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煤矿开采越来越多。在煤矿生产中,存在各类危险源,均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随着煤炭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煤矿生产安全工作也逐渐复杂起来,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本文对煤矿生产中危险源进行介绍,阐述煤矿危险源与煤矿事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预防煤矿生产事故的措施。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
引言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煤矿工业领域的发展速度变得非常快,并且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逐渐朝着高效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发展,这就使得煤矿的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率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于煤矿生产而言,为了更好地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率,自动化技术是其中的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而且在我国煤矿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概述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基于两个理论建立,即海因里希法则与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海因里希法则明确了安全工作基本原则,即防范大事故必须从消除小事故和隐患做起,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查处为风险预控。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阐明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是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能量意外释放的结果,要想控制事故的发生,就要控制事故的内因,排除诱发事故发生的外因,为煤矿实现切断煤矿事故因果链、建立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奠定了基础。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属于一种过程性的管理,包括五个方面:危险源辨识,对工作场所和责任区域内的危险源进行逐一排查和登记,找出煤矿面临的各类不安全因素;风险评估,对煤矿辨识的危险,进行评估分级,搞清哪些是重大风险,哪些是中等、一般的风险,进而明确安全管控的重点;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确定危险源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才能不出事故,解决每个管控重点“如何管”和“如何管得有效”的问题;危险源监测,通过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管控标准和措施实施的效果如何,动态排查事故隐患;危险源预警,对于监测中发现危险源未有效控制的情况,及时分级预警,促进现场迅速落实整改和控制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尤其是在出现事故之前,在辨识造成事故出现的危险源的基础上,判断危险源形成的风险大小,然后实现对危险源的监控、监测、预警等,从而使危险源消除或者是削弱,避免出现煤矿事故。并且,其属于一种闭环式的管理模式,是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缺陷和问题进行持续、逐步修复,从而确保煤矿安全管理的可持续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需要坚持及时性、系统性、动态性、闭环性的原则,这样可以使煤矿生产系统的风险减小,避免出现重大事故,以及可以准确、及时地进行预警,能够结合生产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实施正确的预警手段与异样的控制对策,还可以在监测日常中实时地将信息传递,从而迅速地使形成事故的导火索切断。
2煤矿危险源结构以及煤矿事故的危险源分析
煤矿生产系统是个巨大的系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煤矿生产系统中,有掘进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等等,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协同,共同构成了煤矿生产系统。针对不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危险源是静态危险源。主要是指在煤矿生产中瓦斯浓度超标,煤顶渗水,粉尘浓度超出安全标准等等。这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必要基础,正是由于这类原因的存在,直接煤矿事故的发生。第二类是指动态危险源。主要是指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机器设备出现问题,各种系统出现故障和其他人为因素。例如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供电系统,通风系统,瓦斯浓度检测系统出现故障,煤炭采掘设备,巷道支撑设备失效失灵,在生产的过程中,人为出现了机器操作失误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导致第一类危险源直接爆发。是事故产生的导火索。第三类危险源主要是指安全管理失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煤矿生产中,安全决策失误,安全保障设备设计失误,在安全培训中存在的理论失误,行为失误等等,这类因素也是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在煤矿生产工作中,三中不同的危险源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在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全部具备之后,就会直接形成安全事故。例如,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一旦通风系统,瓦斯浓度观测系统出现故障,形成高瓦斯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一定出现人为操作不当,不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就会形成瓦斯爆炸事故煤矿事故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3煤矿事故防治对策
3.1辨识危险源
作为事故根源的危险源聚集了危险物质、能量等,危险源包括管理不足、机械装置的不稳定现状、环境条件的不可靠要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等。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执行的基础与前提都是识别危险源,是不是准确与系统地识别危险源跟煤矿企业的风险预控是不是有效存在密切的联系性。为此,需要全员参与来识别危险源,煤矿企业中危险源的识别开展工作包括企业的全部机械装置以及生产活动过程。为了综合地识别与管理危险源,煤矿企业能够事先制定识别危险源的全员调查表格,让所有的人员一起参与,对生产过程中会发生的一系列导致经济损失以及人身伤害的危险进行填写,再对识别危险源的一系列手段进行全面地应用,像是FTA事故树的方法、HAZOP(危险可操作性研究)、SCL检查表、ETA事故树的方法等等,从而深入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尽量系统、准确地把握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危险源。
3.2对传感器设备的开发以及研究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传感器技术的开发而言,应该从下面两点进行努力:首先就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对传感器的使用寿命进行延长,并且还应该不断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研究,将其工作时候的可靠性真正提升上去,使得传感器即使在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还可以稳定高效的工作。其次,应该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传感器的开发过程中,努力开发出不仅可以进行自我校正,而且可以进行自我诊断的智能化传感器。
3.3煤矿供电系统优化
煤炭生产地点多、生产环节多、组织复杂,占用设施设备多,供电路线长、供电方式多,针对煤炭生产的具体情况,煤炭耗电主要包括排水耗电、通风耗电、压气耗电、掘进耗电、煤炭回采耗电、运输耗电、提升耗电、煤炭分选耗电、照明耗电、通信耗电等,其中主要的是排水、运输、通风、掘进、回采、煤炭分选等耗电。耗电除使用耗电外,还包括供电中的线损、设施设备空转耗电、变电耗电。
3.4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管理体制
构建稳定有效、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战略的高度理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安全工作高效、规范、科学。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严格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大于天,煤矿生产属于高危行业,为了能够切实保障煤炭生产的安全。本文基于危险源理论,对煤炭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分类,在文章最后针对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望对煤矿安全生产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郝贵.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
[2]何国家等.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技术在我国煤矿生产实际中的理论方法研究[J].中国煤炭,2011,37(08):89.
[3]陈维民.以风险预控为基础的煤矿本质安全化管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07):16.
论文作者:葛中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危险源论文; 煤矿论文; 事故论文; 风险论文; 煤炭论文; 系统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