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1]2002年在《支持工作流的集成多视图建模方法》文中指出实施CIMS的关键在于集成,集成首先是信息集成,信息集成提高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科学有效的建模方法是设计集成的信息化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现有的建模方法如CIM-OSA体系结构、GIM方法、IDEF系列等在集成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另外,近几年来敏捷制造、并行工程、企业经营过程重组等技术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的手段。由于工作流技术能够将应用逻辑和过程逻辑分离,可以不修改具体功能实现而只修改过程模型来改变系统功能,所以在信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在IDEF系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支持工作流的CIMS建模方法——WFOMM。WFOMM模型集包含四个模型,即动态模型、组织模型、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WFOMM采取了以动态模型为基础,进行必要的添加、分析和提取,生成系统的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的方法,达到集成多视图建模的目的。动态模型用来描述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它以IDEF0方法为基础,扩充了单证、业务和角色等信息。功能模型能够直接指导系统的设计,是整个模型集的核心。它是将动态模型中需要计算机处理的,工作流系统需要的功能信息提取出来而生成。信息模型是从功能模型中提取出数据信息,并建立各个数据实体之间的联接关系生成的。组织模型描述了企业组织机构的层次化结构,定义组织中不同的角色。在整个模型集中除组织模型以外,其他模型均实现了处理方法、数据信息和角色的封装。在此过程中,既实现了模型的一致性,也克服了常用建模方法中数据与处理分离的弱点。同时,由于信息模型的建立以功能模型为基础,实现了复杂系统的自然分割,减少了问题空间的复杂度。 除此以外,笔者还开发了一套基于WFOMM的建模工具软件,为模型集的建立提供支持。本文简要介绍了该软件系统的实现方法、开发和运行环境及功能。
姬雪敏[2]2003年在《基于复用的CIMS集成建模方案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一次生产一个”的软件生产方式正在浪费着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对于大型复杂的系统。本文将软件复用的思想引入CIMS建模领域,建立可复用的资源,为以后CIMS的实施过程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首先介绍CIMS建模领域的发展现状,从而说明软件复用思想在该领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接着阐述了领域工程的概念和实施步骤,介绍了领域分析的目的、结果等,阐明领域工程在软件复用中所起到的作用。然后揭示了设计模式在表示可复用资源方面的潜力。在原有的WFOMM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领域工程与设计模式技术,采用UML形式化描述,给出一个基于复用的CIMS集成建模体系结构,实现了从需求分析到结构设计直至代码实现全部过程的资源复用。本文始终贯穿领域工程的思想,采用作者提出的表示抽象层次可复用资源的抽象分析模式,从而实现了企业模型、参考模型、建模构件叁个阶段的从上到下逐步求精和从下到上归纳和反复的企业领域分析、设计和实现过程,并对每个阶段形成的可复用资源进行保存,供其它相似领域中进行领域分析使用,以全面实现资源的复用。
刘明忠[3]2006年在《面向随机协作的柔性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间协作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支持企业间协作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下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面向企业间协作的、柔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提出,是针对目前信息化工具对供应链、协作网络管理不足、刚性太强、实施困难、适应性差的普遍问题的一条解决途径。 第二章将企业间集成划分为叁个阶段:精益供应链集成,协同集成和随机协作集成,重点描述了随机协作集成的特征和含义。分析了随机协作环境下管理信息系统的新需求,指出获得柔性能力是其根本要求,给出了面向随机协作的柔性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认为随机协作网络信息集成架构的总体技术路线在于实现基础设施、本体和企业模型的互操作,企业模型的互操作是企业之间集成的真正内涵。提出了一个基于扩展模型驱动思想和WebServices技术的、以业务过程管理技术和随机协作网络平台为核心的、面向整个协作网络的柔性管理信息系统框架。而实现这一系统的最基础的关键技术是建立支持互操作的、可执行的、自学习的企业模型体系,并在后续几章进行了重点研究。 第叁章以企业模型的互操作能力为切入点,分析了传统企业参考体系在随机协作环境下的不足与局限,以面向企业模型之间的互操作和支持业务规则与系统实现分离为主要目标,①建立了一个5维的企业参考体系,增加了方法论工程维和企业工程维,重点解决多种企业建模方法的兼容性。②提出解决企业模型之间的互操作依靠统筹全局的核心本体。③提出基于实例版本管理原则的核心元模型创立管理机制,依靠核心元模型进行模型交换,并设计了其基本类。④探讨了以过程为核心的多视图模型元素结构,以新的视角研究了与传统参考体系差异较大的组织视图与资源视图的建立方法。 第四章以企业模型的可执行能力为切入点,①将模型驱动体系结构扩展到系统运行期间,建立了基本视图和系统组件的映射关系。回顾了工作流系统和BPM系统的发展,介绍了过程柔性的评价框架,②基于RC-ERAM核心基本类,以支持过程协作为目标,建立了过程元模型,探讨了过程建模中资源分配点在实现业务柔性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认为资源角色是实现过程与活动执行者解耦的关键。③提出了一个分层授权的、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实现参考框架。 第五章以企业模型的可进化能力为切入点,①研究了知识化企业建模的路径和建模方法。②依靠基于限制模糊相似类的广义Rough集,给出了一个开放性的企业模型知识化表述方式和知识模糊匹配算法。③研究了企业模型的自学习机制,构造了管理信息系统自适应演进系统的功能模型。
徐欣[4]2008年在《基于元建模方法的企业模型互操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间协作、企业集成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实现企业模型互操作是达成企业集成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针对目前企业建模方法刚性太强、兼容性不足、适应性差的普遍问题的一条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元建模方法是系统化的建模方法,是对系统高层次上的抽象,是解决异构系统集成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回顾,提出以元建模方法解决企业模型互操作问题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企业参考体系,创建了面向互操作的企业建模框架,并设计出了企业核心元模型及其基本类。第一章、第二章描述了选题背景及意义,归纳总结了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着重从基本概念、模型架构、核心技术叁个方面对模型驱动体系结构(MDA)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从实现原理、实现方法及信息系统的开发架构等方面对基于MDA的基础平台开发工具——Justep X3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元模型及元建模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第叁章在对传统企业参考体系结构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企业协作环境下企业建模的新需求,并创建了面向互操作的企业建模框架(IO-EMA),将传统3维体系结构扩展为6维体系结构,并分别对各个维度的作用进行了描述。第四章在第叁章基础上设计了企业核心元模型及其基本类,对各个类的功能作用进行了描述,并创建了基于版本管理技术的元模型管理机制,最后对多视图模型视图一致性维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一致性保证措施。第五章对IO-EMA模型与UML模型的映射进行了研究。在第叁章构建的面向互操作的企业建模框架中视图维的基础上,划分出了IO-EMA模型的视图类核心要素,并结合叁层模型映射框架,重点探讨了其中模型层次的映射,随后建立了基于模型形式化描述的映射规则,最后给出了映射规则的形式化定义及树形结构表示。第六章给出了一个制造业企业的系统集成实例,该集成通过元模型完成,初步设计了该元模型以及它所对应的E-R模型,随后对功能集成模型体系结构进行了概要设计,并结合企业的计划采购流程作了集成分析,最后初步设计了集成系统中概念模型的基本结构。
戴永长[5]2004年在《协作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通过企业间协作进行产品开发已经成为日益普遍的工作方式,过程管理技术可以为协作产品开发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支持。本文从构建基于过程的协作开发平台开始,对协作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的总体框架、管理内容和实现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协作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的总体框架研究。首先分析了产品开发的协作需求,通过研究项目管理和工作流技术对协作的支持,阐明了基于过程管理构建协作产品开发平台的合理性。给出了协作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的总体框架,并以项目管理和工作流技术的集成为重点,从集成原则、工作模式、过程模型的映射以及运行中的集成接口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协作产品开发过程管理内容的研究。指出过程管理的内容由过程管理、支持管理和辅助管理叁个层次的内容组成。针对过程管理和支持管理涉及的四个视图(过程、知识、组织和资源),提出了协作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的层次模型,指出协作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是一个包括协作层、企业层和操作层的多视图求解过程。实现技术的研究。论文研究了两个技术:即协作层任务分解与伙伴选择以及协作产品开发过程集成。对于协作层任务分解,给出了四项原则,它们分别代表了过程与其它视图间的约束关系。并给出了任务分解的实现方法。对于伙伴选择,提出了一个基于成本的伙伴选择方法,并为该方法的实现提出了一个伙伴选择的叁阶段优化方法。对于产品开发过程集成,提出了基于零部件间信息流约束的集成方法,实现了信息不完备状况下企业间过程的集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协作产品开发过程的任务调度算法。原型系统研究。论文开发了WebPDM系统,结合985项目“网络化敏捷制造”中对步兵概念演示系统开发的管理,描述了本文理论和方法实现的系统结构、功能模块和实现技术。
王卓, 孙长嵩, 董春游[6]2003年在《一个支持工作流的集成多视图建模方法》文中指出该文在IDEF系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支持工作流的集成多视图建模方法,给出了模型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模型间的转换方法。该建模方法不仅解决了集成多视图之间的一致性问题,而且为工作流建模提供了所需信息。
解红雨[7]2006年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分布式集成设计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导弹和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提出了高性能、低成本、短周期的要求,迫切需要先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集成设计平台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在“固体火箭发动机CAD/CAM”项目支持下,以固体火箭发动机分布式集成设计平台为研究目标,围绕集成设计平台的体系结构、数据集成、设计过程集成、应用集成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本文分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了发动机分布式集成设计平台内涵,给出了基于集成设计平台的发动机设计过程,分析了分布式集成设计平台体系结构特征,建立了集成设计平台运作体系结构、系统体系结构和技术体系结构。分析了发动机设计过程中的基本数据元素和模型,建立了由组织、过程、产品、资源和约束等视图组成的多视图集成数据模型,提出了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和基于主模型的数据一致性管理方法,研究了集成数据模型的数据状态、安全性、版本等管理问题,从而解决了集成设计平台底层数据支撑问题,实现了发动机设计数据集成。提出了设计过程集成的分层实现策略,构建了由项目、系统全局工作流和分系统工作流构成的过程集成模型,分别应用扩展赋时着色Petri网和活动网络图研究了系统全局工作流和分系统工作流建模方法,建立了分层集成的过程管理系统,从而解决了发动机设计中宏观全局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和微观设计探索过程的建模与管理及两者间集成问题,实现了发动机设计过程集成。给出了基于组件的应用集成方法及组件形式化定义,提出了集成设计平台应用组件接口开发规范,开发了发动机集成设计平台应用组件库,建立了支持算法组件动态组合的工作流系统,从而解决了集成设计平台中应用软件的可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配置性问题,实现了集成设计平台应用集成。应用上述研究成果,构建了基于J2EE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分布式集成设计平台,建立了发动机集成设计平台原型系统SRMIDE,通过高压强固体发动机设计应用实例,验证了本文研究成果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解放[8]2002年在《并行工程中产品开发过程的工作流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乃至引导市场需求的能力。而产品开发的长周期、高成本使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产品开发过程的改进和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对产品开发过程实施管理对提高企业快速响应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产品开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产品开发过程的工作流管理为研究主线,研究一种能更好地支持并行工程,有良好的动态适应性的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模式与系统。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引入产品开发过程工程、BPR等概念,结合并行工程的实践,提出了并行产品开发过程改进与重组的实施模型,并分析了它的执行特点和内容。围绕该实施模型,研究并行产品开发过程的建模要求,建立并行产品开发过程的集成多视图模型,并给出了集成多视图模型的信息提取方法。 (2)建立以PDM为支撑平台,工作流管理为核心的并行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框架。文章形式化地定义了一种通用的分层项目管理模型,分析了它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一种实用的二层项目管理模式;论文引入项目任务流和项目文档流的概念分析了项目的分解机制。 (3)基于UML技术分析和设计了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设计模式的系统设计的过程。 (4)提出了一套层次化的产品开发工作流系统的异常处理方案。根据此方案,首先从工作流模型的可适应性的研究入手,形式化定义了一种新的柔性化工作流模型ASD,并给出它的动态执行机制和算法。 (5)提出了产品开发过程复用的概念,详细分析了过程复用的意义、内容、步骤、原则及其层次模型。并给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过程复用方案。文章研究了基于DSM规划的产品开发工作流管理。针对流程图和甘特图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工作流管理的DSM视图,通过实例说明了设计迭代中采用基于扩展工作流系统过程复用机制的设计意图复用。 (6)研究了工作流模型仿真分析的内容与步骤,以及产品开发工作流模型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多可能性并存的不确定性工作流模型ASD的活动关系和性能分析方法;文章研究了网络计划技术在工作流模型优化中的应用,给出了基于ASD的关键路径确定算法,着重研究了过程优化中的资源优化问题。
陈鹏[9]2008年在《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框架及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规模定制的迅猛发展和企业经营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使得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客户关系管理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为了充分发挥客户关系管理在大规模定制中的作用,促进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更加有效地运行,提出了面向大规模定制的CRM系统框架结构,从系统架构、建模体系、实施方法论和实施绩效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第一章,对客户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和面向大规模定制的CRM进行了综述研究,建立了“CRM研究体系结构”,指出了面向大规模定制的CRM研究的局限性。对面向大规模定制的CRM进行了需求分析,提出了面向大规模定制的CRM的研究路线、研究方法和本文总体结构。第二章,针对CRM-MC系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建立了一个由6个层次和跨功能应用及工具集组成的“CRM-MC系统框架”。针对其中的业务功能组件层,设计了“CRM-MC系统业务功能模块图”和“CRM-MC系统数据流程图”;针对系统框架的协同定制平台层,提出了基于Web的产品协同定制平台体系结构,并对其3个层次的管理功能进行了研究;还讨论了基于SaaS的CRM-MC应用策略。第叁章,针对大规模定制对CRM建模体系的要求,建立了一个4维的企业参考体系及方法。以客户协同和以客户知识为核心的完整经营生命周期为切入点,构建了5类基本本体,建立了一个多层级结构的企业模型结构,设计了基本视图层面的企业模型集成关系,并构建了需求驱动的CRM建模过程方法。第四章,针对大规模定制对CRM实施的需求,应用软件工程方法和RUP模型建立了叁维的“CRM-MC实施模型”。把时间维划分为7个阶段;在工作流程维设计了跨阶段的迭代过程;在方法维提出了基于知识库的CRM流程重组,建立了基于知识库的CRM流程重组过程模型,并给出了参考模型。第五章,基于平衡计分卡框架设计了“CRM绩效评价计分卡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项目全过程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CRM-MC绩效评价框架”,对其中四个阶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CRM绩效评价指标表”。第六章,以按订单设计(ETO)典型企业——晨光东螺为例,研究了HTCG-CRM的技术架构和功能模块,分析了HTCG-CRM解决的主要管理问题,证实了CRM-MC在大规模定制生产企业应用的有效性。
唐维俊[10]2004年在《网络化制造环境下ERP系统的过程集成与重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化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化制造环境下的ERP(NMERP)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是网络化制造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过程的观点,本文对NMERP系统的过程集成与重构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及成果包括:⑴提出了NMERP系统的实现机制,建立了适应网络动态联盟组织结构和过程特点的系统分布式控制模型和由节点ERP系统组成的具有群组规划特征的系统总体结构。在上述总体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NMERP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系统逻辑结构、软件层次结构、计算结构、网络拓扑结构,从体系结构的多个侧面全面描述了NMERP系统。⑵建立了基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驱动式过程控制模型,有效解决了网络分布环境下跨企业协同过程的管理与控制问题。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基于CORBA中间件、软件构件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过程集成与重构的支撑平台,研究了基于构件系统的系统软件实现方法。基于该支撑平台能有效实现NMERP系统在应用层次上的集成与重构。⑶提出了基于UML/ GSPN的过程集成建模方法,建模方法将自顶向下分解和自底向上综合的两种建模方法相结合,建立了符合网络动态联盟协作特点的过程模型,包括交互过程模型和节点过程模型。通过基于UML的过程模型多视图描述,有效实现了过程模型的动态性。过程建模方法还包括模型的结构正确性验证和性能分析,形成了过程建模和模型分析集成的建模环境。⑷提出了NMERP系统的过程模型验证和性能分析方法。通过建立UML过程模型向GSPN模型的映射规则,实现了UML模型向GSPN模型的正确转化,进而应用Petri网的可达图分析方法对过程模型进行结构正确性验证,应用GSPN模型与连续参数马尔可夫链的同构特性和稳定状态概率的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GSPN模型的相关性能指标,找出过程中的性能“瓶颈”问题。过程模型验证和性能分析方法为过程模型的正确执行和过程优化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⑸建立了支持NMERP系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实现了网络分布异构环境下工作流管理系统与应用系统间的有效集成。依据该体系结构,工作流管理系统或模块可基于网络节点部署,便于动态调整和均衡各节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执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⑹开发了NMERP的原型系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原型系统的具体实现技术,成功开发了NMERP原型系统,通过系统的运行实例说明并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相关概念和关键技术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支持工作流的集成多视图建模方法[D]. 王卓.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2
[2]. 基于复用的CIMS集成建模方案的研究与设计[D]. 姬雪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3]. 面向随机协作的柔性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刘明忠. 南京理工大学. 2006
[4]. 基于元建模方法的企业模型互操作研究[D]. 徐欣.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5]. 协作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技术研究[D]. 戴永长. 清华大学. 2004
[6]. 一个支持工作流的集成多视图建模方法[J]. 王卓, 孙长嵩, 董春游.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7]. 固体火箭发动机分布式集成设计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解红雨.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8]. 并行工程中产品开发过程的工作流管理研究[D]. 解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2
[9].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框架及方法研究[D]. 陈鹏.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10]. 网络化制造环境下ERP系统的过程集成与重构技术研究[D]. 唐维俊. 东南大学. 2004
标签:机械工业论文;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 工作流论文; 大规模定制论文; 工作流管理系统论文; 流程管理论文; 产品开发过程论文; 软件体系结构论文; 网络模型论文; 建模软件论文; 开发框架论文; 协作开发论文; 企业协作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面向过程论文; 网络结构论文; 网络协作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crm论文;