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尉犁县人民医院 新疆巴州 841500
摘要:目的 研究发热患者病因诊断中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8年1月-2月间收治的52例发热疾病患者设为研究组,随机将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无发热者5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对两组行常规检验和血液涂片染色显微镜检,观察显微镜下有核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细胞异常阳性率为61.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P<0.05);观察组的HCT、RDW-SD、MCV、MCH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血细胞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发热疾病患者的病情,检测血细胞形态学变化对于发热疾病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发热;病因;诊断
发热是临床上迫使患者就诊的一种最为常见的症状,然而导致患者发热症状的原因有很多种,非常复杂。以至于在临床上很多患者由于对发热的病因不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造成很大影响。为此,及时的对患者发热原因进行准确判断,对其治疗和早日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血常规作为判断患者发热最常见的检测手段,在临床上以及应用非常普遍,而作为血常规检测的重要环节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异常细胞形态学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知识,主要检验指标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发热病发时,血细胞形态、数量均会发生一定程度变化。因此该研究针对2018年1月-2月该院接收的52例发热患者,就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发热病因判断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与同期52例健康体检者结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2月我院收治的发热疾病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2~80岁,平均(40.2±5.3)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症状,且经实验室检查发现血三系减少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征象。除外肿瘤病史者以及应用影响血细胞功能药物者。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4~76岁,平均(38.9±4.2)岁。两组的年龄、性别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受试者均常规晨取空腹肘静脉血1ml,抗凝剂选择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将其充分混匀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计数。在标本自然干燥以后即使进行瑞氏染液染色,以制备血涂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所有标本均应在1h内完成检测。
1.3检测指标
检测指标包括平均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统计两组的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血细胞异常形态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的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血细胞形态学检验逐渐应用于血常规检测中,主要检测内容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且检测操作全程均在异常细胞形态学的临床知识和基础知识基础上进行,当患者发热时,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均发生一定变化,因此细胞形态学检验对疾病发展进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发热患者血细胞形态改变中以中性粒细胞中的毒性改变最为显著,并伴有一定程度核左移,对发热病因诊断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针对已选定的52例发热患者,就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发热病因判断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与同期52例健康体检者结果进行对比,以期为发热病因的最佳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观察组血细胞标本中白细胞变化、异型淋巴细胞变化、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异常细胞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血细胞异常形态的阳性率61.54%显著高于对照组5.77%,表明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有效检出发热患者血细胞异常形态变化,为发热的早期诊断及患者预后提供依据。血细胞形态变化主要分为白细胞变化、异型淋巴细胞、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和异常细胞等5种类型,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变化最为常见,发热患者血液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最主要的诱因为病毒感染,提示该细胞变异可引发麻疹、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样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白细胞形态变异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毒性等的改变,提示该细胞变异可引发肺炎、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感染等疾病。异常细胞形态变化主要包括空泡变性、核变性、中毒颗粒以及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匀等,提示该细胞变异可引发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和寄生虫感染等疾病。红细胞改变尤其是其体积大小的变化可提示贫血类型,其中大细胞变化反映巨幼贫血,小细胞变化则提示缺血性贫血。
形态鉴别方面,若淋巴细胞在血液中所占比率升高,且被怀疑是病毒感染,则可从形态分析,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可能提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所占比率<10%,可能提示其他病毒感染。患者机体出现化脓性感染时,大多伴有中性粒细胞中毒变异与核左移,并引发造血物质匮乏或运血功能减退。血细胞形态与发热的产生、进展具有一定联系,可准确反映疾病变化,对发热的早期临床诊断与鉴别具有指导性意义。患者发热时蛋白质、铁元素消耗显著上升,且容易产生食欲不振现象,均对红细胞形态造成较大影响,患者血糖较高时,利尿作用可使自身水分流失加快,从而导致HCT水平升高,RDW-SD也可对红细胞形态、大小、数量的变化产生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式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检测结果无法避免会出现一定误差,再加上发热疾病和治疗药物均对患者细胞产生影响,使其形态变化趋向复杂,可使仪器分类分群时出现假阳性的误报,但由于该研究受样本例数、时间等因素制约,未对上述局限性事件的改进方法进行深入探讨,还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并予以证实。
综上所述,血液形态学检验对发热的早期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具有指导性意义,不仅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实验数据,而且方便快捷,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符志刚.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仪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6,10(8):181-182.
[2]祁蕙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及科研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4(7):4530.
[4]王晏.发热疾病诊断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结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5,12(6):140-141.
[5]张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16,24(2):756.
论文作者:杨国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 》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血细胞论文; 形态学论文; 细胞论文; 患者论文; 形态论文; 淋巴细胞论文; 红细胞论文; 《健康世界 》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