.1 竞争敌对性对技术不确定性作用的权变效应 |
4.3.2 竞争敌对性对市场动态性作用的权变效应 |
4.4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的权变效应实证 |
4.4.1 变量测度 |
4.4.2 实证结果 |
4.5 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传导的权变模型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传导的动态过程 |
5.1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的知识机理与非线性特征 |
5.1.1 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传导的知识机理 |
5.1.2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的非线性特征 |
5.2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5.2.1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的因果关系图 |
5.2.2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的系统流图 |
5.3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模型的主要参数与仿真方程 |
5.4 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模型的模型检验与模拟结果 |
5.4.1 仿真模型检验 |
5.4.2 仿真模型模拟结果 |
5.5 技术管理能力提升过程中影响传导路径的变化规律 |
5.5.1 技术管理能力动态变化下的影响传导路径模拟 |
5.5.2 技术管理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变化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传导的案例与对策 |
6.1 案例选择 |
6.2 案例介绍 |
6.3 哈电集团突破性技术创新与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 |
6.3.1 哈电集团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
6.3.2 哈电集团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 |
6.4 哈电集团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传导 |
6.4.1 哈电集团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的直接路径 |
6.4.2 哈电集团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的能力路径 |
6.4.3 哈电集团技术管理能力影响传导的动机路径 |
6.4.4 哈电集团技术管理能力影响的权变效应和动态过程 |
6.5 通过技术管理能力促进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对策建议 |
6.5.1 提升技术管理能力 |
6.5.2 提升技术能力 |
6.5.3 培育激进式企业家精神 |
6.5.4 培育创新意愿 |
6.5.5 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企业技术管理能力和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状况调查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哈电集团:向创新要竞争力 向改革要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向科技创新要竞争力 |
向改革要效益 |
以党建为改革护航 |
服务地方经济 |
(7)难忘的岁月,利及千秋的跨世纪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回眸(论文提纲范文)
机遇与挑战 |
改革与创新 |
(一)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成套装备 |
(二) 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 |
(三) 通航设备 |
(四) 电子系统装备 |
(五) 三峡枢纽工程施工装备 |
(六) 枢纽公共工程设备 |
赶超与跨越 |
尾声:“三峡模式”, 我国装备制造走向“大国”与“强国”的里程碑 |
(9)三峡电站700MW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概述 |
1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之路 |
1.1 政策引导是自主创新的有力保障 |
1.2 引进、消化吸收, 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
1.3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推动重大装备业的技术进步 |
2 推动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核心技术的进步 |
2.1 水轮机转轮的水力设计 |
2.2 制造技术和加工工艺 |
2.3 发电机的冷却技术 |
2.4 推力轴承技术 |
2.5 定子绕组主绝缘技术 |
2.6 结构刚强度分析技术 |
2.7 核心部件材料 |
3 三峡工程机电设备全面推进国产化进程 |
3.1 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显现出国产化的内涵 |
3.2 机电设备国产化的全面推进 |
4 结语 |
(10)依托重大工程 带动我国水电设备制造业水平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 |
以自主创新为原则, 国家统一协调技术引进 |
以巨大的市场需求为筹码, 迫使国际厂商转让核心技术 |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实现重点跨越 |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分析与启示 |
“三峡模式”以重点工程带动自主创新, 是国内自主创新的新标志。“三峡模式”成功实施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
以重大工程带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需要体现国家意志。 |
该模式实施需要具备和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条件。 |
国内必须提前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 |
需要以企业为主体,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 |
四、“哈电”在三峡发电机组中的科研攻关(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器工业风云策划/2021事件篇/[J]. 《电器工业》编辑部. 电器工业, 2022(01)
- [2]“白鹤”起舞金沙间[N]. 吉哲鹏,侯雪静,丁怡全,卢宥伊. 新华每日电讯, 2021
- [3]百年三峡 治水楷模 工程典范 大国重器——三峡工程的百年历程、伟大成就、巨大效益和经验启示[J]. 卢纯. 人民长江, 2019(11)
- [4]三峡工程:打造国际水利水电科技新高度[J]. 张志会. 中国经济周刊, 2019(14)
- [5]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D]. 刘业鑫.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 [6]哈电集团:向创新要竞争力 向改革要效益[J]. 刘青山. 电力设备管理, 2018(10)
- [7]难忘的岁月,利及千秋的跨世纪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回眸[J]. 董必钦. 电器工业, 2016(10)
- [8]水电重大装备国产化回顾与思考[J]. 胡伟明,刘洁.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15(02)
- [9]三峡电站700MW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实践[J]. 刘利人,程永权,张成平,胡伟明,刘洁. 水力发电, 2009(12)
- [10]依托重大工程 带动我国水电设备制造业水平升级[J]. 曹广晶,孙志禹. 企业文明,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